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披露京报社同人组成情况
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材料并进行仔细查核,1924年登上“贺岁版”的11位京报社同人是:汤修慧(邵飘萍夫人)、吴定九(《京报》创办人之一、报社经理)、王小隐(《京报》重要撰稿人)、姚钧民(编辑)、马秉乾(编辑)、王懿年(记者)、许邦璋(记者)、童蒙正(经济版编辑)、朱鸣凤(编辑)、徐凌霄(《京报》特约编辑、副刊主笔)、唐林(经济版编辑)。
1925年登上“贺岁版”的15位京报社同人是:汤修慧、吴定九、王小隐、凌霄汉阁主(徐凌霄)、姚钧民、邵新昌(编辑、总务)、王生瑄(编辑)、马秉乾、唐林、沈江(记者)、孙伏园(《京报》副刊主编)、邵逸轩(美术编辑)、许邦璋、邢墨卿(《京报》副刊编辑)、郑寿铭(记者)。
1926年登上“贺岁版”的12位京报社同人是:汤修慧、吴定九、邵新昌、马秉乾、孙伏园、吴平涛(杂务人员)、王生瑄、张汉徽(记者)、徐彬彬(徐凌霄)、沈江、朱鸣凤、许邦璋。
从名单上人员的排列顺序和出现频次可以看出,汤修慧和吴定九二人的名字位置靠前,出现频次高,他们是京报馆内仅次于邵飘萍的角色,这也与当时实际情况相符。
2 反映《京报》社会关系情况
从目前已掌握材料划分,包括京报社同人在内的参与贺岁人员的身份来源及与《京报》之关系,大致可分以下两种类型:
一为京报社主要负责人的亲属、同乡、同学、友人。社长邵飘萍方面有:夫人汤修慧、汤念曾(汤家亲戚)、堂弟邵新昌、堂侄邵逸轩、施履本(日本东京法政学校校友,曾任北洋政府外交部主任秘书)、邢端(日本东京法政学校同学,曾任北洋政府工商司司长)、汪厥明(浙江金华同乡、北京农业大学教授)。经理吴定九方面有:岳父杨若、弟弟吴平涛、妻弟杨光暄,另有戴蔼庐(南洋中学同学、《银行周报》主笔)、袁英辛(英瑞炼乳公司经理、长女吴大年干爹)、戴兆鉴(南洋中学同学、浙江商界知名人士)、瘳世经(江苏嘉定同乡,曾任奉天检察厅长和驻朝鲜外交官)、瘳世纶(江苏嘉定同乡,曾任北洋政府工商部工艺局局长)。
二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教育界有:林众可(法学教授、学者)、石学万(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北京教职员联合会代表)、陈顾远(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教师、上海《民国日报》撰稿人)、沈兼士(沈尹默之弟、北平大学教授、语言文字学家)、沈步洲(北大预科学长,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孙柳溪(北京医科大学校长、耳鼻咽喉科专家)、顾名(平民大学教师、戏剧评论家)。报业同行有:王伯衡(《申报》名记者)、龚珏(《京报》副刊撰稿人)。金融界有:邓文藻(北京汇丰银行经理)、李远钦(大陆银行会计主任)。戏剧界有:马连良(京剧名伶)、韩世昌(昆曲名伶)、刘步堂(戏剧评论家)、吴象乾(京剧名票友)。其他方面有:马志振(法学界人士、《京报》副刊撰稿人)、吕咸(财政界人士)、秦曾铖(山西建昌煤矿公司工程师)、林椿年(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椿年医院院长)、谭孔新(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科毕业生,可能时在《京报》实习)、陈迪修(上海中华学艺社成员)。
需加以说明的是,以上两种分法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晰,因为第一类中不少人也是各方知名人士,第二类中一些人,如韩世昌和马连良则是邵飘萍和吴定九的共同朋友。又因年代久远,目前尚无法将“贺岁版”名单上每个人与《京报》的渊源关系完全梳理清楚,错漏之处在所难免。
除贺岁个人,参与贺岁的单位共计38家,其中银行12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孚银行、银行公会、中华汇业银行、北京商业银行、北京华威银行、盐业银行、察哈尔兴业银行、聚兴城银行。书刊出版机构5家: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北京银行月刊社、戊辰杂志社。医院和药店6家:博爱医院、山本医院、慈育兽医院、寰西医院、椿年医院、华安药房。企业9家:佳丽鞋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协和烟公司、正昌烟公司、北京电车公司、精益眼镜公司、中央饭店、英瑞炼乳公司、通易信托公司。学校2所: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北平大学医学院。剧院3家:真光剧场、开明剧院、中天电影院。通讯社1家:亚陆通讯社。
详细载录参与贺岁的个人和单位,如实反映《京报》人员组成,使得今人能够直观性地了解当年《京报》人气之高、涉面之广的兴旺景况,这正是“贺岁版”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