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饮食的特点。或是由于地区的影响,或是因为祖传的习惯。有的喜欢吃大葱大蒜,有的喜欢麻辣酸甜,有的喜欢吃米,有的喜欢吃面。伟人也不例外。
毛泽东身边的护士孟锦云回忆:毛泽东喜欢吃辣椒。
还是长征之前,在瑞金的时候,由于敌人的封锁,生活比较艰苦。爱吃辣子的毛泽东吃饭时,能有一点辣椒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年夏天的8月份,正是最热的天气。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好不容易为毛泽东弄来些辣椒。炒了一盘,毛泽东吃了好几顿,还舍不得吃光。几天后,贺子珍端起来一闻,发现变味了,便把剩下的倒掉了。当毛泽东中午回来吃饭时,发现那盘辣椒没了,就问贺子珍。贺子珍简单地告诉他已倒掉了。
没想到,毛泽东听了后,竟然大发脾气,端起正在洗的那盆洗脸水,就往地下哗啦一泼,真把贺子珍吓了一跳。
当贺子珍把倒掉的原因给他解释时,毛泽东说:“把它热热,还是能吃嘛。”
毛泽东对辣椒确实有着特殊的爱好。也许是因年轻时便已养成的习惯。平时吃饭,有菜没肉都可以,可辣椒是不能少的。战争年代里,黑面馍夹加一点儿辣椒,便是一顿饭,还吃得满香。
在陕北,有一次主席用辣椒招待客人。边吃边谈辣椒的“性格”,进而发挥到了吃辣椒人的性格。
主席说:“大凡革命者都爱吃辣椒,因为辣椒领导过一次蔬菜造反。所以吃辣椒的人也爱造反。我的故乡湖南出辣椒,爱吃辣椒的人也多,所以‘出产’的革命者也就多。”
说到这里,哈哈大笑,并情不自禁地唱起一首他很喜欢的《辣椒歌》:
远方的客人,你请坐,
听我唱个辣椒歌,
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
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
虽说是乡里的土产货,
天天不可少,
要问辣椒有哪些好,
随便都能说出这十几条,
去湿气,安心跳,健脾胃,醒头脑,
油煎爆炒用火烘,样样味道好,
没得辣子不算菜啊,一辣胜佳肴……
多少年过去了,毛泽东依然爱吃红辣椒。
在人生的前一半,有享受的能力,而无享受的机会;在人生的后一半,有享受的机会,而无享受的能力。
毛泽东的晚年,也是如此,享受辣椒的能力已经大大减少。由于他有多种疾病,特别是脑神经病,使他吞咽困难,因而使他不能随心所欲地吃了。他吃饭时,经常是必须靠右侧卧着才行,平卧或左侧卧着都不能进食。他吃的辣椒,仅仅是由小张或小孟用筷子在小盘里蘸一点点,然后往他嘴里一抿,这时他会把嘴吧嗒几下,高兴地说:“好香噢,一直辣到脚尖了。”
对于毛泽东晚年的膳食,人们难免会有很多想象与猜测:
按主席的地位条件,他每顿饭都会是美酒佳肴、山珍海味,每顿饭不是家人陪吃,就是朋友相伴。他的食谱肯定是由他的几个保健医生精心安排,由他过目批准,然后交给厨师制作。他吃饭时,会是一道道菜,一道道饭,一道道汤,应有尽有,十分气派。
可能是性格使然,也许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主席的饮食一贯简单,从不挑剔,也从不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尽管这些要求,在别人眼里看来,或许根本不过分。
主席对那些在别人眼里稀罕的东西可并不稀罕。对于高级滋补品,也从未显出特别的兴趣。有一次,还是小孟刚进中南海不久,看到主席吃的东西也很一般,有些不可理解,便说:“您为什么不吃点高级补品呢?吃了确实有用呢。”
主席便谈起了他的看法:“有些所谓高级的东西,我可并不认为它们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物以稀为贵罢了。虽仍有些人有一种很特殊的心理,如果这种食品皇帝皇后吃过,什么名人大官吃过,它的名望也就高贵起来,甚至高不可攀,神乎其神。所以,那些有了权、有了钱的人绝不肯放过它的,仿佛吃了皇帝吃过的东西自己便成了皇帝;吃了名人吃过的东西,自己便成了名人,这叫沾光吧。”
最后,主席以一句玩笑话结束了他的议论:“本人生来不高贵,故高贵之物,不敢问津。”
对于补品,主席的观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补品能少吃便少吃,当然,最好不吃。战胜疾病,保持健康,主要还得靠自己身体的力量。”
他还诙谐地说:“这叫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您什么都讲自力更生,也要看您的身体条件呀!”小孟听了主席的一番话,也提出了自己的疑义。
毛泽东晚年的饮食是由工作人员安排,他有几名保健医生,还有3个专门为他做饭菜的厨师。一个是北京饭店的庞师父,专门为主席做西餐,另两个是中南海的师傅,都姓于,是做中餐的。
主席的食谱都是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制定,但拿给主席过目时,主席一般不提什么意见,看看而已,他似乎在这方面没有更多的要求。
主席用餐的时间,由小张小孟掌握,大概是4个小时一次,每隔4小时之后,小孟便要去问主席:“主席,您该吃点东西了。”
当小孟或小张问他时,他一般都点点头,有时也不同意。这时,小孟或小张会劝说他:
“今天可有好吃的东西,您不吃又白做了,我们可要吃了。您还是多少吃点,都好几个小时了,您需要吃东西了。”
“对,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我没有慌呢,吃点也行。”
毛泽东又会说出一些俏皮话来。
小孟听了,又回想起60年代与主席接触的那些日子。那时在主席的客厅里,有几次主席请她们吃饭,那时主席在席间也常常开些玩笑:
“你们多吃点,人家说‘人是铁,饭是钢’,我认为‘人是铁,烟是钢,一次不抽闷得慌’,饭可以不吃,烟可不能不抽噢。”
“烟不抽,能怎么样呢,我真不明白烟为什么总那么上瘾?”
小孟故意这样问主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不抽烟,当然不知道抽烟的瘾头。但还是不抽好,尼古丁是害人精呢。”
毛泽东原来抽烟抽得很厉害,从1972年患病后,他由多渐少,慢慢地戒烟了,但他对烟依旧有些恋恋不舍。先开始是每天控制抽5支,后来又减少至3支。当时,他每次抽烟,都把一支掰成两截,一次抽一截,似乎这样就显得多抽了几支。
现在,毛泽东已经是半支烟也不能抽了。疾病迫使他完全戒掉了香烟。
主席在小孟的提醒劝说下,只要他同意用餐,小孟就用电话通知下边的工作人员:准备开饭。下边的工作人员再通知厨房的师傅做饭,因为师傅早已做好了准备,所以20分钟至半个小时后,饭菜即可做好。
毛泽东的工作人员分两部分,可以出入他的卧室的,只有小张和小孟两个人。另一部分人不可以进入主席的客厅,是在外面工作的。如理疗、打针的护士,送饭、理发、洗衣、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管理图书、保管存款的工作人员,共有四五个人。
主席同意用餐后,小孟就会给主席用毛巾擦擦脸,让主席坐起来活动活动。小周提个小竹篮子把饭送到主席卧室外边的大厅里,然后用电话通知小孟来取。
小周是在外边工作的四五位工作人员中的一个,他管给主席送饭,管理图书和理发等。
小孟把小竹篮子拿进来,放在主席床前的一张小茶几上。这时,便由小张喂饭。
主席每顿饭一般都有鱼,有一盘辣椒、一小碗米饭。吃过一些饭之后,不一会儿,小周会送来第二道菜和第三道菜。最后送一次汤。
主席常吃的菜有红烧甲鱼、胖头鱼、蒜泥白肉、麻酱茄子、苦瓜炒鸭子、鱼翅、燕窝汤、沙拉、豆腐乳。这些菜当然不是每天都吃,每次做一两个罢了。主食一般是吃米饭。
在两顿饭之间,有时也给主席喝点麦片、面乳之类的东西。水果,一般是制成果汁来吃。他喜欢吃芒果、葡萄、西瓜,但每次只能吃一点点。
主席吃饭时,也往往是谈笑较多的时候。他觉得好吃的东西,便会让小张小孟也来吃。一般情况是主席吃完之后,她们两个人再吃,有时也同时吃。小孟刚到主席身边时,主席就说过:你在我这里工作,是“三不要”,一是吃饭不要钱,二是住房不要钱,三是穿衣不要钱,还有看书管够。小张和小孟两个人的饭费都由主席负担,这是他说过的。
据说,斯大林晚年,常常是由当时政治局的委员们陪同用餐。因他疑心很重,每次上菜,他都要请委员们首先品尝。委员们也都明白斯大林的意思,因而每次上菜后,他们就主动先吃起来,随之斯大林才用餐。
毛泽东倒没有这种疑心,他不问什么,自己先吃之后,小张小孟再吃。有时他们同时进餐,主席还常常说:“咱们有福同享嘛。”
主席爱吃鱼,在那首《水调歌头·游泳》的词里,曾有记载:“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主席最常吃的鱼是一种比武昌鱼名气小得多、极普通的鱼——胖头鱼,并且专爱吃用这种鱼头做的汤,一种熬得泛白的汤。
有一次,吃胖头鱼汤,主席望着那汤里又肥又大的鱼头,又用他特有的幽默和浪漫联想开了。
他指了指鱼头说:“这头比一般鱼的头大,不知这种鱼比别的鱼聪明不聪明。想来是大脑发达,应该聪明吧。多吃这种大鱼头,一定会使大脑发达。来来,你们也都吃点,我可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噢。”主席的玩笑话,使席间充满了轻松欢乐的气氛。
主席每顿用餐的最后,常常爱吃一口鱼冻。这种鱼冻,小孟也尝过,她虽然也是个特别喜欢吃鱼的人,而且一般鱼的腥味,她都不以为然。就像有些人喜欢吃羊肉,久而久之,对羊肉的腥味也是毫无感觉了一样。但当她吃一口鱼冻时,马上感到一种特殊的腥味,还真有点儿受不了,便再也不愿吃这种鱼冻了。她不明白,主席为什么每顿饭后都要吃上这么一口。
有一次,又是吃完了饭之后,小孟便问主席:
“主席,您吃的那种鱼冻腥啦吧唧的,有什么好吃的?”
“你算说对了。我就是要吃这种腥味呢。鱼不腥就不是鱼了,鱼腥肉香,都要领略。吃一口鱼冻,饭一下子就都顺下去了。”
这就是主席的口味。
毛泽东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他认准的事情,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他不愿吃药,不愿让医生给他看病。晚年不爱运动,常常使得工作人员无可奈何。对于吃东西,他顾忌的不多,甚至全无顾忌。只要是他想吃、爱吃的,他认为就可以吃。
主席喜欢吃一种白色的腐乳。这种豆腐乳,医生化验之后,建议主席不吃,因为里面有一种白色念菌,对身体不好。医生把这个建议写成报告,由小孟转告主席。主席听了,却不以为然,并且为此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毛泽东说:
“明天我请医生来一块吃饭,请他吃豆腐乳。”
果然,第二天那个医生被请来了,桌上特意摆了豆腐乳,主席边吃边对医生说:
“你尝尝这腐乳,好吃不好吃?”
医生用筷子夹了一块,放到嘴里,只好说:
“好吃,好吃。”
吃完饭后,小孟对主席说:
“我觉得您不该开这样的玩笑,人家医生建议是一片好心,再说也是有科学根据的,是为您的健康着想。”
主席说:
“请人家吃饭,当然要拿出我认为好吃的东西来招待呀。我也没问他有什么成分,只是问他好吃不好吃嘛。人家回答得也好,只是说好吃,并没有扯什么成分。再说,老朋友,开个小小的玩笑也是可以的。”
主席思索了一下又说:
“我觉得,人感到好吃,也爱吃的东西,还是能吃的。爱吃一定是人体有这种需要,这也许是一种什么潜在的东西,但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不过,世界上的事,说不清的也太多。这也是好事。都说清楚了,科学还研究什么?不研究了,还有发展吗?”
主席又是借题发挥着。
每次主席用餐之后,看着小孟、小张吃得又香又甜,他脸上会浮现出高兴的神情。他常说:
“看你们吃得香,比自己吃还高兴。”
毛泽东晚年的膳食,谈不上多么俭朴,但也谈不上奢侈。
红辣椒,豆腐乳,不能不说反映了毛泽东的特殊性格。这里面也隐藏着许多哲理。
(参见郭金荣:《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