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入冬以后,他见毛泽东衣衫单薄,就想送他一件棉衣。可毛泽东再三推辞不受。这次毛泽东到茅坪,行前,贺子珍把这件棉衣暗地里放进了他的行囊。身上披着棉衣,毛泽东更是心事重重:战士还身穿着单衣、缺粮、少药……估摸着买炭的路程,毛泽东早早就到村口迎上去了。不一会儿,毛泽东挑着炭走进了贫苦寡居的张大妈家。毛泽东主席的简单衣着,时刻牵动着警卫战士的心。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1928年年初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山风呼啸,寒风刺骨,搅得周天寒彻,连800里井冈都在瑟瑟发抖。这时,透过宁冈茅坪杨桥湖村房东谢槐福家东屋一盏昏黄的油灯,映出一个高大魁伟的身影,在屋里来回踱步。此人久坐身冷,双手发僵,难以握笔,不得不停下来搓搓手,哈哈气,踱踱步,再坐下,再提笔。这人就是敬爱的毛泽东。

原是井冈山“大王”的袁文才虽然号称“农民赤卫军”,却是标准的“绿林好汉”。经过红军的团结、改造,他提高了觉悟,并对毛委员的指挥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入冬以后,他见毛泽东衣衫单薄,就想送他一件棉衣。袁文才想送“劫富”弄来的棉衣绣袄,又怕对毛委员不大敬,于是就设法让妻子特意给毛泽东做了一件。可毛泽东再三推辞不受。最后,袁文才双眼一瞪,赛似一对铜铃,把棉衣一放拔腿就走。看到这种情况,一旁的贺子珍只好把棉衣收下。这次毛泽东到茅坪,行前,贺子珍把这件棉衣暗地里放进了他的行囊。

身上披着棉衣,毛泽东更是心事重重:战士还身穿着单衣、缺粮、少药……长期劳累,他很消瘦,眼圈也发青了。他刚写完再次催问棉衣等筹办情况的信,忽听外屋板门“吱呀”一响,从灶屋里跳出一个身影。毛泽东走近板门,见是房东谢槐福跑到院落西头的稻草垛,抱住几捆稻草便往屋里跑。毛泽东立在板门旁,在他的肩上轻轻拍了一下,谢槐福一缩脖子,抱着的稻草也落在了地上,等谢槐福醒过神,说:“毛委员,又熬夜了!”

“深更半夜,你这是干啥子吗?”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口音问。

“床板底下直蹿寒气,实在熬不过,抱稻草垫垫。”身穿破单衣的谢槐福说话间禁不住打了个寒战。

毛泽东赶忙把身上的棉衣披在谢槐福身上,并嘱咐道:“槐福,雪大风寒,你就穿上。”

“你也只穿两件单衣,我怎好要你的棉衣!”谢槐福扯下棉衣坚持不受。

“莫为我担心喽,我不怕冷,整年翻山越沟习惯了。”毛泽东硬是把棉衣给他穿上,并亲手给他扣好了扣子,回手轻轻拭去了谢槐福滴落在他手背上的泪水。

几阵稀落落的鸡啼,唤出了白天。吃完早饭,谢槐福把灶坑里的余火扒进一个火盆,又放上几块木炭。他屈腿哈腰,双唇聚拢,几次吹气,只等烟冒净了,一团红火燃得旺了,才轻手轻脚地把火盆端到东屋,放在毛泽东的脚旁边。毛泽东心头一振,却连忙说:“我没这习惯,快端过去自家烤嘛!”

谢槐福一听就急了:“毛委员,谁个不晓得你的规矩大,定的纪律是铁的,不允许挪动半点儿。你若不收这盆火,我也不要你的棉衣。”边说边脱棉衣。

“莫脱,莫脱!”毛泽东赶忙握住谢槐福的双手,又说:“衣是衣,炭归炭,棉衣我是做个顺水人情哟,那是别人送给我的。天寒地冻这木炭是好嘛,你能不能替我多买一点呀?火盆我收下,不过要付钱。”

“行!咱这北山坳烧炭的六贵哥哥和我亲着哩,保准炭好价平,不用钱,我去挑就成。”他怕毛泽东给钱,急忙转身就走了。

估摸着买炭的路程,毛泽东早早就到村口迎上去了。远远看见挑着炭的谢槐福,他紧跑上前抢过炭挑,顺手把一块光洋揣进谢槐福的衣兜里。谢槐福实在累了,喘过几口匀溜气,抹了抹头上的汗水,掏兜取烟袋想抽两口消消乏累,一下子摸见了光洋,喊开了:“慢走哟,哪里用这么多钱呢!”

毛泽东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一劲往前走。谢槐福也实在累,只好在后面跟着。不一会儿,毛泽东挑着炭走进了贫苦寡居的张大妈家。谢槐福眼睁睁看见毛泽东把木炭全给了大妈……

回到家,憨厚的谢槐福流着热泪对妻子说:“我咋个太粗心哪!对自己的亲婶娘还不如毛委员想得周全,叫我好愧哟!毛委员多好的人哪!他想着这个、护着那个,就是咋个不想想自己呢,我心里好难受哟!”

“老天长着眼哩,你莫难过,毛委员是上天的好人,是活佛呢,连上天和山神都会保佑他和红军。他们是顺着老天的意,专为咱穷人送福才降到人世的!”妻子劝慰地说。

“嫂子说得好嘛,是上天和山神保佑着我们!”毛泽东听到他们夫妻的对话,从东屋走过来,又说,“只是我说的上天、山神和嫂子说的不一样。”谢槐福夫妻对后一句话听不明白。

毛泽东笑了笑,幽默地说:“我说的上天和山神可好咧,他们能种禾,能烧炭,能给红军送粮食……好得让人扳着手指也数不完,你们说这样的上天和山神有多么好哩!”

1939年初冬,延安的天气渐渐冷了,战士们都穿上了新发的又暖和又整齐的棉衣。可是毛泽东身上穿的,仍然是那件已经穿了四个年头的土布棉衣,两个胳膊肘上,也不知补过多少次补丁,袖口都露出了棉花。工作人员几次要给他换一件新棉衣,可是请示他的时候,他总是说:“现在边区生活很困难,大家的生活还很艰苦,我们应该省吃俭用。这件棉衣破了,洗洗补补,还可以穿嘛!”

毛泽东经常要到中央各部、军委、马列学院、陕北公学和抗大等单位开会、做报告或讲课,身上穿着破旧棉衣,而警卫员却穿着崭新的棉衣。走到哪里,哪里的同志们都有意见,批评工作人员不关心主席的生活。

意见反映到管理局,管理局决定马上给主席做一件新棉衣。贺清华和叶子龙商量了一下,觉得应该给主席做一件好的暖暖和和的棉衣。他们搞了几尺蓝布,请被服厂给主席做了一件棉衣。

贺清华想:棉衣做好了,当面交给主席,他肯定不会要,没准还要挨批评。于是,他趁主席休息的时候,把新棉衣送进去,把那件烂棉衣取出来。他原想把它拆洗干净,留起来,谁知拆的时候,那布糟透了,就是洗干净,也缝不起来了。

毛泽东起床后,看见一件新棉衣放在凳子上,旧棉衣却找不见,便在窑洞里呼唤警卫员。警卫员你推我拉的,谁也不肯进去。

主席唤起名字来了:

“贺清华!”

没办法,贺清华只得进去。

毛泽东坐在床边,指着新棉衣问:

“这是哪里来的?”

贺清华说:“是管理局给主席做的。”

毛泽东有些不高兴了:“为什么?我有棉衣穿嘛!”

贺清华忙解释说:“原来的那件棉衣不但破了,穿在身上也不暖和。主席经常外出,怕主席受凉。我们也因对你照顾不周,受了许多批评。”

毛泽东说:“这件棉衣太好,我不要。还是把我那件旧棉袄拿来吧。”

贺清华赶忙说:“那件棉袄已经拆了,布糟透了,已经缝不起来了。”

毛泽东看了看贺清华,无可奈何地笑着说:“那你看怎么办?”

贺清华赶紧回答说:“主席,已经做好了,就穿上吧!”

“那不行。”毛泽东轻轻地摆了摆手,在窑洞里走了几步,然后说,“这样吧,给我领件普通的灰布棉衣,和你身上穿的一样。”

贺清华装着满肚子的委屈,只得照办了。

毛泽东主席的简单衣着,时刻牵动着警卫战士的心。一天,警卫班的战士在一条山沟里帮助老乡干活时,打死了一只老狼,剥了一张毛茸茸的狼皮。如何处理这张狼皮呢?战士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把狼皮卖了,买些生活用品,有的主张换几斤猪肉回来改善一下生活。而更多的同志,想到的是自己敬爱的领袖,提议送给毛主席,做一条狼皮褥子,或垫在椅子上防潮……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他们说,主席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每一个战士:谁有了病,他不仅派医生治疗,还要亲自给伙房安排做鸡蛋面条;还督促我们学文化、讲革命道理。把狼皮送给主席是最合适不过了。

“决议”通过了,大家又犯了愁。因为大家都知道,主席是轻易不收别人东西的。他们清楚地记得,周副主席从重庆回来时带给主席一点吃的东西,开始就不收,后来收了也不愿独自吃,总是邀请周围一些同志一起分享。因此,他们考虑,得想出个“送”的好办法来。

为了表明“送狼皮”的心意,他们特意请了一位曾读过几年书的“秀才”,替他们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每个战士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推选两位口齿伶俐、脑袋瓜子灵活、能缠会磨的战士去完成这项“政治”任务。到杨家岭以后,这两位战士先找到和他们关系好的,又是毛主席身边的卫士张仁杰引见,并嘱咐他,相机帮腔,配合行动。

张仁杰满口答应了。

这天,他瞅了个时机,领上警卫班的这两位战士走进了主席的办公室,并说明了来意。主席一听,放下手中的报纸,站起来同两位战士热情握手,并接过由多名战士签名的信,仔细地看了一遍。

毛泽东笑了。他对战士们的心意表示感激,但他谢绝收这张狼皮。他说:“我的意见是,用这张狼皮做件大衣,送给晚上站岗放哨的同志轮流穿。你们说呢?”

两位战士一听,急了,不知该怎么对答好。张仁杰一看,连忙帮腔,劝主席收下。但主席还是不答应。这时,两位战士急得要哭了。他俩恳求地说:“我们是全班战士委托来的,如果主席不收,等于我们没有完成任务,回去以后,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指责,那我俩就太委屈了。主席是一向关心我们的,总不能眼看着我们受委屈、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管吧!”说到这里,眼泪也真的流出来了。

毛泽东看这俩人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只好让步了。

他微笑着说:“好吧,我收下了,不然延河都要发水了。回去代我向全班战士问好,谢谢!”

任务终于完成了。两位战士破涕为笑,连忙立正,恭恭敬敬地向主席敬了个礼,高高兴兴地走了。

哪知过了两天,毛泽东把张仁杰叫到跟前,严肃地批评了他:“我多次讲过,不能收下边同志送的东西,你可忘了个干净。那天,你不仅不帮我劝说他们,反而站在他们一边说情。我要处罚你,看你还敢不敢胳膊肘往外拐。你现在马上把狼皮拿到市场皮货店卖了,买上几斤好毛线回来,织上12双袜子,给警卫班的战士送去。

“这也是‘政治’任务,一定要完成好!”

当然,张仁杰也照办了。

毛泽东与部属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甘共苦,在奋斗中共结深情。

(参见刘仲文、于凯夫主编:《毛泽东的情感世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