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改造”

“劳动改造”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蒋经国深深地被这种劳动氛围所感染。然而,蒋经国并没有被批准担任此项职务,因为工厂的推荐报告遭到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王明的反对。王明通过共产国际向苏共有关部门表示,蒋介石正在国内大肆屠杀共产党,围剿红军。“失望之余”,蒋经国对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多少有点不满,以致在一次会议上,他竟然“公开抨击”王明。

1930年,蒋经国从列宁格勒军政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莫斯科市狄拿马电气厂当学徒工,从而开始了他长达数年工厂、农场的“劳动改造”生涯。

狄拿马电气厂位于莫斯科郊外,是一个制造电车发动机和其他电车机件的大工厂。蒋经国被分配在第十八车间学习钳工,车间分为六个小组,蒋经国在第四小组,工号是865号。

当时正是苏联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每个车间和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生产计划和任务,苏联人民个个热情高涨,忘我工作。蒋经国深深地被这种劳动氛围所感染。他工作非常投入,把艰苦劳动看做是对自己的磨炼和锻炼。他说:“在痛苦和疲乏中,我所持有的信念是艰苦的工作是一种自我磨练。”[21]“以劳工的生活,作自己的锻炼。没有经过劳动生活的,是很难了解社会的构造,劳动的价值,和人民的痛苦。”[22]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虽然当时的生活相当困难,但蒋经国已经非常满足。他后来说:“一个人假如没有干过苦活,就没法看透社会的本质,更无从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和工作本身的内在价值。在我看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那时我已深信,我那种生活经验将来会对我有好处。”[23]

由于工作努力,他在厂里很快赢得了信任与尊重。入厂不到一年,他就获得了相当的名气,厂方的管理部门还推荐他为主管生产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然而,蒋经国并没有被批准担任此项职务,因为工厂的推荐报告遭到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王明的反对。王明通过共产国际向苏共有关部门表示,蒋介石正在国内大肆屠杀共产党,围剿红军。蒋经国作为当时中国反革命头子蒋介石的儿子,无论如何是不能担任工厂任何一级领导职务的。

“失望之余”,蒋经国对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多少有点不满,以致在一次会议上,他竟然“公开抨击”王明。王明恼羞成怒,建议苏联当局将蒋经国放逐到西伯利亚阿尔泰矿区去采矿。[24]

蒋经国得知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消息后,以北方寒冷、身体欠佳为由,向共产国际总部申诉,要求留在莫斯科。最后,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放弃了王明的建议,把蒋经国派到莫斯科郊区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31年冬,蒋经国来到了石可夫村。石可夫位于莫斯科区内,“是最落后的一个农村。一般农民是毫无智识的,不讲道理的”。加上,当时苏联政府刚刚宣布农业集体化政策,农村和城市同样缺乏粮食和日用品,一般农民对全盘集体化政策非常不满。因此,村里对一个城里来的外国人一开始是抱有敌视态度的。蒋经国在日记中说:“因为我是外国人,没有一家肯借床铺给我睡。第一夜我就睡在一个教堂的车房里。”“农民讲许多话来讥笑我。”[25]

农民的嘲笑和生活的困难,没有压倒蒋经国。他对自己说:“我到农村中去的目的,是为增加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抱定了非达目的不可的主张,所以不感困苦,决定以忍耐来战胜环境。”因此,他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赢得农民的尊重。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农场,与农民一起参加劳动。他不顾农民嘲笑他“只会吃面包,不会翻土”,坚持到地里和农民一起翻土。到了第五天,农民已不再嘲笑他了,并开始信任他。一个月之后,他被石可夫村民选举为农村苏维埃副主席。一年后,在他离开石可夫村时,全村的农民都来为他送行,并为他准备了一辆三匹马拉的马车,这是俄国农村最客气的礼节。

在石可夫村,蒋经国不仅体验了贫苦农民的真实生活,还领略到了怎样做农民工作的方法。他认为:“要有群众信仰,必须先和他们的领袖接近,要在群众中发生影响,必须先影响他们的领袖,所以我开始尽力的向斯客洛平(当地的领袖)作宣传。结果他由恨我而转为亲我,同时渐渐同意我的政治主张。”[26]

1932年8月,蒋介石拒绝释放上海的共产国际东方部远东局工作人员牛兰夫妇,并以“危害民国”罪判处牛兰夫妇无期徒刑。这个判决触怒了莫斯科,也给蒋经国带来了厄运。1932年10月,共产国际将蒋经国从石可夫村召回莫斯科,并于次年初将他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冰天雪地的艾尔它金矿。艾尔它金矿是一所劳改营,在这里的矿工,有教授、学生、贵族、工程师、富农,甚至强盗,他们都是因各种原因被流放至此的。期间,蒋经国和其他矿工一样受苦,被迫干着牛马般的体力劳动,过着犯人一样的生活。

在艾尔它金矿,蒋经国度过了饥寒交迫的九个月。1933年10月,苏共把蒋经国调出了艾尔它金矿,将他安排在斯弗朵夫斯基市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当技师。比起在艾尔它的生活,乌拉尔的工作简直是天堂,因此蒋经国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作为工厂的技术师,每日上工时负有分配工作的职责,所以蒋经国每天都比其他工人早到半小时,并且工作非常认真。

一年之后,蒋经国被提拔为助理厂长。期间,他对工厂进行了改革:一是要求工人爱护机器,遵守时间。二是提倡改进技术。在技术上,他要求工程师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技术。有一次,有两个工程师要蒋经国批准他们所打的两个机器图样。他看了之后,觉得有许多应当更改的地方,所以就没有批准。他发现第一大车间中,只有一个生产器具收发处,有许多工人不能按时领到器具,影响了生产效率。于是,他就在车间西边加设一个器具收发处,并且命令各工人、各工头每日完工之时,就应将次日要用的器具之名称、数量,交给收发处,而收发处则应将器具在次日尚未开工之前交给工人。三是改进工厂的工资制度。苏联工厂的工资,是由工资部技术人员,按照每种工作应花的时间而决定的,但往往存在过于平均的缺陷。蒋经国认为:“工资制度是提高生产的主要条件。本工厂工资制度的缺点,在过于平均,有技术的与无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差不远,因此不能引起技术工人们的工作兴趣。同时不能引起无技术的工人们努力求学,增高他们的智识。现在我们特别注意生产品的质量,工资制度应当成为提高生产品质量的主要力量。”因此,他召开工厂工资部工作人员会议,提出要为能做优等生产品的工人增加工资,对于做劣等生产品的工人则要减工资。工资部以后要按劳动力的数量与价值,决定工资的多少,这是你们以后工作的原则。

由于远离莫斯科,与政治活动脱离了关系,蒋经国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获得了相对自由的空间,他的才华也得到一定的施展。也就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位名叫芬娜的俄罗斯姑娘。

蒋经国与芬娜在苏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