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仪(1882—1902),字润生,浙江萧山人,汤寿潜之女,马一浮之夫人。1899年9月适马,1902年7月病故,二人在一起生活不足三年。而且其中有一年时间是日夜侍奉病重的公爹,很少退归私室;有九个月是马外出游学。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就更短。时间虽短,但感情却很深。夫人去世时马才20岁,到马84岁去世,终其生不再娶。
夫人去世时,马作《亡妻汤孝愍哀辞》,一开头就说:“马浮二十年壬寅七月,其妻孝愍汤君死。君之事吾亲可谓孝矣,其以忧而死也,可谓愍矣。君之者,正其位,立其名,平等之义也……呜呼孝愍,而今死矣。孝愍之生也,吾未有以字之。今死,吾乃诔而谥之曰‘孝愍’,孝愍其鉴之。”其后叙述了妻来后之行事及离别、得病之缘由。不足千字的短文,凝聚了马的悲痛之情。满纸“哭”、“悲”、“涕泣”、“哀痛”、“泪荧荧沾眥”、“泫然以泣”、“呜呼”、“痛哉”、“悲哉”,读之令人泪下。
1901年10月下旬,马办完了父亲的丧葬之事,即准备外出游学,家中的一切将全部交给妻子,而妻子未嫁时是大小姐,父母双全,大小事均不用操心;兄弟姐妹有六人之多,从未感受过孤独。现在家中父母双亡,姐姐嫁的嫁、亡的亡,自己再一外出,她一人在家将如何应付家中的一切事务,如何熬过这孤独的生活呢?所以临别时写下了“庶几别后,永如晤语”的六条赠言,曰:“持大体,慎宾祭,敦敬睦,谨服物,驭婢妪,勤学问。”这六条包括了家居生活的各个方面,每条下皆有具体说明,操作性极强。最后又指出:“凡此诸要,皆上下、尊卑、长幼、内外、亲疏、贤否、得失之分界,卿之义务,略尽于是。务宜一日三复,奉为标准。能令事事契合,自然应付有余。”
1902年3月,是马父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马回绍祭祀,见妻已病,语讷讷不能出,其气弱如风中之丝。马心知不好,但放不下已在沪开创的事业,不能留在家里照顾,乃送其归宁,两人含泪而别。是年7月12日,马在沪接其病危的电报,急驰归。但那时交通不便,抵家已是16日凌晨,只见陈尸在堂,其已于15日11时逝世矣。临终未留下一言,因唯有一婢女在侧,即欲有言,又能与谁语?哀哉,痛哉!
一个月后,马已决定“渡太平洋而西”,因不知何时方能回乡葬妻于先茔,故只能暂时另择一地权窆。并买砖书《故马浮妻孝愍权葬矿铭》,掩埋于墓中,称其:“禀姿清晖,德性纯懿”,“浮母何恭人前卒,君事吾父孝,事浮谨,处浮之两姐以敬以和”,“浮克葬其父,遂奔走游学四海,君以弱质留,奉几筵、承祭祀……君归浮家,前后凡34月,无日不在悲愁惨怛之中。君顺受以正,曲协于义,卒以郁郁损其天年”。文中主要表达了自己志在全世界、全人类,而不能顾念家庭,与妻相守。妻亦深能理解,从不以家中之事、心中之忧打扰自己,并告诫家人亦勿以告,认为马在外已有足够多的忧心事,不能再增其忧。故马于妻之死,更感痛心。
1903年7月15日,马已在美国,我们现在只能从当日的日记中了解他的心情。是日,只记了一句“吾妻死后一周岁之纪念日”及一首诗。从字迹之模糊不可辨,可窥见其心情的伤乱。诗题为《七月纪念之忆》,曰:“沉沉一梦遂经年,昙影空华亦偶然。岂有精魂能化石,欲追旧恨已如烟。胡天秋雨□山鬼,慈冢斜阳集暮鹃。他日中原□血处,料无消息到黄泉。”(编者注:原文缺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