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量才的《申报》管理之道

史量才的《申报》管理之道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量才对《申报》成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与今天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继续为今天所用。史量才在1912年盘进老牌《申报》。征收全部旧《申报》。1915年,在被席子佩与司法部门串通一气陷害下,一场冤枉官司虽使史量才与《申报》经济陷入极度窘困境地,但史量才仍然以大手笔建造起世界一流的申报馆大楼,彰显高大的企业形象。

尊敬的新闻界领导、前辈、师长们:

首先感谢会议给了我这个机会,感谢市记协、新闻学会、解放日报领导15年来对我满腔热情的帮助和大力支持!

丁主席叫我谈谈史量才对《申报》的管理,对于管理我是门外汉,好在无知者无畏,就班门弄斧献丑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清醒地看到管理的优劣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史量才对《申报》成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与今天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继续为今天所用。我试从三个方面讲。

管理者的素质

主管者的素质是决定事业成败的根本。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管理者的作用非同小可,尤其在那突出了人作用而由老板负责制的时代。高尚的品格、高远的目光、卓越的才干都是必备素质,而报业是崇高、伟大又庄严的公共事业,这就要求管理者不同寻常,心怀天下,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激进的思想、超前意识才能高瞻远瞩看清社会发展大趋势,从而制订出既要忠实履行报纸职能又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办报方针。史量才是具备以上优秀素质的,他选择了报业来实现理想,施展才能,从而将报纸办成了社会史记、民众喉舌。为了实现远大的“新闻救国”理想,他运筹帷幄,计划周密,步步为营,不同凡响。

史量才在1912年盘进老牌《申报》。1912年民国初建,袁世凯登上了大总统宝座,民心不服,社会动荡不安,兵扰政争不断,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大好消息层出不穷,对于报业可谓天赐良机,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无数规模不等的报纸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席子佩却在这大好商机面前将一张名牌老《申报》办得一败涂地,从1万多份滑到7000份,直到盘让出手。史就在这时,也决定自己办一份报纸,可是,他为什么不自己挂牌扯旗办一家新报馆,却要接盘这张亏损旧报纸呢?这就是他有独到的眼光、超前的意识,看到在大好商机前利用名牌效应,利用富有经验的原班人马,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征收全部旧《申报》。史量才走马上任第一件大事就是“征收全份旧《申报》”!这是美查没想到的,也是席子佩、汪汉溪及做“报生意”的报界同行不可思议也不愿为的,史量才办报不单纯为赢利,他以天下为己任,着眼为社会历史办一张较有权威的言论机关报,为后人修史取材提供便利。这也是他为了给《申报》重新定位:重塑品牌、打权威牌、树永久牌的举措。买亏损老报,征收旧《申报》看上去很蠢,是赔本生意,可史量才的高人一筹使得我们今天能看到仅缺几张的全部《申报》,真可谓功在当时,利在千秋。我们要感谢史量才这功德无量的贡献。

两大改革。为了迅速将《申报》扭亏为盈,史量才决定建立广告科和递送公司,以领先的意识为读者、订户进行周到服务,去占领市场,从而在同行激烈竞争中能站稳脚跟,不易被击败。意识超前就能步步领先。1915年,在被席子佩与司法部门串通一气陷害下,一场冤枉官司虽使史量才与《申报》经济陷入极度窘困境地,但史量才仍然以大手笔建造起世界一流的申报馆大楼,彰显高大的企业形象。硬是要在残酷的商战中来显示第一大报非凡的气势和雄厚实力,从而使《申报》声威大振,业务蒸蒸日上,在良性循环中长盛不衰。

扩大事业。《申报》的蛋糕做大了,资本积累到最高阶段就要以实力来减少、消灭对手。对同行进行收买、兼并,通过报业托拉斯来实现他更高愿望。北岩爵士所说的“独立之新闻乃人类幸福之所赖”,1927年,他买下《时事新报》;1928年,他兼并了北方唯一巨埠天津《庸报》(补充介绍这最新发现:1926年董星光创办,仅一年半就顶不住了,被史兼并,史成了董事长,第5年就造了气象万千的报馆大楼,职工几百名超过申报250人);1929年,他收购了《新闻报》50%股权,成为中国绝无仅有的南北一统的报业大王。联想到当今的报业集团是否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呢?在这一点上,报界凤毛麟角的能人汪氏兄弟就显得迂腐、短识、观念落后。他们坚持拒绝盘进廉价的股权,心甘情愿终生为人作嫁,甘愿终生为洋老板福开森尽愚忠孝道,尽管他们清楚《新闻报》带来滚滚赢利。到了30年代,继报业托拉斯取得报业霸主地位后,史量才着手发展多种经营,既可辅助日报不足,又可通过发展生产来阐扬文化。申报月刊、年鉴、丛书、地图、名人词典、三校一馆都是为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出资出力。

人才配备

优秀人才的配备是成功管理的重中之重。史用人原则是宁可将三份薪水给一个人,而绝不将一份薪水雇三个人。申报馆内没一个多余的人,一个萝卜一个坑,责权利一致到位。既避免了人浮于事又显得队伍精干稳定,员工们都以人人拿着望平街上同业中最高薪水而自豪。在选聘主管人员时,史量才以他的“慧眼识英雄”,用人之长,用人不疑,职责权利一致。他把主要权力交付给经理张竹平和总编陈景韩,遇事只要抓住这两大台柱即可。在业务管理上,他放手给陈景韩。陈号冷血,个性怪癖,喝过日本早稻田大学洋墨水,给他配备了任劳任怨不计名利的元老张蕴和为副总编,新老秀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史可高枕无忧(这儿插说一下报上一些说法,见过报上一文“史砍断狄平子臂膀”,说史挖狄墙角,显得不义。其实是狄失误,他仅仅是使用陈,给了他责任没给总编高位,罗孝高走后,不设总编,当史高薪、高位聘陈时,自然人往高处走了,何况陈是史松江故友)。在行政管理上倚重高手张竹平,进馆伊始就重金送他去美国培训。前面所提的广告科、递送公司是张走马上任力挽亏损的杰作。在后来与《新闻报》合办的“杭州副刊”及组成的各报联合批发报纸公司,集中在各区九大电影院发送,均出自他手。他还善于凝聚人心,尽可能安上抚下,使总经理的原则方针得到贯彻落实(如中秋节设家宴,招待上司、工友,慰问贫病者、帮助老弱)。史给有重大贡献者以特殊待遇,如给张竹平设荡账,让他用钱借取方便;其实是一种制约,张离职时,史一笔勾销了他十万元荡账。对数十年如一日的张蕴和则大树其威信,每逢报馆喜庆大会总少不了对他大加表彰,让他成为一面旗帜,在《申报》60周年大庆时特别给他做60大寿,以资奖励,还为他在松江造一别墅供他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为保证事业长盛不衰顺利进行,史量才很注意提拔人才,培养新人。他提拔仆人黄炎卿任申报馆庶务科之长;出重金送青年副经理汪英宾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深造;出资培养青年马荫良读完6年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聘为馆医,以后聘为经理;在国难深重的30年代,聘请陶行知为顾问,黄炎培为设计部主任、戈公振为副主任;将申报二校一馆交给李公朴负责;选聘留日1年、留法5年归来的青年黎烈文任《自由谈》主编,拆换下鸳鸯蝴蝶主将大才子周瘦鹃,另辟“春秋”让他去主编等。史的人才意识如同开了当年所提倡的凝聚力工程之先河。报馆机构复杂,人员众多,由于史量才用人适当,人员配备有方,他自己就可腾出手来考虑事业的发展、规划更新蓝图。他可举重若轻地指挥庞大的报业托拉斯,又可有闲情逸致,过把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瘾,可以为强身健体去打球、练拳、舞剑、击技、游泳,去焚香静坐……

广告与发行

这两者是报馆的命脉。史量才接过《申报》立即着手扭亏为盈的改革,首当其冲的是广告科,张竹平将广告科分为内外勤,内勤为客户精心设计图案撰写广告词,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外勤则上门兜揽,一改皇帝女儿不愁嫁作风。递送公司是为了将报纸以最快速度、最早时间送到读者订户手上,使新闻消息在读者眼中保持先睹为快新鲜感觉。为此,他们购买了十几辆自行车,培训了十几名报贩,让他们一清早就骑车送到千家万户,保证订户上班前能看到当天《申报》。这两大领先改革不仅使广告客户源源不断、订户队伍在稳定基础上不断扩大,而且开了服务至上的风气之先。用今天的话讲,这两大改革本着客户至上、客户就是上帝的营销原则,千方百计满足客户需求,服务尽可能无微不至。这是被称为广告报的《新闻报》未曾也不愿做的。精明的汪汉溪与之相反,斤斤计较“新申”、“申新”二字前后排列而推走了不少订户,他还说《新闻报》是第一大报,上门兜揽广告是暴露自己底气不足。对于360天天天要登的小广告如游艺类的不以为然,总是把它们放在报角落不显眼地方。《申报》却处处给登户以最大方便,从不计较申新、新申前后排列,对于小广告也就轮流登在醒目显眼处。由于《新闻报》的商业广告性质,在上海与江浙一带销量大,《申报》是抢占内地市场,增设销售网点,这样使申新二报销量旗鼓相当略显伯仲。此外,先进的设备是企业腾飞的翅膀,史量才一上任就一手抓人才,一手抓设备更新。他将一台陈旧单筒机换成双筒的,将一台双筒增至两台,以后又购置美国新式的轮转机,等等。总之,哪种设备最先进,他就不惜重金去添置。先进的设备如虎添翼使生产成倍地增长。

如果要问为什么《申报》在同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仅仅只换了一个主持人,结果就完全不同呢?为什么《申报》在史主持的22年中始终保持持续上升、不断腾飞的不败纪录,而且蛋糕越做越大,直至成为我国无可匹敌的报业托拉斯?回答说:史量才对《申报》管理是有一套的,而这一套在86年后的今天依然实用!

(2000年1月14日于解放日报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