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其国
她叫庞荣棣,教师出身,退休至今已近20年了。在我看来,老庞退休以后似乎就是为史量才而活着,这有她为自己书斋取名“思量阁”为证。“思量”者,盖为思一代报人史量才也。有思然后才有行。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老庞数十年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思量”而后行,这行的结果既有《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申报魂——中国报业泰斗史量才图文珍集》等著作,也有老庞在纪念史量才诞生120周年活动期间,身影不时出现于海宁参加沪浙两地新闻界人士凭吊史量才碑的仪式、参与上海记者协会与解放日报社合办的史量才诞生120周年座谈会上,并在会上作发言、接待央视史量才专题片摄制组,并接受多家电视采访,还参加上海左联成立70周年纪念会,并撰写长文《左联的朋友与史量才》,赴江宁参加苏、浙、沪三地在史量才故居举行史量才铜像塑成揭幕仪式,应史量才江宁、泗泾二处故乡之邀,帮助筹办“史量才生平展览馆”,等等。
史量才先生是我国著名爱国人士、报业巨子,一生致力于文化、新闻和慈善等事业。老庞是史量才的内侄孙女,我曾听她多次讲述史量才不太长却轰轰烈烈的一生。老庞说她童年时,曾在上海铜仁路史公馆住过一段时间,听过一些有关史量才的传说。为了写史量才传,去走访一些史氏亲友,看了不少资料,访问了有关专家,史量才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感动了她。她坚信史量才是一位卓越的历史人物,应该向后人多作介绍。正是这份感情,成为她锲而不舍研究史量才的原动力和思想基础。我犹记得老庞还讲述史量才创办实业的历程。说史量才从早期创办上海女子蚕桑学校、接办《申报》、创办民生纱厂,到1932年至1933年间创办《申报月刊》、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业余实习学校和申报妇女补习学校,讲述史量才从蚕学馆毕业后没有停止过创办实业的步伐,以此说明史量才思想行为发展的一个渐进脉络。而最后的重点自然会落在《申报》上。谈及《申报》,老庞总会高度评价史量才的“有形社会地位”和“无形人格地位”。她说:“史量才与他的《申报》是撰写任何体例的中国新闻史都无法逾越的重要存在,不仅仅在中国,1919年10月在世界报业大会上当选为副会长的史公在世界新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旗下经营的《申报》和《新闻报》在20世纪前叶的中国新闻界影响巨大。”“史量才曾告诫报社同人:‘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非国。’史氏报业得以建立,除了经营策略之外,史公的‘人格’对《申报》等报的报格有着极大影响。”我相信正是史量才身上这样的魅力吸引着老庞,激励着老庞,鼓舞着老庞,要在有生之年,将史量才研究进行到底。在此过程中,老庞不仅著书、写文章、写电视剧本,还下工夫寻觅与史量才相关的遗物遗址,积极推动史量才纪念活动的开展和纪念设施的建立。如两处史量才故居(南京江宁、上海松江泗泾)的设立,三座铜像(解放日报社的“量才厅”、江宁的“量才小学”、松江泗泾的“史量才故居”)的安置,都倾注有老庞的心血。老庞还协助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史量才研讨会。事无巨细,她不但勤思,还善做。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就曾经多次接到过她的电话,或告知她的一些想法,想以此广泛征求一下意见,或让我帮她“参谋参谋”,以进一步完善她已有的构想。当然,一旦老庞意外收集到有关史量才的史料,开拓了她的研究思路,她也会让朋友们分享。
在史量才研究上,老庞除了已经做的,还有正在做的。据我所知,她现在正在做的就有《史量才年谱》。老庞深知为名人做年谱要远比写传记吃力得多。事实上这项工作她启动有时,而至今难见雏形,正是因为这项工作的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为收集史量才的相关档案资料,老庞已花费不少精力,一度想自费聘请一位大学生做助手。但进展似乎并不顺利。不过尽管不顺利,老庞还是迎难而上,且思且做且请教。至于她想做而暂时尚未做的,自然当数她想写的有关史量才研究的大文章,以及最后想落实的关于史量才的电视剧。虽然从1984年以来,老庞在史量才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老庞并不满足,谦称她的研究还远没有达到史量才研究应有的深度、高度。我想,也许这也正是激励老庞在史量才研究事业上,不畏艰难,义无反顾,不断前行的坚定动力吧。任重道远,在此,我祝愿老庞于不断努力中,日益取得可喜的成绩,并祝她身体健康。
注:作者是文史学者、作家、原《档案春秋》副主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