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背山靠海。因为陆路交通不便,其海上交通因而兴起。据载,早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军队就已经通过海路攻打位于“泉山”的闽越国军队。[54]东汉末年,孙策又率军乘船追击王朗所部,至“泉山”将其逼降。[55]
因为物产较为丰富,泉州逐渐发展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前沿阵地。据日本学者高桑驹吉在其《中国文化史》一书中的考察,8世纪时,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等经印度诸岛入中国南海诸港通商,而尤以到广州、杭州、泉州三港者为多。[56]
到了隋代,泉州成为与广州并驾齐驱的海上贸易中心。唐代,福建番商(或作蕃商)会集,而以泉州为最。[57]由于番商众多,官府甚至专门开辟出蕃坊(又称蕃巷、蕃落)供他们居住。[58]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尤受重视,泉州的对外贸易也愈加繁荣。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北宋灭亡,南宋迁都杭州后,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均南移。泉州离杭州更近,因而收获了近水楼台之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开辟了至少六条海上航线,东到日本,南达南洋群岛,西至印度、阿拉伯国家乃至东非沿海各国。[59]到了元代,泉州已经被马可·波罗(Marco Polo)、伊本·拔都(Ibn Battuta)等来华的外国人誉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60]
明清之际,泉州不复宋元时期的繁荣。明初,泉州仍设市舶司,至洪武七年(1374年)即被废止。[61]受禁海令、西方殖民主义者东侵等因素的影响,泉州港的海上交通与对外贸易受到很大的冲击,反而是漳州月港因缘际会,取代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的海外贸易中心之一。到了清代,经历“海禁”与“迁界”,泉州港彻底没落,变成了地区性的普通港口,并逐渐被厦门港取代。[62]
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由于地处厦门与福州之间,泉州的对外贸易开始缓慢恢复。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发展迅速,其GDP连续16年居福建全省第一,尤以外向型经济最为引人注目。可惜的是,受港口地理环境变化、国家政策束缚等因素的影响,泉州港已经不复宋元时代之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