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院长,我们怀念您

老院长,我们怀念您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7年,周恩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同年11月,国防部五院成立两个分院,钱学森兼国防部五院一分院院长,负责导弹总体设计和弹体、发动机研制,这就是一院的前身。作为一院首任院长,钱学森正式开始了新中国火箭、导弹技术领导人的长期经历,点燃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星星之火”。钱学森同志不仅是科学巨擘,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系统科学大师。

李 洪 梁小虹

面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

面对一个伟人和他的一百年

该怎样歌赞,怎样怀念

我们也曾想过,用大海用蓝天

奔腾的长江和黄河

用高耸的山峰飘荡的白云来形容

来赞美,但总觉得那样太空泛

倒不如一句朴素语言

更能表达真实情感

——老院长,我们怀念您!

2009年11月1日,首都北京,一场不期而至的漫天飞雪,为一位堪称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默默送行。时光荏苒,今天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一院几代航天人抚今思昔,缅怀老院长,生发无限思念,倍感振奋鼓舞,激发巨大动力。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1957年,周恩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同年11月,国防部五院成立两个分院,钱学森兼国防部五院一分院院长,负责导弹总体设计和弹体、发动机研制,这就是一院的前身。作为一院首任院长,钱学森正式开始了新中国火箭、导弹技术领导人的长期经历,点燃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星星之火”。

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我国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人才极度匮乏,现代科学技术远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火箭、导弹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只有少数几位留美、留苏的科学家做过一些研究工作。钱学森同志作为世界公认的火箭、导弹技术专家,担任了“两弹一星”工程中导弹、卫星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勇敢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他带领初创时仅有175人的一院,攻破了数千个重大技术难关,参与组织指挥了诸多型号的导弹研制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仅用10多年时间,就使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上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具备的实力水平,铸就了中华民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历史丰碑,为今天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同志不仅是科学巨擘,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系统科学大师。他把“系统工程”的思想运用到一院导弹研制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之中,创立了“两总系统”(型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成为型号研制管理的典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总体设计”的理念,推动成立了具有宏观指导与系统控制管理职能的总体部门,这一理念延续至今,保证了重大项目研制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他倡导贯彻了“把故障消灭在地面”的质量观,坚决贯彻周恩来总理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科研试验原则,带动形成了“严、慎、细、实”的过硬作风,成为一院的优良传统。

钱学森同志身体力行的另一重要思想就是科学民主与学术民主,他始终强调在科研工作中要破除专制、发扬民主,鼓励独立思考、讲真话,“我并没有什么高招儿,我的办法就是搞真正的民主集中制”。在科研试验期间,无论多忙,每个星期天下午总要把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等几位总师请到一起,共同探讨在试验期间发生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他善当伯乐,甘为人梯。一院创立之初,他既当院长,又当老师,他为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并亲自拟定学科教材,亲自授课辅导。

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火箭、导弹、力学、喷气推进,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八年四弹、长征火箭,钱学森给中国导弹、火箭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中国导弹之父”所开拓的事业今天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2010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15次,与美国并列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航天的发射技术已经接近航天强国水平,同年,一院历史性地完成了运载火箭百次发射。伴随着新一代大运载火箭的首飞,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型谱将逐步形成,中国运载火箭事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真正和美、俄并驾齐驱的时代。

钱学森同志出生在推翻帝制的年代,成长于山河破碎的岁月,在新中国的广阔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抱负。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同志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一院同在。伴随着对钱老精神的追寻,这位“导弹之父”所开创的事业仍在延续。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将今日之中国航天,放在五千年文明古国发展进步的大视野里,放在中华民族寻求复兴的大背景下,放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格局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身处的位置。

航天事业未有穷期,长征火箭还在路上,航天强国正在崛起!

钱学森同志永垂不朽!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2011年12月9日第13版,作者李洪,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梁小虹,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