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已进入尾声。上海历史博物馆为了纪念在20世纪中为上海滩的开拓、建设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志士仁人,采用了收藏肖像画的形式,为这些杰出的近代历史人物建立档案,以永存先贤们的风采。“报业巨子史量才”是这众多肖像画中的一幅。
说起这幅画的创作过程,颇有一些幕后故事。
毕业于上海美校的青年画师陈予钢刚接到任务时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在众多画家中选择了他,忧的是他对史量才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上读到过他的名字外,其余的一无所知。如何不负历史博物馆重托,完成好这幅画呢?历史博物馆资料部给他提供了仅有的全部“家当”和可以采访的线索。他认真地阅读“申报和史量才”的故事,翻阅30年代有关上海风俗人情画册,反复细看相关的照片,使他对史量才的历史有了了解。在史量才的身上他看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强硬的骨气,不屈服强权压力的精神。最让他肃然起敬的是史量才主张抗日救国,敢于揭露蒋介石忙于内战、政治黑暗的反动统治。最初几天的了解使他十分兴奋,可眼睛闭起来,史量才的形象还是模模糊糊清晰不起来。
为了更详尽了解史量才的有关资料,陈予钢特地赶到《解放日报》旧址原申报馆大楼实地察看,可惜如今这幢历史建筑已成为商业租赁楼,内部装修改建一扫昔日报馆的内部格局,但他在申报馆的大门前流连忘返,报馆的外面轮廓旧貌尚存,他终于找到了些许灵感。之后,他又采访了史量才亲戚朋友和有关专家,得到了更多情况。渐渐地他对要塑造的人物有了基本的把握。
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这位杰出的新闻事业家、社会活动家、著名爱国人士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呢?第一张草图原本是想让史量才在申报馆门前的马车边,搀着撩起裙子一角的正在下车的秋水夫人,可是很快就将这设想否定了。因为据说史正是凭了青楼女子秋水夫人的一笔钱盘下申报馆的,但如此安排势必削弱史量才的形象,歪曲了史量才集资约请当时名流张謇、赵竹君、应季中等入股的历史。于是再画第二张,第三张,直至第四张草图,才经历史博物馆赞同,创作成现在的这幅画。画中的道具为何未画轿车而画马车呢?这是作者想更好地表现30年代的氛围。
在创作中陈予钢手边虽然有10余张史量才的肖像照、全身照、生活照,但那毕竟是平面的。为了使人物有立体感,他特地跑到上影厂咨询了30年代上层人物的衣着打扮,借了一套服饰,请一位身材不高(因史量才是五短身材)的模特儿穿着,他仔细地观察摹写,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逐渐显现在画架上。为了表现人物特有的气质和个性,他在人物嘴角上花了笔墨功夫,紧紧合拢的双唇上小下大,给人一种刚毅的感觉。人物的凛然正气在这鲜明的个性形象中得到了体现,专家们都认为是一幅成功之作。
作者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作品,前后花了三个月时间。大约是人愿天意巧合,画稿完成是1997年11月13日,时为史量才遇难63周年;而送往上海历史博物馆作为馆藏画恰在1998年1月2日,正是史量才诞辰118周年。史量才先生若地下有知,定感欣慰。
(《新闻记者》,1998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