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闳中肆外,国尔忘家”

“闳中肆外,国尔忘家”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外婆外公均已作古,但“娘亲舅大”的古训毛泽东还是记得的。这天正好是毛泽东母亲的冥寿。抛弃家业,举家迁徙,这在韶山毛氏家族的历史上是少有的事。随着毛泽东兄弟事业上的日趋兴旺,毛氏族人视毛泽东兄弟为家族俊杰而礼赞。由于这次修谱的主持者大都是开明人士和地下党员,因而对毛泽东兄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毛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毛泽民“琳玠齐名”。

据毛泽东家的老邻居毛茂生回忆,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勤劳的农民,有20余亩自耕田,后因劳累多病,儿子又外出,便将其中的10亩水田给毛茂生代耕。有年夏天,毛泽东从长沙读书回来,在禾场上与毛茂生闲谈,问每亩田的收益情况,还问要送多少租。毛茂生起先没有明白答复他,经他再三追问,毛茂生才说田土质不好,产量不高,每亩只能打4石谷,却要送去2石谷的租税。毛泽东说:“你辛苦了一年,负担太重,这样不合理,应该减一点租。”便要毛茂生把签订的佃约拿来,亲笔在上面批道:“减租十石”,并嘱咐今后按此收租。随后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问他:“这是父亲的祖业,照原样出租的,为什么要核减?”毛泽东回答说:“他们辛苦劳动一年,收获太少,应该减一点。祖业将来还可以不要,何况只减点租呢?”

1921年2月上旬,毛泽东带着小弟毛泽覃回韶山过春节。当时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校长),毛泽覃也在长沙读书。上屋场那栋房舍,祖上留下的农田、店铺均由大弟毛泽民和弟媳王淑兰二人管理和操持。这次毛泽东回韶山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劝说家人走出韶山,另谋出路。因此,他回家后,趁借新春到唐家圫拜年的机会,和舅家商量这件事。尽管外婆外公均已作古,但“娘亲舅大”的古训毛泽东还是记得的。毛泽东在唐家圫开门见山地对舅舅、表兄们说:“我这次是到湘潭贴招生广告的,顺便回家打一转,看看你们。最主要的是想就家事和你们商量一下。过几天,我还要到宁乡去贴广告,不能在家久住。”他要求舅家派人第二天到上屋场去。

正月初八,毛泽东和表兄文东仙、文南松一起来到上屋场。这天正好是毛泽东母亲的冥寿。晚上,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王淑兰、文东仙、文南松等围坐在厨房的火炉旁,由毛泽东主持召开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会。他们一边烤火,一边道艰辛、话家常,忧时感世。毛泽东手里拿着火钳,不时拨弄火坑中的柴火。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侧过脸来对大弟毛泽民说:“这些年我不在家,泽覃也在长沙读书,家中大小事只有你们两口子撑着,母亲死了,父亲死了,都是你们安葬的。我没有尽到做哥哥的责任,你们在家辛苦了。”

毛泽民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家难啊!这些年日子不好过,天灾人祸不断。自从民国五年家里起火,第二年冬天修房子,不久母亲又长疡子;民国七年,败兵几次到家里抢劫;民国八年母亲病死,去年父亲又死;民国九年安葬父母,还有给泽覃订婚,钱用得太多。我们现在是‘王老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父亲手里留下的一点底子全花光了,乡里人过日子,难啦!”

听着弟弟的诉说,毛泽东频频点头。他接过毛泽民的话茬:“你们讲的都是实情。但是日子不好过,绝不是我们一家人。国乱民不安嘛!守着这么一点祖业,也不是长久之计。泽民,我看你还是把家里的事处理好,跟我到长沙去做事,好不好?”

毛泽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他深知哥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而且俗话说“长兄当父”,现在父母不在了,自然应该由哥哥做主。他抬起头,用信赖的目光望着毛泽东,说:“我听你的。”毛泽民话音刚落,毛泽东连声说:“那就好,那就好。”他望着毛泽民夫妇,郑重地说:“既然我做主,我看就把屋里收拾一下,田也不要种了,二十多亩田你们两口子也作不了,还要请人。我离开长沙的时候,已经替你们在学校里找了一个安身的地方。润莲(泽民)小时候在家里做事,没读多少书,现在跟我出去学习一下,也附带做点别的事。”

毛泽民从没有离开过韶山冲,现在突然要他抛舍苦心经营的家园,告别朝夕相处的乡亲,不免油然而生依依难舍之情。真如俗话说,故土难离啊!可是转念一想,像这样的世道,如果不改变,个人再苦撑下去也没有用。想到这里,心里亮堂多了。不过,他还是放心不下家里的事,忍不住问:“我们出去了,那家里的田谁来种?房子怎么办,特别是,账目又如何清理呢?”

“我们家是不是欠了人家的钱呢?”毛泽东问毛泽民。

“别人欠我们的有几头牛,还有一点粮食账没收回来。我们欠人家的,就是‘义顺堂’(毛顺生做生意的对外招牌)的几张票子。牛,别人家在喂;可欠人家的钱,总得要还啊!”

“家里能抵账的有么子东西?”

毛泽民答道:“能抵账的有两头肉猪,还有几担谷。”

毛泽东说:“这就好办了。家里发出的票子,就贴一张广告在外边,凡有‘义顺堂’票子的人限几天来兑钱。你把栏里的猪赶到银田寺卖了,准备钱,让人家来兑。田给穷人种,房子给穷人住。至于牛,就让别人去办,你如果向别人要钱,除非把牛卖了才能给你。不久就要搞春耕了,我们不能逼人家卖牛啊!别人欠我们的账,就莫要了。仓库剩下的谷子不要动,最好到春荒时节平价卖给上下屋的邻居吃,要从那些最没有饭吃的人算起。父母死了,他们的衣服、被子送给那些最困难的人家用。再有,你们出去也不要带蛮多东西,带上被子和换洗衣服就行,带多了倒是个负担。”

此后不到一个星期,毛泽民便按照兄长的吩咐,妥善处理了家事,和妻子王淑兰带着铺盖和换洗衣服,告别了故土韶山,来到省城长沙谋生。

抛弃家业,举家迁徙,这在韶山毛氏家族的历史上是少有的事。随着毛泽东兄弟事业上的日趋兴旺,毛氏族人视毛泽东兄弟为家族俊杰而礼赞。1941年,毛氏家族为团结计,第四次倡修族谱。由于这次修谱的主持者大都是开明人士和地下党员,因而对毛泽东兄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毛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毛泽民“琳玠齐名”。毛家举家为国,满门忠烈,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泯的英名。

(参见胡长明:《毛泽东的故土情》,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