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民办高中排名一览表

宁波民办高中排名一览表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中国的教育一向是官办与民办相互交融的。宁波的民营经济是强大的。更令人咋舌的是,宁波有5家公司跻身于前150强。它表明宁波市的环境是宽松的,领导的思想是明智的,政策法规是开放的。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宁波市民办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民办教育很快成了宁波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历史的选择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要介绍光彩夺目的宁波民办教育。

叙述宁波的民办教育之前,我们必须先翻开中国民办教育的历史。

应该说,中国的教育一向是官办与民办相互交融的。远在周朝就出现了官办学校,但影响不大,于是民办教育兴起,如山东的孔夫子讲学,招生三千名。他是民办教育的老祖宗,收费标准当然也没经过物价局审核,由他一口价,收的学费以腊肉结算。近的如上文说到的宁波城内的白云山庄,当年黄宗羲曾在此讲学。黄是当之无愧的名师,一袭布衣,几卷古书,以至远近闻名,名人雅士集聚无数。这个学堂是一个名叫万斯同的富人出钱办起来的,当然也是民办。

公办学校的发展是在近代,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民办教育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与当时的私塾相比,这是一个进步。解放后,则所有学校一律姓“公”了,这也是一个进步。

这样的局面一直到改革开放。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提速,教育正在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快发展。正是在这个大气候中,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民办教育办学主体也飞快地成长发展起来。

第一阶段是恢复期。以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条款为起点,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国家教委《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决定》(1987年)、《社会力量办学财务管理暂行规定》(1987年)、《社会力量办学教学管理暂行规定》(1988年)。

这一连串的法规是基础。没有这些法规,就没有今天民办教育的兴旺。

但那个阶段的民办教育主要是非学历教育,是一种助考机构。当时全国兴起读书高潮,参加自考、自修、补习的人剧增。于是,由许多热心的离退休教师与干部组织的各种考前辅导班应运而生。

宁波当时也曾有过不少类似学校。

1992年是个转折点。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思想禁锢开始打破,民办教育开始快速发展。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提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

这就是第二阶段,民办正规学历教育开始出现。我们称它为快速增长期。

真正进入快车道是在1997年以后。全社会思想的解放、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快速增长的经济对教育的促进,这一切带来了全国民办教育的辉煌。这也就是第三阶段——高速发展期。

宁波的民办教育大规模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民间办学高潮的兴起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力量,二是政府的引导。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幸运的是宁波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宁波的民营经济是强大的。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01年度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宁波独占15家。更令人咋舌的是,宁波有5家公司跻身于前150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宁波人就开始形成集体企业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大刀阔斧对其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同时,许多地方的民营企业也在政府的鼓励下悄悄地发展。当有些地方还在为国有企业改制头痛时,宁波的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短短十几年,中小企业的民营化程度达到90%,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占宁波市整个经济的比重达80%,民营企业拥有的职工数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70%以上。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宁波经济充满活力和竞争力。

以此为基础,宁波又静悄悄地进行着国有企业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一切,使宁波很快在全国成为经济制度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元化,为办学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政府的一系列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1992年,宁波市政府转发了市教育局《宁波市民间办学试行意见》。

1996年,宁波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意见》、《关于公立学校进行“国有民办”试点工作的意见》。

1999年,宁波市政府下达了《关于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宁波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2002年,宁波市政府下达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我市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

允许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免征城建配套费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同等待遇;

允许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与其投资额相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返回,全额用于办学;

允许民办学校按教育成本收费,实行收费备案制;

允许民办学校接纳社会捐助和家长对学校建设的赞助,专项用于校舍建设、设备添置;

允许公办教师去民办学校任教;

允许将民办学校教师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列入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计划之中;

……

它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九个允许”。

“九个允许”及一系列的政策,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些经济上的优惠,实际上它折射出思想的开放、体制的创新及政府的导向。它表明宁波市的环境是宽松的,领导的思想是明智的,政策法规是开放的。它从一开始就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置于同一个支持、服务的平台上。

我们的政府是服务于全体人民的政府,因此,政府在考虑教育事业发展时,应该站在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发展整个教育事业,如何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要,如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万事俱备,又来东风。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宁波市民办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民办教育很快成了宁波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请看下面这组数字:

199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教育机构2954所,其中幼儿园2723所(有854所未领证),普通中小学7所,中等职业学校32所,培训机构192所;资产3.8亿元,占地面积7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3万平方米。

而到了2002年,共有民办教育机构1667所,其中幼儿园1312所,普通中小学44所,中等职业学校33所,各类培训机构273所,进行国家学历文凭考试学校5所;资产23.7亿元,占地面积45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1.1万平方米。

我们可以看出,增长的速度是奇迹般的。在今天,民办教育已经撑起了宁波教育的半壁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