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不需要靠吃洋米过日子

中国人不需要靠吃洋米过日子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他推断,中国的粮食短缺将导致世界的粮食短缺,中国的饥饿将影响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其实,饥饿是早已存在的问题,过去和今天,中国并没有大量进口粮食,但是,长期以来,不仅广大发展中国家有10多亿人在饥饿中挣扎,就是发达国家也有人正在饿肚子。认为中国将导致世界的饥饿显然是荒谬的。新中国建立50年以来,中国的粮食一直是有进也有出。

布朗认为,“中国开始失去养活自己的能力”,因此,中国只能靠大量进口粮食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作为一个将达到16亿人口的大国,布朗认为,即使中国有足够的外汇买得起大量的粮食,也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群能提供如此之多的粮食。由此,他推断,中国的粮食短缺将导致世界的粮食短缺,中国的饥饿将影响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其实,饥饿是早已存在的问题,过去和今天,中国并没有大量进口粮食,但是,长期以来,不仅广大发展中国家有10多亿人在饥饿中挣扎,就是发达国家也有人正在饿肚子。即使明天有人挨饿,那也不是由于中国人吃得多了,吃得好了。认为中国将导致世界的饥饿显然是荒谬的。

事实上,中国从来就没有依赖过其他国家来养活自己,虽然我们也有一定的进口,但那仅只是极小数量的补充与调节。这既是正常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

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政府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新中国建立50年以来,中国的粮食一直是有进也有出。早在建国初期,在国家粮食状况逐步好转的情况下,为了换回必需的设备和物资,支持国家基础工业建设,从1950年开始,中国每年都组织一定数量的粮食出口,3年时间累计出口粮食50.9亿公斤。虽然数量不大,但它展示了中国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的前景,也是对帝国主义封锁禁运和在粮食问题上对中国污蔑的一个有力回击。

大跃进”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滑坡,粮食产量下降。但在高指标、浮夸风的推动下,粮食出口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继续增加。从1958年起,一连3年超越国家的承受能力,出口了大批粮食。其中,1958年进出口相抵,净出口32.5亿公斤,比1957年猛增73.1%;1959年净出口达47.9亿公斤,比1958年又增加45.9%,相当于1957年的2.5倍;1960年仍净出口10亿公斤。这3年出口这样多的粮食,更加重了国内的粮食困难。因此,1960年底,中央决定,从1961年开始进口粮食,从1961年到1965年共进口粮食278亿公斤,年平均54.7亿公斤。这同一时期,共出口粮食63亿公斤,年平均12.7亿公斤,进出口相抵,这个期间共进口粮食210亿公斤,年平均净进口42亿公斤。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一度把吃进口粮当作“修正主义”进行批判,从此,人们把进口粮食当作一个禁区。当国内粮食收支出现大的缺口时,不考虑增加进口粮食,而把全部负担压在农民的身上,引起社会不安定。“文革”前期基本上没有进口粮食。1971至1976年,共进口粮食2572万吨,同期出口粮食1685万吨,平均每年净进口粮食148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确定每年进口1000~1500万吨粮食,使国内有些地方休养生息,有些地方可以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发展经济作物,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1980年与1981年两年各进口粮食1300万吨左右,1982年达到1531万吨。1983年和1984年国内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食收支平衡有余,库存增加,国家开始增加粮食出口。总的来说,从1979年至1984年,我国进口粮食7200万吨,出口粮食965万吨。年均净进口粮食1039万吨。

1989年后连续3年“卖粮难”,国家调整粮食进出口政策, 1989~1991年进口量下降到728.5万吨,1992~1994年又连续3年由粮食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年均385万吨。1994年出现粮食风波后,为了迅速稳定粮食市场,保证粮食供应,1995年又变为净进口粮食1972万吨,创年粮食进口历史最高水平。

从1979年至1995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是2.38亿吨,平均每年1322.2万吨;粮食出口总量1.04亿吨,平均每年577.7万吨。18个年份中,净进口的年份有13年,净出口的年份有5年。其中净进口超过1000万吨的有7年。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粮食出口量波动的因素只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2~9.3%左右,而如果剔除1995年,平均只有3%。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不大。虽然目前中国是净进口国,但从1978年以来,净进口粮食占国内粮食生产的比重呈减少趋势:1978年至1984年为3.2%,1985年至1990年为1.2%,1991年至1995年为0.4%。以进口数量最多的1995年的净进口量计算,净进口占国内粮食年消费总量的比重也仅4.3%左右。此外,中国粮食进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也不高,以1990年为例,中国出口粮食贸易额5.4亿美元,进口粮食23.2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出口、进口额的0.87%和4.35%,而当年粮食出口量583万吨,进口量1372万吨,净进口789万吨,是90年代净进口值次高的年份。即使是历史上粮食净进口额最高的1995年,粮食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54%,这一比重也并不算高。粮食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不高说明,中国适当从国际市场进口一部分粮食,不存在外汇需求不足的问题。

中国的粮食进口也不会影响到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从国际粮食市场的情况看,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贸易大体在2亿吨上下徘徊。其中50%是小麦贸易,6~8%是大米,其余部分是粗粮。同一时期我国粮食进口中,小麦进口占世界小麦进口的10%左右,约占我国粮食进口的80%,玉米为出口品种,出口较多年份曾占世界玉米出口的10%。世界大米贸易量大多数在1200~1600万吨之间,我国大米出口最多年份曾达到100万吨。从总量上计算,中国粮食出口占世界粮食出口的3~5%,粮食进口占世界粮食进口的3~8%,这一比例说明,中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性并不大。

综上所述,根据粮食出口额占总进口额比重判断,中国增加一定数量的粮食进口不会有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中国粮食进口占世界进口的比例也不会造成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相反,中国每年稳定在从国际市场进口一定量的粮食,还有助于调节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的区域不平衡,因而有利于粮食市场的安全。

现在的中国没有影响到世界粮食的安全,将来也不会导致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潜力,从总的情况来看,只要我们的政策到位,措施到位,下一世纪中国的粮食供需将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当然,这并不排斥少量进口粮食以进行适度调剂。大部分研究认为,到2030年中国出现人口峰值时,进口粮食量大约为3000~5000万吨左右,国际市场依存度在6~8%之间。基本上处于自给状态,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少量的粮食进口并不就说明一个国家失出了养活自己的能力。现代的社会生产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分工和交换,市场正是为此而存在的。正如陈锡文先生指出的,美国的进口中也包括不少食品,但不能说美国人没养活自己。中国平均每年进口粮食679吨,但每年也要出口不少猪肉、鸡肉等,还有非粮食作物。中国是对日本出口鸡肉的第一大国,在日本市场上占有率是最高的,这也是粮食出口。不是不进口或只出口粮食才叫自己养活自己,总得有进有出,有所调节。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26%,处于世界第113位,没有人说是哪个国家养活了日本,为什么中国仅进口国内消费总量的3~8%左右的粮食就被认为是失出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了呢?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中国长期奉行的方针是粮食基本自给。我们不会把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市场上,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江泽民总书记强调:“12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来解决……这是从保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国性要求出发的,是从保持和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独立自主地位的战略性要求考虑的。”在当今的世界,粮食问题是一个关系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人民平等生存的问题。现在国际粮食市场操纵在美国等少数国家手里,成为他们达到某种目的的“战略武器”。80年代中期,前苏联粮食进口量一度达到5000万吨,美国突然实行禁运,给前苏联一个措手不及。1973年智利的军事政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国粮食武器的作用。其教训都足以令我们借鉴。

美国记者丹·摩根写了一部旨在揭露国际粮食贸易真相的著作《粮食巨人——一件比石油更强大的武器》,他认为,饥饿常常存在于那些常常接受美国粮食援助和大量进口粮食的国家。因此,世界粮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农业生产不足或爆炸性的人口增长,而在于不是真正造福人类的贸易体制。美国为了达到控制第三世界的目的,它常常以粮食为武器来间接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的内政。凡是美国在哪里有政治、经济或军事利益,哪里就会得到粮食援助。在那些经济和居民都依赖进口美国产品的国家里,粮食援助都用作棍子和其他外交工具交替使用。

这意味着,中国也不能靠吃洋米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