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闱
在福州路旧书店的淘书群落中,女读者原木就属凤毛麟角,而淘出些名堂来的,几乎仅庞荣棣一人,并且她别具慧眼。
庞荣棣是位普通的厂校教师,只因她的曾祖父是申报老板史量才的岳父,自幼听得长辈讲述许多史量才的轶事,她便立志收集有关材料,欲著书介绍史量才。
起初,庞荣棣在旧书店淘书并不积极,只是走过路过顺便滑进店堂,探寻材料也不专业,好书时常漏眼。1990年,自我感觉良好的她,在《解放日报》连载小说《爱国报人史量才》,不意,于众多读者来信来电中,除捧场之外,更有不少批评指责。此状使庞荣棣沉思。她发觉自己对史量才的了解远远不够,而且史量才确为世人关注,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自此,庞荣棣开始了一个攀登高峰的艰难历程。
在图书馆、藏书楼,庞荣棣找到过一些有用的东西,但久而久之,她亦感到有不足之处,如那里的资料虽堆积如山,可只是静止的。即便翻找到了什么,复印的资料费,对一个工薪族来说,也是不小的支出。倘若取摘抄速记之法,则往往会缺字少词,待回家发现后,还需重返图书馆纠错,况且阅览室的开放时段,会常使人在意犹未尽时,不得不中止查阅。这般诸多的不便,使庞荣棣将青睐侧重于旧书店。
如果说图书馆是个大海,那么,旧书店乃川流不息的河。在那里,更适合庞荣棣捕捉拾遗补阙的参考书刊。许多零星的《文史资料选辑》、《新闻研究》等书籍,就是她在旧书店随意翻弄时,突然发现了宝贝似的,惊喜之余而买去,之后派上了大用场。
虽然,庞荣棣在众淘书者中,所需的品种比较单一,从旧书店的生意上讲,亦堪称微不足道,但她那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疑打动着每一位店员的心。为了支持她,众店员总是留心那一批批收购进店的书,凡是发现有文字涉及报馆、新闻事件的,均暂时存留,待庞荣棣日后选购。记得郑逸梅和徐卓呆合著的《上海旧话》和谢菊曾著的《十里洋场侧影》,便是通过旧书店那“为读者找书”的优质服务店规,而让庞荣棣满意得取的。
在旧书店,庞荣棣还认识了不少常去店堂淘书的专家学者,他们有的指导她如何写作,有的指导她何处出版的何书资料翔实可信……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旧书店赛过大学堂。在店堂内,庞荣棣还时而遇到热心人,有一回,一老者从书架上取下一册《玉蜻蜓》,告诉说,这是史量才生前最爱听的评弹故事,让她了解一下此吸引史公的故事内容。另一回,庞荣棣急需《百年上海滩》,碰巧,此书是我的朋友,上海社科院的郑祖安兄与他人合编,祖安兄得知后执意将此书相送,拒收分文。
1999年10月,庞荣棣的著作《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作为二十世纪文化名人与上海丛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是,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史量才研究专家,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庞荣棣没忘却旧书店对她事业成功的帮助,凡到福州路附近,她少不得到旧书店堂,看望这些熟悉的店员,还透露点史量才研究新成果,如同讲故事一般,表达得有声有色。而今,年届花甲的庞荣棣,又完成了电视连续剧史量才剧本,在质量上更见飞跃。日前,该剧本已被一影视公司接受,一部反映申报历史及望平街报业街文化轶事的巨片将面世。与其他观众相比,旧书店员们似乎愈发期待能早日目睹庞荣棣的笔下风采。
(《上海新书报》,2004年9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