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候会说“差一步”“退一步”。我这里所指的第一步,既不是走差的一步,也不是后退的一步。日本人把吃饭用的器皿叫作“茶碗”,但是在中国,这说的就是喝茶用的杯子。既然在日本被用来盛饭,所以应该称其为“饭碗”,但是却没有相对应的名词。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要用茶碗来吃饭呢?明明是用来盛饭的,为什么又叫茶碗呢?是因为这是中国人带来的吗?还是看到过日本的僧人这样用过呢?总之,日本人就记住一件事情,这种器皿叫茶碗。
日本人并不认为用来喝茶就该叫作茶碗。在日本的外来文化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蒲团是用香蒲编成的,因此得名。但日文中写作“蒲团”的东西却是指被褥和坐垫。在中国,和尚们走路时把蒲团挂在腰上,拜佛时就取下来垫在膝盖下边。这才是正经用香蒲编织成的东西,正宗的“蒲团”。还有种叫作“アンペラ”的编织物,也是犯了名不符实的错误。听说曾经有人指着装砂糖的口袋问“这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安平来”。意思是从安平(马来西亚的旧称)过来的东西。因此,就变成了“アンペラ”(“アンペラ”的发音与“安平来”相似),的当用汉字就写成“安平来”。据说“ブリキ”(白铁皮)的由来也是如此。装在箱里的行李被叫作“ブロツク”(块状物),因此,包裹着行李的白铁皮也被叫作“ブロツク”,后来转音成了“ブリキ”。这些情况可能是日本人冒失疏忽造成的,抑或是因为对外语不熟悉,但是不管怎样,只要能往前一步确认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在这次的战争中有上百万日本兵进入中国。战争结束以后,这些士兵要在各地解除武装再回到日本。有很多从上海取道回国的士兵都是徒步走过来的,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五个月,那情形十分狼狈。我问他们怎么解决吃饭问题,他们说中国人给他们饭吃,得感谢中国人的恩德。日本兵这样做是对的,但是我觉得仅仅迈出这一步还不够。中国人生性善良,不忍见他人受饥饿之苦是施舍饭食的原因之一,但是我想不全是因为这个。中国人普遍认为,军队是最大的强盗团伙,这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认识,我想先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些士兵都是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组队行动,即便是没有携带武器,那也全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何况,这些人还要因为战败而被遣送回国。自古以来中国人潜意识里都把战败的士兵看作是饿狼一样,走到哪儿抢到哪儿。日本的败兵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他们非常不想让这些士兵到自己的村子里来,但真的来了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尽量想尽办法消灾避祸。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们知道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在填饱肚子的时候基本都算温顺。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不得食则饥,两日不得食则盗,三日不得食则杀。这是中国人总结出的经验之谈。也就是说,既然日本士兵都成群出现了,那就得想尽办法避免兵祸。
首先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饿着。就煮甘薯、熬稀饭,让士兵们吃得饱饱的。我至此才明白中国人的真正用意。但是,日本士兵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层。中国人不仅给他们吃的,还用真诚的笑脸欢送他们上路,这些让日本兵们感激涕零,高高兴兴地就走了。我的想法听起来可能不太友善,但是我认为这才是真正了解中国人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