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组成联合国军出兵干涉朝鲜战局,同时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开进我国台湾海峡。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把战火烧向鸭绿江边的严正立场。
为了保卫东北边防的安全,7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以13兵团及42军为主,组成东北边防军。这时,42军正在黑龙江屯田垦荒。8月中旬,各部队分别集结于安东、凤城、通化、梅河口、辽阳、海城、本溪、开原等地进行作战准备。
7月,中央军委任命李富春和我兼任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局常委、秘书长张明远兼任东北军区后勤部政委。8月下旬,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两次召开会议,检查和讨论东北边防军的准备工作等问题。
10月中旬,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
10月8日,毛泽东主席正式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14)
10月8日上午,彭德怀、高岗和翻译毛岸英等人乘飞机抵达沈阳。下午,彭德怀和高岗召集东北局和东北军区主要负责同志紧急会议。彭总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中央决定东北地区要全力以赴支援志愿军作战。他强调部队入朝作战的后勤供应问题,希望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同志认真研究部署,把各项保障工作务必落到实处,这是关系到志愿军出国作战成败的关键。
9日,彭德怀在沈阳又召集参战部队38军、39军、40军、42军和炮纵军以上干部会议,听取各部队作战准备工作进行情况,会议开了一天。
10日,东北局常委开会,决定我到东北局党校作抗美援朝的形势报告,对党校干部和学员进行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向党内这部分骨干先打招呼,再由他们去做好主要基层单位群众的工作。这时,在党校学习的学员有很大一部分是东北地区各大厂矿党总支书记或委员、车间党支部书记或委员,他们大多是厂矿的劳动模范和新纪录的创造者,是工人队伍中的领导和先进分子。报告后,党校干部和学员展开讨论,批判崇美、恐美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党中央关于抗美援朝的决定正式公布后,东北各地,特别是大中厂矿迅速掀起为抗美援朝做贡献的运动。
17日早晨,彭德怀、高岗再次召开东北局和东北军区负责人紧急会议,研究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等问题,我和张明远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19日晚,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跨过鸭绿江,秘密开赴朝鲜前线。
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北局的工作重点就转到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上来。我每天要看大量中共、苏共、朝共往来电报,志愿军、东北军区电报和电话记录,有些要立即作出决定,工作异常繁忙。
此时,新中国刚建立不久,国民经济正在恢复中,许多方面还存在大量的困难。但是,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我们必须作出最大的努力。这次战争与我们以往进行的战争不同。过去是在国内作战,物资都是就地补充,或是缴获敌人的物资作补充,广大群众是我们的后勤保障。但是在朝鲜战争中,我军的一切作战物资必须由国内运去,还包括一部分朝鲜部队所需的物资。这样,军需供应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抗美援朝时期和贺晋年、甘渭汉在一起
作战初期,我们几乎没有战备物资储备,没有建立后勤兵站,后勤补给渠道不畅通,加之敌人对朝鲜和我国边境地区的铁路、公路、桥梁进行狂轰滥炸,后勤保障任务十分艰巨,困难极大。
在东北局会议上,我提出:先从各县紧急抽调一批县长、县委书记和干部,去组建后勤兵站,并到朝鲜组建后勤分部。军区人员不够,可以从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机关,以及各省抽调一些负责干部去做这方面的工作。东北局常委会同意我的意见。在此期间,先后抽调6名东北局委员、4名东北人民政府部长,及数名省级干部,充实到军区后勤保障工作中。东北局政策研究室的干部都去了朝鲜。以后,中央军委陆续从全国抽调来一些后勤工作人员,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后勤分部。这些后勤分部建立起来后,东北局调出去搞后勤供给工作的党政干部陆续地调回来,但仍然有一部分同志留在了后勤部门,后来,他们就长期在部队搞后勤工作了。
张明远在辽沈、平津战役期间,在冀东负责支前工作很有成效,受到参战部队的高度赞扬。东北局决定他全力以赴负责参战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
在我军后勤保障工作最艰难的初期,1950年11月初到12月中,我三次到朝鲜战场。
第一次是11月上旬,志愿军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我代表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去朝鲜,了解志愿军后勤供应工作,并慰问志愿军将士。
第一次战役是从10月25日开始,共打了13个昼夜,歼敌1.5万人,取得很大胜利。第一次战役的胜利,使我军站稳了脚根,坚定了打败美国侵略者的信心,对坚持继续作战,有重大意义。
我在前线了解到,我军在朝鲜作战条件很艰苦。朝鲜北部是一片山区,在这里打仗,对我军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发挥我军吃苦耐劳,穿插迂回,打击敌人的优势。十分不利的是,朝鲜北部的交通条件差,又是在山地作战,山高路陡,弹药、粮食供应很困难。有的部队在十几天的战斗中,每人仅带了7天的粮食,战斗时间一长,部队都吃不上饭。为了防止敌人的空袭,部队又不能点火做饭,给我们造成很大困难。
此次胜利虽然阻止了美军的疯狂北进,但敌人仍然继续坚持其军事进攻的计划,向朝鲜战场运送大批作战物资,出动大批飞机轰炸鸭绿江上的铁路大桥、渡口,和朝鲜北部的我军交通运输线及集结地区。而此时正面临朝鲜寒冬的到来,部队野外露宿,难于保存战斗力。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局面。
我们立即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领导极为重视。为了确保运输畅通,周恩来说:“只要东北提出要求,我们愿全力以赴,帮助你们解决问题。”
为了打好第二次战役,11月13日,志愿军党委在志愿军总部召开扩大会议,总结第一次战役经验,研究第二次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朝双方相互配合作战等问题。
根据会议要求,中央指示东北军区与朝方商讨后勤援助问题。为此,11月中,我第二次入朝,与金日成首相会面,主要是听取朝鲜方面的意见。这次走得很急,我只带了秘书、行政处长和警卫员,乘吉普车直接到达朝鲜的江界镇。当时天气非常冷,路面被炸弹炸得破破烂烂全是坑,路上又结满了冰,车轮直打滑,有几次险些撞到路边的房子上。到达金日成的驻地后,我与金日成同志单独进行了面谈,听取他对我方援助的意见。他谈到: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有两个军团,计10个师被分割在三八线以南,与后方失去联系,也失去供应,情况不明。他还提出东北可否先接收安置一批朝鲜儿童。这些儿童已失去父母,现在无法生活。谈话后,我们连夜返回安东。我把与金日成会谈的情况向中央和东北局作了汇报,提出对朝援助的一些意见。
之后,高岗和张明远去朝鲜,与彭德怀等一起研究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问题。同时,高岗和彭德怀与金日成进行了会谈,就对敌作战和援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一致意见。会后,高岗和彭德怀向中央提出:仅靠东北军区后勤部门已不能满足朝鲜战场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建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由洪学智和邓华分别任司令员和政委,所需干部由东北局负责调配,并决定把九兵团的后勤部扩建为第四分部。到第二次战役发起时,我们已经在朝鲜建立了四个后勤分部,后勤保障人员逐步达到六万多人。
这期间,我们在沈阳、安东等地建立了一些中、小学校,安置了很多朝鲜儿童在这里上学和生活。这些孩子50年代中期陆续回国了。
第三次去朝鲜,是12月中旬,主要是去了解东线志愿军的后勤供应问题。
第二次战役是在朝鲜东西两线进行的。此前,中央急调宋时轮的第九兵团(辖第20军、第26军、第27军共12个师)赴朝参战,担任东线作战任务。毛泽东对宋时轮说:东线打得好与不好,都将决定全局。为了加强后勤保障,改善供应,毛主席指示志愿军要抓紧修路。要求东北军区“用一切可能办法,保证东西两线弹粮、被服(保障御寒)之供给”。
九兵团是从华东地区调来的部队,他们从11月7日开始,由辑安和临江入朝。由于作战任务很急,部队从关内来时,穿的衣服很单薄,我们把军区仓库中所有的棉衣都拿出来了,仍然来不及保证所有战士都穿上棉衣,很多战士是穿着从关内来时的单薄服装就紧急过江了。
第二战役从11月25日至12月24日,历时一个月。
11月27日,正当九兵团向敌军发起进攻战时,东线战区普降大雪,积雪过膝,气温骤降到摄氏零下40度,恶劣的天气,给作战和弹粮补给带来很大的困难。我近四十辆装满物资的汽车也在前往东线的路上,被美军的燃烧弹炸毁,给仓促入朝作战,又缺乏在严寒地区作战和御寒经验的九兵团带来了严重困难。我军在冻饿及非战斗减员严重的情况下,仍坚持顽强作战,歼灭敌军。这是很了不起的,世界上只有我们共产党的军队才能做得到。
12月中旬,我第三次赴朝,带领东北军区赴前方检查后勤工作的人员,前往东线九兵团驻地。东北局机关派了开车技术最好的王师傅给我开车。我们的车一过鸭绿江,志愿军司令部的同志已在那里等候,我们一起直奔前线。一路上不时有敌军飞机轰炸和扫射。去下碣隅里只有一条很狭窄的山路,刚刚能过一辆车,路上有很多弹坑,路旁边是悬崖峭壁。晚上,车走在盘山路上,又不能开灯,一路真是很危险!
14日午夜,我们抵九兵团驻地,没有休息,连夜听汇报,并去看望伤员和战士。我看到南方来的战士不习惯穿鞋袜睡觉,脚都冻伤了。
九兵团司令部是设在过去日本人挖的山洞里,住在里面还比较安全,不怕敌机轰炸,但洞外敌机随时来扫射。早上战士在洞口外想为我们烧点开水,锅也被敌机子弹打漏了。
九兵团作战的东部地区是朝鲜最苦寒的山区,山高沟深,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我军作战时,下碣隅里一带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许多战士因所发的棉衣、鞋子单薄,被冻伤。九兵团三个军的减员中,冻伤减员占了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加上作战区几乎无路可行,运输工具又不足,给养送不上去,战士连日饥饿受冻,非战斗减员数目很大。我听后非常焦急,对后勤负责工作的同志说:要下决心就是用人背也要保证把给养送到前方。我和宋时轮、陶勇等兵团首长商量,建议从东北军区抽调两个师,替换九兵团非战斗减员严重的部队。但九兵团的同志不同意,提出派干部回东北带领与训练新兵以补充部队的减员,表示要坚决战斗到底。
根据这种情况,15日晚,我立即给彭德怀、高岗并报毛泽东主席发了《九兵团减员情况报告》的电报。报告如下:
彭德怀、高岗并报毛泽东主席:
我十四日夜抵九兵团,该兵团减员情况十分严重,尤以冻伤甚多。作战时下碣隅里一带气候在零下四十度左右,且道路难行,运输工具不足,给养运不上去,连日饥饿,非战斗减员数目很大。根据各军尚不完全之报告,二十军战伤亡10712人,冻伤11500人,共计22212人。现编制五十八师一七二团全团仅编一个排,而其中又仅三人能走路,一七三团、一七四团均各编八个班,且大都不能走路,五十九师每团编一个小营,每连仅编四到六个班。二十六军战伤亡3千余,而冻伤仅七十七师即达7千余人,其中重伤者每团约8百人。二十七军战伤亡5499人,其中亡1764人,冻伤仅七十九师后送者达2157人。现编制七十九师之二三五团,共编四个连,二三六、二三七两个团共编三个连,九十四师两个团编七个连,八十师二三九团编七个班(机关除外)。三个军减员共约4万左右,其中冻伤占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一)根据以上情况,部队如不休整一二个月恢复体力,补充新兵,很难再战。我建议把减员大的军师调回东北,但九兵团首长及各级干部仍坚持再战,不愿回东北,只计划派干部回东北带领与训练新兵。但前方因敌机阻扰与露营补整困难,到东北补充休整后,再车运前方较好些。
(二)后勤供应问题,已同宋(时论)商定,二、四两分部由九兵团后勤统一指挥,九兵团后勤即为东线后勤。我二十军之干部正组织输送物资,首先督促将汽车前送。近日部队给养由于组织人力背,情况稍好,我们同九兵团正在组织给养前送与伤员回转。
张秀山
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12月17日,毛泽东即发出“关于九兵团开回东北休整补充给彭德怀等的电报”。电报中说:“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提议当前作战结束后,整个部队“开回东北,补充新兵,休整两个月至三个月,然后再开朝鲜作战。”(15)
志愿军总部领导和九兵团研究后,再致电毛泽东。12月21日,毛泽东同意九兵团在朝鲜咸兴地区休整,只将重伤员运回东北。同时抽出干部回东北带训新兵。我们速运棉衣、棉鞋至九兵团驻地。又组织了两个师的兵力补充九兵团。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近三个月后,1951年1月下旬,东北军区在沈阳召开了第一次志愿军后勤工作会议。会议由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李富春主持,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及军委总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是研究、解决保障前方供应的运输问题。会上决定,为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决心建设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朝鲜战争开始后,由于我们没有制空权,运输线长,且频遭敌机轰炸,前线的物资供给十分困难。我们想尽各种办法,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把前线所需要物资尽快送去。但是仍然不能解决赴朝作战部队生活上的困难。到了冬天,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吃一把冰雪,啃一口冻成冰疙瘩的硬馒头,有时啃也啃不动。前方部队打电报给我们,要求向朝鲜前线送一些炒面,以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我们接到电报,立即布置加工炒面的生产任务。东北军区决定,保证补足前方战士每人10天的炒面。但因前方部队数量多,需要量大,仅靠现有的加工生产能力,按时间要求加工出来有困难。于是我们就组织动员各级党政机关的食堂加工炒面。为了防止敌特在加工的炒面里投毒破坏,各级党委组织党员干部不分昼夜地在厨房中轮流值班。为了给战士增加营养、恢复体力,还尽量设法供应一些猪肉和罐头。在沈阳机关、工厂、学校的院子里,支起大锅昼夜煮肉,火速装箱运往朝鲜战场。各单位在装炒面的口袋上、装肉的木箱上贴上布条,注明是哪个机关、单位加工的,由哪个人负责。
朝鲜北部12月至第二年1、2月是最寒冷的季节,4月化冻以后,道路泥泞,不便运输。我们要求汽车运输部门,抓住化冻之前这段时间,加紧多运一些物资,尽量运到距部队只有一天路程处,保证三到五天的粮食储备。各兵站必须经常做到,能有部队携带的两个基数的弹药。
这时,全国人民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把抗美援朝同国内的经济恢复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期间,美军飞机经常对我境内进行空袭,白天常常无法工作,东北地区党政机关的所有干部和工作人员,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工作,一般晚上都要加班三个小时左右。
在抗美援朝期间,由于敌机对我东北境内的工业城市进行轰炸,为了保证后方的工业生产能力,支援前线,东北局作出决定,把敌机轰炸范围内的一些大工厂,如沈阳、本溪等城市的工厂,向北满地区搬迁一部分。这部分工厂搬迁到北满后,很快在那里形成了生产能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时,通过这些工厂的搬迁,使原来的一个工厂变成了两个工厂,扩大了东北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使东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在此期间,东北局还重点加强了对军工生产的领导,以保证前线的需要。抗美援朝前线使用的武器装备,除了苏联援助的一部分外,其他的全靠我们自己生产。为了加强军火生产能力,文官屯的沈阳五二兵工厂,在很短时间内,就炼制出了特种钢,用这种钢可以直接压铸成炮弹壳,改变了用车床车削炮弹壳的老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为此,毛泽东主席专门打电报表示祝贺。
抗美援朝战争中,东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仅沈阳市人民就捐献960亿元(旧币),买飞机61架。1951年,东北地区农村民兵参加志愿军的人数,占全区志愿军人数的71%。战争期间,东北地区农民参加过抗美援朝担架队、运输队、民工队的有61万,其中随军入朝的有21万多人。另外,赴朝担任各种运输和勤务工作的铁路员工、各单位抽调的汽车司机等各种专业人员达万人次。
后勤兵站的同志将弹药运往前线,掩藏在隐蔽的地方
1950年11月,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消息公布后,东北地区最先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这一年,东北的国营工业超额11.5%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1951年下半年至1952年,东北地区为国家增产节约了相当2737.7万吨粮食的财富。
东北的军工厂担负着为朝鲜前线生产武器和弹药的任务,工厂工人提出: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前线什么时候要,我们就什么时间给。工人们加班加点争着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支援朝鲜战场。
这时的东北真是充满了革命的战斗气氛。毛主席和党中央给予东北党政民高度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经过两年零九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战场上连续取得胜利。经过五大战役,把美李军赶过了“三八线”。到1951年,迫使美军开始了和平谈判。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板门店停战协议上签字,抗美援朝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至此,东北繁重的后勤供给运输任务才缓和下来。
1953年朝鲜停战后李克农送张秀山板门店谈判会址外景照片
停战后,李克农同志回到沈阳时,同我谈了谈判中的一些情况,并送我一张板门店谈判会场外的全景照片。他是板门店谈判的一线指挥,从1928年开始就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长期从事我党中央对外联络工作,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他对东北人民支援朝鲜战争所做的重大贡献非常自豪。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也不得不承认:“虽然联合国军的空、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切断共军的供应,然而共军却以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彭德怀同志曾经多次说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应归功于后勤。”这是东北地区党和人民的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