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何不见军委批示毛泽东是“干瞪眼”吗

为何不见军委批示毛泽东是“干瞪眼”吗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八”作战令明确规定“限8月20号开始战斗”,即是推迟了10天而不是提早了10天。可以认为,推迟10天主要是由此造成的。9月18日,延安各界2万人举行纪念“9·18”9周年和庆祝八路军百团大战胜利大会。毛泽东没出席大会。9月20日,延安各界1万余群众再次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重大胜利。而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自然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最高指挥。

百团大战蒙冤,是从“背着中央”这条罪名开始的。现在还有人说得活灵活现,说毛泽东一接到百团大战爆发的电文,就焦急万分,但仗已打起来了,“只能干瞪眼”。

“文化大革命”后人们翻档案,找到一份材料,在已发延安的“七二二”预备令上写着“十万火急”,“立即抄送毛泽东、王稼祥朱德、洛甫、王明、康生、陈云、邓子恢、任弼时、谭启龙和作战局。”后来的重大命令均依此上报中央军委。

于是“背着中央”这条罪名就被彻底推翻了。

但人们又问,军委批了吗?

一位文学家还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

左权刚推门进来,彭德怀从地图前掉转身子就问:

“军委回电了吗?”

左权摇摇头。

彭德怀听了,面色严峻,低下头在屋子里踱起步来。

彭德怀边走边说:

“第二号《战役补充命令》(8月18日令),我们也发下去了,军委的回电还没有来,现在,有的部队已经秘密运动到指定地点,为了战役全局,我们必须执行原来的命令,按指定时间打响这一仗!”

左权:“朱总去延安,一定会把我们的想法汇报给毛主席的。”(郭庆平、许元上:《百团大战》第70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这些好心的作者也许是想说,彭德怀本来是想等军委批示的,但批示没来,命令已开始执行,只好按原计划打了。

这样的说法并非没有依据。“文化大革命”时,彭老总坐在牢房里写“检讨”,写了这样一句话,“大概比预定时间提早了十天,即在七月下旬开始的。故未等到军委批准(这是不对的——彭自注),就提早发起了战斗”。

这里,彭老总刚好记反了, “七二二”预备令计划的时间是:“定‘八一三’以前(约8月10号左右)为开始战斗期限。”“八八”作战令明确规定“限8月20号开始战斗”,即是推迟了10天而不是提早了10天。

那么,推迟10天是不是为了等军委批准呢?对照“七二二”预备令和“八八”作战令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两大命令的具体内容有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贺龙部原定派4~6个团至正太路,后改为“力求以约两个团之兵力进至榆次南北地区”。可以认为,推迟10天主要是由此造成的。

好心人认为应该等军委批准,彭德怀也“承认”没等批准“不对”,实际上这都是后来的说法,并不一定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实际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军委是怎样领导前方将士的呢?

聂荣臻有这样一段介绍:

在平型关打一个大仗的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这样的作战计划,前线指挥员有权根据情况决定。好打就打,只要事后报告一下就行了。事实上,事先请示也不可能,军委和总部不十分清楚前线的具体情况,敌军怎么样?地形怎么样?特别是进行游击战争,上午打了,下午就有可能要离开,事事请示,就会贻误战机。

对百团大战与军委的关系,聂荣臻说:“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

所以,百团大战期间的作战问题,向毛、朱、王“请示”的,只有彭德怀的“八三一”建议,因这是一个关系到战略的问题,其余都只是“报告”。“请示”才需要批准,“报告”是不需要批准的,如需要批准,怎么能命令部队“限8月20号开始战斗”。要知道当时的八路军不是现在野战军,飞机一上,专列一发,军车一开,能够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八路军一接到命令,就在群山峻岭、碉堡战壕中秘密行军,经常与上级失去联系。能8月8日下一道这样的命令,8月9日又下一道那样的命令吗?“军令如山倒”、“军中无戏言”,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既然已下了“限×月×号开始战斗”的命令,就不再有等军委批准之事。长期存在的一些僵化观念,真的把人们弄糊涂了!

所以,没批示,是正常的,有批示,反而不正常。从前面的战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八路军总部到9月2日才下令主力从正太路转移。但9月2日,日军已在卷峪沟我后方基地差点围住了129师师部、中共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和一所后方医院。如果刘、邓不是8月31日果断地下令周希汉部完成掩护任务后就转移,那岂不是大糟!如果军委不信任总部,总部不信任师部,师部不信任旅部、团部,把某一具体战役该不该打该怎么打的事统死,会有后来那种局面吗?

总之,当时组织一次战役性的,不是战略性的大战,没有军委批准这道程序。认为应该有这道程序的同志,有必要重温邓小平的这段话:

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一两个人说了算,别人只能奉命行事。这样,大家就什么问题都用不着思考了。

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

那么,毛泽东当时又是怎么说的呢?

9月18日,延安各界2万人举行纪念“9·18”9周年和庆祝八路军百团大战胜利大会。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会上发表了《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的讲话。毛泽东没出席大会。

9月20日,延安各界1万余群众再次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重大胜利。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出席了会议,国民政府军委会联络参谋陈宏谟也参加了大会。但又没见到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讲话。

毛泽东为什么不像朱德、王稼祥等领导人那样发表讲话,或像蒋介石那样发一道嘉奖令呢?是毛泽东对百团大战确实有不同看法,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不能凭主观臆测,而是应该让历史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时在公开宣传时,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种提法。但在提到个人的名字时,八路军将士说:“我们在朱、彭总副司令的英明领导之下……”朱、彭则说:“在蒋委员长的领导之下……”八路军这时的公开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所以,毛泽东说什么,也不会公开发表。不信,可以去翻一翻《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对八路军的哪个战役进行过具体评述呢?

这是因为朱德是八路军的总司令、王稼祥此时是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以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名义来讲百团大战的意义,自然比较合适。而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自然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最高指挥。但在国共合作条件下,共产党顾全大局,八路军统一编入了国民军序列,要以毛泽东的名义来对百团大战发表公开讲话,既不适宜,也没这个必要。

其二,毛泽东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是全党及朱、彭等将帅忠心拥护的领袖,如果他当时反对打百团大战,八路军各将领、延安各界人士、中共各级组织能那样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大张旗鼓地宣传百团大战吗?

说到底,还是“文化大革命”中那种“重大问题往往是一两个人说了算”的观念在影响我们对百团大战的看法。

所以,百团大战该不该打,打得好不好,当时也不是非得毛泽东出来说一句话不可。

毛泽东总得有点什么表示吧?

彭德怀说:“此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立即给我来电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这份电报没见公布原文,但9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了一个《中央关于击敌和友的军事行动指示》,正式提出了“组织一两次”百团大战的要求。《指示》说:

根据中央“七七”宣言与“七七”决定,我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强团结时期,应集中其主要注意力于打击敌人,应仿照华北百团战役先例,在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

在华北即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到那些尚未遭受打击的敌人方面去,用以缩小敌占区,扩大根据地,打通封锁线,提高战斗力……给予二百万友军及国民党大后方与敌占区千百万人民以良好之影响。给予敌人向重庆等地进攻计划以延缓的作用。

…………

一切大规模军事行动应是更加有计划准备的,不应轻率举行,减少胜利或招致失败。

中共中央的态度非常明确,“百团战役”打得好,在华北还要继续打下去,“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山东、华中也应该争取打。

追说起这些来是令人感叹的。既然为了整人,可以凭空捏造“背着中央”、“背着毛泽东”发动百团大战的罪名,那还有什么罪名,什么谣言不能捏造呢?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如王明是为了反对毛泽东才造一些毛泽东反对百团大战的谣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