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的饮食规律

毛泽东的饮食规律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开国领袖毛泽东,却终生保持着相当节俭的生活习惯。在他身边工作的不少人都闹胃病,奇怪的是毛泽东就没事。毛泽东对饮食始终要求不高。但是,我还是想用学得的知识,改善和提高毛泽东的饮食水平。毛泽东自有他的解决办法:吃辣椒。毛泽东的湖南口音很浓,身边的卫士大多数来自东北。为此,毛泽东也有缓和矛盾的办法。毛泽东这个习惯影响了我。毛泽东的主食基本都是糙粮。

中国历代皇帝都是吃山珍海鲜、美味佳肴,一餐饭少则三四十个菜,多则七八十个菜,每菜只是品尝一下口味,浪费极大,百姓深恶痛绝。而开国领袖毛泽东,却终生保持着相当节俭的生活习惯。他不仅是“一支钢笔不舍得丢掉,一块手表不舍得换新,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而且在饮食上长期坚持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毫无半点儿奢侈浪费之气。

有一次,他发现食堂垃圾桶里有不少白菜帮子,还有削掉的萝卜皮,感到很可惜,并告诉炊事员:“我们的国家还很穷,这么好的菜,农民同志要管理几个月才能长这么大,怎么能白白扔掉呢?萝卜皮是土人参啊,切成丝,凉拌一下,吃起来脆生生的,多好啊!”他还经常回想起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艰苦岁月。

保健医生徐涛回忆:如何让毛泽东吃好饭,是我操心费力又常常无奈的大事。

因为毛泽东的一天长过大自然的一天,他吃饭的间隔时间便也拉得很长,一工作就忘记了吃饭。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保健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我负有安全责任,不敢远离毛主席,吃饭也没了规律,不久便得了胃溃疡,胃常疼,全仗着年轻顶过去。在他身边工作的不少人都闹胃病,奇怪的是毛泽东就没事。

这确是令人纳闷儿的事。从一些书上看到,和毛泽东聊天也可以得知,他青少年时期便有意磨炼自己,甚至故意吃冷饭、剩饭、馊饭,做好了适应将来艰苦斗争生活的准备。这自然说明他自小立志不凡。可他怎么就没留病根呢?好像他是老天爷特意为中国准备好的领袖人物。

毛泽东对饮食始终要求不高。他喜欢吃肥肉和青菜。青菜多吃点是好事,可肥肉我不能不反对。反对,他也不听。我就反复讲脂肪、胆固醇的道理。他听得认真,听完总是一笑置之。

他倔我也犟,逮住机会就不厌其烦地讲饮食道理。我说:“没条件讲究硬讲究不对,有条件讲究硬不讲究也不对。”毛泽东听烦了,便挥手赶我走。他说:“我多年已经习惯了。凡事都有个平衡,你再讲究也离不开个平衡。我有我的平衡,你非打乱不可,你不是搞破坏嘛。”

这番话还真不好驳他。

毛泽东又说:“你讲我吃的没道理,实践检验真理,我身体不好吗?你搞的那一套,到我这个年纪未必有我这个身体。”

唉,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他那个吃饭没规律,不讲究,换了别人肯定垮,可他就是没事。有时一碗面条,有时一茶缸麦片粥,有时一大碗红烧肉,有时又只吃一盘青菜,而且想起来就多吃一顿,想不起来就少吃一顿,甚至干脆不吃。就那么随心所欲,听其自然,偏偏他就不闹病,身体一直健康,精力总是那么旺盛。我学的知识不算少,却无法解释这个现象,至今想来仍然是个谜。

但是,我还是想用学得的知识,改善和提高毛泽东的饮食水平。每每下厨房和炊事员研究食谱,每顿饭根据营养学定出四菜一汤。那菜碟很小,说是四菜,三筷子便能夹完一个菜。我还给炊事员讲营养学,讲食品卫生。可惜,我的苦心收效不大。你定了四菜一汤的食谱,他到时候叫卫士煮了一茶缸麦片粥便算作一餐,那食谱便只好留待下一顿。你这里注意卫生,他那里吃饭掉了米粒、菜叶,总是拾起来便往嘴里送,从不许桌上碗里有一颗米粒。

完全如他老人家所说——农民的生活习惯。

更难办的是,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都是只上过几年小学或干脆没上过学的小青年,干什么事就更不讲究了。苹果抓起来就吃,还递给你吃。如果我拿去洗过或削了皮再吃,便脱离群众,被卫士们瞧不起。“人家是知识分子嘛。”“臭讲究。”我便免不了忧虑。倒不是怕自己搞不好群众关系,主要是怕这种不卫生习惯,难免不影响毛泽东的健康。

那天,毛泽东只吃了一顿饭。我忍不住又劝:“主席,您这样没规律,迟早是要损伤身体的。一日三餐是最科学、最卫生、最符合身体消化规律的。”

“你才是教条主义呢。”毛泽东打断我的话,自信心使他总想同我争论,“做了胃切除就要少食多餐,你那个规律还敢说‘最’?”

“那是特殊情况。”

“普遍性就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什么话都别讲得绝对了,别一说就是‘最’。人吃饭是补充能量,工作是消耗能量,只要人活着,这对矛盾就永远存在。光吃不干不行,光干不吃也不行,要搞平衡。矛盾永远存在,人就要不停地搞平衡。吃一顿也罢,吃十顿也罢,收支平衡就符合卫生,你能说我没规律?”

我无言以对。收支平衡确实是生命的根本规律。可是,他的平衡方式让我难以苟同。

他爱吃肥肉,却从不多吃。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感到“馋”了,便吩咐一声:“来碗红烧肉,补补脑子。”若是加班加点连续工作30个小时,他也可能吃四五顿饭。当然,很简朴,或者一盘菠菜,或者几个烤芋头。他吃饭不是为享受,只是为了“收支平衡”,保证工作。

睡眠少,必然影响胃口。毛泽东自有他的解决办法:吃辣椒。他不能喝酒,喝一盅葡萄酒就会面红耳赤。但是能吃辣椒,吃一碟仍然面不改色心不跳。记得我刚到他身边,便遇到这样一个笑话。

毛泽东靠在床上批阅文件,卫士进来请他吃饭。这名卫士新来,毛泽东不放心,问:“辣子拿来了吗?”

毛泽东的湖南口音很浓,身边的卫士大多数来自东北。因为毛泽东喜欢东北小青年,说东北小青年又聪明心眼又实。这位东北来的小卫士听到主席的吩咐,忙朝厨房跑。动作迅速,可惜搞错了。他把辣子听成了蜡烛。大白天的要一蜡烛干什么?便问:“主席,蜡烛点着吗?”

毛泽东只顾批他的文件,头也不抬说:“点着?你们东北吃辣子还点着?乱弹琴。去,拿锅上炕一炕,要整根的炕,不要切。”

卫士愣半晌,拿着蜡烛往外走。走到门口,还是忍不住回转身,小心翼翼再次打搅:“主席,我……还不明白,怎么拿锅上炕?”

“不要放油,干炕就行。”

“可是……锅要放在火上吗?”

“不放火上怎么炕?蠢嘛!”毛泽东抬起头,显出烦,眉毛皱起一团。

“可是,炕化了怎么办?”卫士欲走不能,欲留不敢,嘀咕着不知所措。

这时,毛泽东忽然笑了,他已经发现那支蜡烛,越笑声越大,越笑越开心。小卫士不知所以然,只好赔着笑,越笑越难堪,越笑越狼狈。

“辣子,我要辣子。”毛泽东用手比画,做一个吃到嘴里的辣状,说,“吃的辣椒。”

小卫士听懂了,这次可真笑出了泪。

毛泽东吃辣椒喜欢吃整根,不要切碎,不要油炒,也不吃辣椒粉或辣椒糊,就是整根的尖辣椒干炕一下,便拿来吃,以便刺激胃口,多下饭,维持体内的“收支平衡”。

也许和这种生活习惯有关,毛泽东经常便秘。大便困难,要由卫士给灌肠。为此,毛泽东也有缓和矛盾的办法。他喜欢吃青菜,而且别有一番讲究。比如菠菜,从不切段,整根炒来吃,连菜根带茎叶整棵整棵进锅,吃的时候往往一夹能带起一盘菜,他嚼着很香。其他蔬菜也是尽量整根或保持长纤维。他说:“长了牙就是为了嚼。你切那么碎,以刀代牙,牙齿也就该退化了。”

毛泽东这个习惯影响了我。我也学着整根菠菜拿来炒。油菜也是这样做,不切段,不跑汁水,不失营养,吃着鲜美,味道好极了。至今我们全家仍是这样做菜、吃菜。

毛泽东的主食基本都是糙粮。南方人自然喜欢吃大米。进城后,他仍保持了吃湖南红糙米的习惯,很少吃小站或东北好大米。米饭里总要加点小米、赤豆或红薯芋头。他常说:“我就是这个命,喜欢吃粗粮。”他吃饭很仔细,碗沿碗底不能丢一粒米,那筷子使用得极有功夫,就是一粒小米也能夹起来送进嘴。记得第一次看他吃饭,顺手拾起桌上的米粒放嘴里,我真是目瞪口呆。毛泽东却浑然不觉,好像世界上的人都这样,天经地义。

毛泽东抓起筷子时,总习惯敲敲碗盘感叹两句:“什么时候农民都能吃上我这样的饭,那就不得了啦,那就太好啦。”

熟悉了,说话不再拘束,我便多一句嘴:“主席,这算什么呀?好东西有的是,您又不是没条件,吃不起。”

毛泽东认真望着我:“好大的口气!这还不够?还想吃什么?想当资本家了?”

实在说,当时我的饮食不见得比主席差。至于现在,我和他身边那些卫士吃的可能都比毛主席当年要吃得好些。但是,当时我不能那么说。我只能建议,说出一些名贵菜肴,建议他吃一吃。

一名卫士回农村探亲,毛泽东叫他把农民吃的饭带些来。那卫士带回来的是糠窝头。毛泽东刚吃一口,眼圈就红了,湿漉漉地闪着泪水。他命令把身边的工作人员全叫来,大家都必须吃。我掰一块放嘴里,那窝头一路捂馊了,糠皮粗糙得划嘴,嚼半天难以下咽。

毛泽东咽下几口,见我还在嚼,便对大家说:“吃,每个人都要吃,这是农民吃的饭。你们比比你们吃的饭,要将心比心!”

毛泽东最后一句话说得很重,声音拖长,有些颤抖。我的眼圈也湿了。毛泽东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我咽下了那口窝头。毛泽东的举动蕴含着他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厚谊。

(参见高聚成选编:《毛泽东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