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吃饭爱用筷子,这一方面是出于节俭,另一方面,不能不说也是他早年在韶山形成的对竹筷的感情使然,在用筷子方面也体现着他一生的平民本色和远离贵族化的倾向。
毛泽东从不使用高级餐具,特别不愿用刀、叉等西餐具,他用筷子吃饭、夹菜,且只用竹筷、木筷等极为普通的材料制成的筷子。1949年9月,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说:“今天我要在家里开会,中午客人在这里吃饭,你们准备一下。”开饭前,毛泽东似乎是有些不放心,特意到东房饭厅检查,当他看到摆放整齐的象牙筷时,面色突然沉了下来,大声说:“谁要你们摆象牙筷子,快给我拿下去!”李家骥赶忙上前解释:“主席,这是从招待科借来的……”毛泽东打断他的话,大声说:“我叫你撤,你就撤!”李家骥很是尴尬,委屈地撤下了已摆好的象牙筷,又赶忙摆上了毛泽东常用的毛竹筷。然后,他跑去值班室找李银桥。“刚才主席为摆象牙筷的事发火了。你看,我当初就讲不能摆的嘛!现在主席火了,怎么办?”李银桥也感到不好,一边安慰李家骥,一边朝毛泽东的房间走去。“你还是去东房准备,我再向主席解释一下。”
李银桥走进毛泽东的卧室,提起筷子的事。“主席,象牙筷子是我让摆的,我考虑您很少在家里待客,不搞好一点会让客人笑话,再说来客也不一般呢!”毛泽东这时火气已缓和:“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我没有交代清楚。不过我今天再重申一次,今后不管来客是谁,都要讲节约,不能摆阔气大吃大喝。而且,今后无论是待客还是自家吃饭,一律用竹筷!”
后来,李银桥在与毛泽东的闲聊中又说起象牙筷的事。李银桥认为毛竹筷易长霉变黑,看上去很脏,如果用象牙筷就没有这些问题了。“我从小到大都用竹筷子,习惯了。象牙筷子是有钱人用的,太贵重,我毛泽东用不起啊!”毛泽东笑着说。
每当离京外出,毛泽东也总要带上他的竹筷子,他说:“用自己的吃起饭来都要香一些。”在访问苏联时,他瞅着满桌的刀叉若有所思,这时工作人员为他摆上了从国内带来的一双筷子,他便右手拿筷,左手持刀,问大家:“你们说说看,这两样东西哪样好?”俄语翻译师哲就坐在毛泽东的身边,他回答:“用惯了哪样都好。”毛泽东侧过脸又问坐在一边的陈伯达:“你说哪种好啊,陈教授?”这时陈伯达正在艰难地用刀叉分割一块肉,嘴里还含着一大块。他支吾着说:“筷子好。”毛泽东用餐巾纸擦了一下嘴,说:“对,我认为也是筷子好。”他掰着指头说:“第一,筷子经济。不用多少钱就可以买到,不愿意买,拿一根树枝或一截竹子修修就是一双。第二,大众化。中国老百姓都用它,连日本人也用。第三,轻便好带,不怕丢失。你们讲是不是筷子好?
听毛泽东这样一分析,大家都向卫士要筷子,卫士说:“没有了哇,我们只给主席带了一双!”
1956年,毛泽东突然间提出要南下。登上专列,准备用餐时,负责打点行装的封耀松才发现,由于太匆忙竟忘记带上筷子。没办法,他只得从专列保管室弄来一双象牙筷。开饭时毛泽东看见了,大发脾气。卫士努力劝主席用象牙筷“将就”一餐算了,但就是劝不转,最后竟如孩童一样赌气“罢饭”。
封耀松硬着头皮说:“主席,我到服务员那里借一双来行吗?”毛泽东半天才吱声:“你去吧!”
可是,年轻的服务员一般都用调羹吃饭,她们听了小封的倾诉,非常同情他,答应想办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双粗糙的竹筷子。封耀松满脸沮丧地拿这双“筷子”去见毛泽东,没想到毛泽东见了反而很高兴,连连说:“好好,我就只习惯用筷子。”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毛泽东一生拒绝使用象牙筷子和极其精美的特制筷子,他只用竹筷、木筷吃饭夹菜,坚决反对使用任何在他看来可算做高级精美的餐具。在毛泽东去世后遗留于世的大量生活物品中,餐具占有相当比例,其中就有许多普通的竹、木筷子,但未曾发现一双用名贵材质做成的筷子。
毛泽东一生用竹、木制作的普通筷子吃饭夹菜,尽管也偶尔用刀、叉吃过西餐,但毕竟次数有限。毛泽东的家乡人在了解到毛泽东这一生活特点后,便特意为他制作了一些漂亮的木筷子送到北京。当时,他们派专人去湘西寻找一种黄羊木。据说这种黄羊木质地细腻,做出来的筷子不仅美观耐用,而且无论使用多长时间也不会长霉变色。经过苦苦寻觅,终于在一个老乡家门口找到了这种木材。在这个小山村里,人们不仅用这种黄羊木制作筷子,也用它来制作梳子。他们花费几百元买了老乡的木材,运回长沙,请木工赶制了一批木筷子,感到很是满意。派人送往北京后,毛泽东便一直使用家乡父老赠送的这种木筷子。
毛泽东辞世后,人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黄羊木制作的筷子还剩下不少。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主席一生中用过的最高级的筷子了。”
(参见龙剑宇:《毛泽东家居》,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编著:《毛泽东遗物事典》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