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化纤发展印象
7月初,江南连降大雨。记者冒雨去浙江化纤企业采访。在杭州火车站,迎面开来化纤厂的面包车,谁知司机用力一拉,整个车门全掉下来了。于是,记者坐在没有车门的面包车里,赶往住所。外面风雨交加,车内冷风袭人,这是多年采访生涯中的一次奇遇。采访途中虽苦,但有收获。
这次到浙江,跑了一个化纤厂,一个涤纶厂,都是国有企业。总的感觉是,浙江的化纤企业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寻求发展。杭州的这家化纤厂原产4000吨涤纶长丝,目前正在上年产5000吨改性细旦仿毛涤纶长丝,预计1994年底可投入试生产;绍兴的这家涤纶厂在拥有雄厚的涤纶丝生产能力的同时,又上了一个聚酯切片工程,这两个化纤企业都将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另据这些厂家反映,浙江地区乡镇化纤企业发展势头同样不比他们差。
另一个印象是,这些化纤企业在产品开发上都下了很大工夫,如杭州这家化纤厂,虽然最终产品为涤纶弹力丝和涤纶牵伸丝两大系列,但又开发出细旦仿真丝、仿毛纤维、网络丝、高弹丝等多种差别化变异纤维,使差别化纤维比重逐步提高。
此外,这两个化纤企业近年来也十分注重抓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用户,也使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绍兴的这家涤纶厂,已连续三年成为全国化纤行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杭州的这家化纤厂的人均利税也由1988年的2.1万元上升到1991年的4.53万元。
同时,也了解到了这些化纤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浙江的化纤企业发展虽较快,但主要都集中在后加工上,使后加工能力远远大于聚酯原料生产和供应能力,这也是目前聚酯切片紧张和价格偏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方面还缺乏宏观调控,尤其是对乡镇企业,更是如此。由于这些化纤企业原料来源紧张,已影响生产和出现减利因素。
其二是一些化纤企业在品种、质量上与国际上比,还有较大差距。国外差别化纤维已占总量的40%左右,而国内目前所占比重还较少。入关后,国外差别化纤维将对国内市场有一定冲击。目前制约厂家搞差别化纤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后道工序跟不上,没有形成一条龙攻关的势头。
值得提及的,记者在杭州这家化纤厂偶遇几位日本客人。他们是来江浙一带走访用户和推销产品的。午间在一起用餐,这几位日本客人自然而然地谈起本公司的现状、发展前景、经销方式,如数家珍;而他们对江浙一带化纤企业的情况,也了如指掌。这样利用点滴时间巧妙地宣传自己,也是值得我们一些企业所应当借鉴的。
(原载于1993年7月25日《中国纺织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