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大学预科就读期间,黄嘉谟就开始了剧本创作。如前文所述,他撰写的第一个剧本是根据苏曼殊自传体小说《断鸿零雁》改编的悲剧《断鸿零雁剧本》,先由厦门思明报社于1925年出版,后又由上海第一线书店于1928年9月再版。
1927年,黄嘉谟应邀为中华国民拒毒会创作旨在向民众宣传拒毒事业的剧本。他先是写了《芙蓉花剧本本事》,也就是剧本的内容梗概,发表在中华国民拒毒会会刊《拒毒月刊》1927年第15期上。1928年,中华国民拒毒会出版了黄嘉谟创作的这个拒毒剧本,但题名改为《芙蓉花泪》。剧本出版之后,颇受欢迎。仅过了三个月,初版全部售完,各地书店、学校、团体等纷纷汇款订购。国内外20多家机构、团体,如菲律宾宿务中华青年会、国民党开封党部宣传股、厦门嘉禾大学新剧团、南京汇文女学、广州振南剧社等,也陆续排演该剧。[24]1936年,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宣传科再次刊印了《芙蓉花泪》。1934年,《拒毒月刊》第75期再次刊登了《芙蓉花泪本事(未完待续)》。1935年,黄嘉谟又创作了一个禁烟电影剧本《黑白阵线》,发表在《拒毒月刊》第93期。
进入艺华影业公司之后,黄嘉谟致力于电影剧本创作。他先后承担了《化身姑娘》(1936)、《化身姑娘(续集)》(1936)、《百宝图》(1936)、《喜临门》(1936)、《满园春色》(1937)、《海天情侣》(1937)、《化身姑娘(第三集)》(1939)、《化身姑娘(第四集)》(1939)《王先生夜探殡仪馆》(1940)、《凤还巢》(1944)等电影的剧本创作,成为当时极具影响力的电影编剧。
除了创作剧本,黄嘉谟还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歌词。1936—1937年间,艺华影业公司投资拍摄电影《三星伴月》。导演方沛霖邀请著名作曲家刘雪庵用探戈节奏创作了一首插曲,然后在未知会刘雪庵的情况下,便交由黄嘉谟填词,取名为《何日君再来》,并交由影片女主角周璇演唱。随着电影上映,这首《何日君再来》传播开来,变得十分流行。1938年,这首歌曲曾刊登在《歌曲精华》第1期与《银花集》第2期上。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的演绎,《何日君再来》更是火遍华语文化圈。
1937年,黄嘉谟又为艺华影业公司拍摄的《掌上珠》创作了《岁月悠悠》,由江定仙作曲,先载于《音乐教育》第5卷第3期,后又载于1938年出版的《银花集》第4期。直到今日,这首歌曲依然被选入许多教程或歌曲集中。
1939年,黄嘉谟为华成电影公司拍摄的《云裳仙子》的同名主题歌作词,由黎锦光作曲,交由陈云裳演唱。这首歌曲还曾刊登在1939年出版的《银花集》第14期、《新华画报》“号外:云裳仙子特刊”、《歌曲精华》第3期、《青青电影》第4卷第6期、《爵士歌选》第2期以及1940年出版的《电影新歌集》第4期等音乐杂志上。
1940年,黄嘉谟又为联美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歌《长亭十送》与插曲《怀春曲》作词,由金玉谷作曲、张翠红等演唱。《长亭十送》曾刊登在1940年出版的《电影新歌集》第4期、《影城新曲》第3期、《电影生活》第5期、《青青电影》第5卷第16期以及1941年出版的《银星歌选》第2期上。《怀春曲》曾刊登在1940年出版的《电影新歌集》第8期、《影城新曲》第3期、《大同新歌选》创刊号、《歌曲精华•银花集合刊》第6期、《银幕名歌》第1期、《电影生活》第8期以及1941年出版的《银星歌选》第2期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