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触角
——江苏吴江东方丝绸市场探秘
冒着蒙蒙细雨,我们驱车前往江苏吴江市盛泽镇。盛泽镇在明清时期就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美誉。吴江东方丝绸市场的成立,更给盛泽镇带来了“火红”的生意。
吴江东方丝绸市场,确实名不虚传。丝绸面料、化纤原料、纺织配件和纺织技术等5个专业分场向四面展开,占地10万平方米。近千个门市铺面,各种不同的招牌,赫然在上;门市部内,堆满了琳琅满目的真丝、仿真丝织物;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客商川流不息。
市场副总经理张钰铭谈起市场,如数家珍。建市场5年多来,销售总额已达34.86亿元;仅1991年就实现10.18亿元;今年1~7月成交7.2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
目前市场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在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中位居第三。
吴江生产真丝绸已有五百多年历史,“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是其真实的写照。到1990年,全市已拥有生产真丝和仿真丝的丝织厂400多家,各种型号的丝织机1.4万多台,年产真丝、化纤丝织物2亿多米。生产的发展,产品销售的不断扩大,逼得吴江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以新的目光,寻求市场的依托。于是,改革开放之后吴江丝绸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这个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的市场中,国有企业111家,占12.24%;乡镇企业597家,占65.82%;个体户199家,占21.94%。
我们发现,这里有三个优势:一是品种多、质量好,目前产品已达2000多个品种。“货多招远客”,多一个品种,自然就多了一次成交机会。二是拥有便宜的价格优势,一般价格比大城市低,使客商有利可图。三是可提供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一些客商所需要的特殊产品,从染色、印花、砂洗到绣花等等,都能由市场及时组织加工。
更深一层的是,吴江东方丝绸市场真正发挥了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
办场5年来,市场已为企业提供各种化纤原料7万多吨,约占全市消耗量的50%左右;通过市场为企业销售各种丝织品6亿多米,约占全市丝织品生产总量的60%左右。这样,市场本身就具有吸入与辐射双重功能,使生产企业的“两头在外”变为“两头在内”,不出市场即可解决原料和产品销售问题,减少了企业原材料、产成品库存与资金占用,增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盛泽乡办的印染总厂年印染生产能力1.5亿米化纤绸,过去该厂为坯绸不足四处采购,找米下锅,现在这个厂50%以上的坯绸通过市场组织,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1990年该厂产值突破4亿元,成为省级先进企业。
市场引导企业,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每天数千名客商云集,如八面来风,带来了各地信息,而且由于厂商直接见面,使企业可以在市场信息的作用下,灵活经营决策,适时增加对路产品。如盛泽镇第二丝织厂,了解到“涤平纺”面料增加小提花或嵌色丝后好销,及时调整产品,1990年上半年增产160万米,增加效益近百万元。1991年该厂又不断开发新品种,产值达3000万元,实现利税480万元,成为“产品无库存,银行无贷款,外销无应收款”的“三无企业”。
市场的不断延伸,也是这里的显著特色。吴江东方丝绸市场不满足以销售布料为主,而是适应丝绸发展需求,相继延伸出纺织原料市场、技术市场和纺机配件市场。目前,这个市场已同全国6家大化纤厂联合供销以及采购各类化纤丝、人造丝1万吨左右,基本上可满足吴江各丝织厂的原料缺口。同时市场还为省内外企业供应纺机配件1000多个品种,每年帮助省内外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0个以上,还经常开展各种技术交易和技术咨询活动,使市场真正发挥了多功能的作用。
这里还有配套齐全的交通、邮电、金融、治安等管理系统和多种服务设施,使每天的数千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整个市场如一池春水,为盛泽带来了勃勃生机。目前,盛泽镇100多家乡镇丝织企业无一亏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离开这里,途中见到一幅醒目的标语:“让世界了解吴江,让吴江走向世界。”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育成熟的吴江东方丝绸市场,必将有走向世界的一天。
(原载于1992年9月26日《中国纺织报》头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