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次翻身第二次解放

第二次翻身第二次解放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投入到农村改革采访要感谢一个人,此人便是后来成为新华社总编辑的南振中。南振中爱读书,采访作风深入而细腻,每一篇稿件都写得一丝不苟,特别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方法,令其文章颇具说服力。这一年10月17日,我取道德州来到夏津。出德州不远,便见到公路两边棉花竞相开放。从汽车站到县委仅仅三里路,爬了两个多小时。我低头一看,是个戴白毛巾的老汉:“你多照几张,告诉党中央,俺农民翻身啦!”

我投入到农村改革采访要感谢一个人,此人便是后来成为新华社总编辑的南振中。我刚到山东分社时,南振中也是跑农村的记者,年长我10岁。1977年到1981年的5年间,我们两人常一起下乡调研。南振中爱读书,采访作风深入而细腻,每一篇稿件都写得一丝不苟,特别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方法,令其文章颇具说服力。他常常得到穆青的表扬,新华社也常抽调他到总社开农村报道座谈会。因此他对中央许多新精神知道得快,对上层关于农村改革的动向了解得早。每次从北京回来,南振中常把记录本拿给我看,传达的基本上多是胡耀邦、穆青与杜润生这三个人的讲话。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引导了我调研的方向。我下的农村多,看的现场多,便经常把从农村带回来的故事讲给南振中听,与南振中一起分析。我们这种交流是“上得天光,下接地气”,搞起报道来,心里特别有底,几乎是“百发百中”。

1980年的秋收时节,是检验“包产到户”责任制实际效果的时候,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农村形势。

这一年10月17日,我取道德州来到夏津。出德州不远,便见到公路两边棉花竞相开放。到了夏津汽车站门口,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到边的卖棉车,车挤着车,人挨着人。我抱着相机包从人群中朝前挪,常常要从棉花车上爬过去,粘得满身都是雪白的棉花。从汽车站到县委仅仅三里路,爬了两个多小时。

第二天上午,为了拍摄棉花丰收场面,我爬到收棉站30多米高的水塔顶上。棉叶枯黄,落了,留在杆上的都是雪白的棉花。展目四望,眼前简直是雪铺的大平原,土地被棉花盖得严严实实,几乎看不到黄土。横贯东西的马路和伸向南北的六条大路,都被卖棉的车队排满,像六条银色的河流汇向县城。眼下的银山都是几天内拔地而起的,去年40天才收购50万斤,而前一天在一天之内竟达到70万斤。远处农民拉着地板车,用竹竿撑起一块白布,让风推着棉花车,像一只只小船在棉海里缓缓行驶。蓝天之下,尽是银白,场面极为壮观。

我望着这秋收图激动不已,忽然听见下面有喊声。我低头一看,是个戴白毛巾的老汉:“你多照几张,告诉党中央,俺农民翻身啦!”我招招手,表示听见了,内心也为农民这兴奋的情绪和飞扬的神采而高兴。

下了塔,一下被群众团团围住。有人问:“你是中央派来看俺大丰收的吧?你告诉党中央,俺日子好过了,不吃救济粮了,不给政府添麻烦了。”有个40岁左右的妇女手里拿着刚卖棉得的1419元钱的收据直擦眼泪。她指着身上缝有十几处补丁的衣服说:“这还是俺结婚时做的,二十多年没做新衣裳了。结婚时是一间房子,现在还是。打入社起,哪见过队里分过一个钱呢。俺没能耐,使孩子们受罪了,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呀。”说着抬起缀满补丁的衣袖擦着泪,竟像孩子似的抽泣着。在场的群众很久没有说话。过了许久,一位老大爷才擦擦眼眶说:“政策早来两年就好了。”

当时,在鲁西北棉区到处传播着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

“没见过”、“没有过”、“没想到”,干部也以这些话对形势进行描述。一年之间,荒地变棉海,农民多年愁容变笑颜,是什么力量带来这人间奇迹?入夜,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干脆起身,在夏津县招待所铺着青砖的院子里,来回踱步,想着白天的所见所闻,心想应该把乡下的情况如何向编辑部汇报,让编辑与他一起分享这欢乐。于是,我深夜在灯下给编辑部写了封长信:“不管城里人怎么说这件事,乡下人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推行农业责任制已经为农村带来巨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激变。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不能不为农村的情况而兴奋。任何一个人,如果到农民中来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子是走对了。农村大有希望,中国的发展前途也大有希望。”

后来,编辑部把我的信读了,还讨论过。我知道了,心里很高兴。编辑掌握着我们稿件的“生杀大权”,他们思想通了,我们在前方打仗的记者就更有勇气了,就更加有劲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