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仙女散花”不是画,草木非兵又是兵

“仙女散花”不是画,草木非兵又是兵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天,我军派出一支30人的轻装队,乘夜摸进党城。但不理睬是不行的。两小时之后,拿下这个据点,打死打伤日军120余人。11月27日,敌军1200余人从阜平东庄北犯。首先在灶火峪受到我军袭击,伤亡60余名。在当时的根据地,除了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的主力兵团外,还有数量多得多的“子弟兵兵团”,即“游击集团网”。“子弟兵”,这个使部队充满了力量、人民充满了希望的亲切的称呼,也许还就是这样来的呢。

话说孔明来到帐上。周瑜问:

“即日将与曹军作战,请问先生,水上作战,当以什么兵器为先?”

“大江之上,自然以弓箭为先。”

“先生此言,甚合愚意。但军中缺箭,拟请先生监造10万支,望先生切莫推却。”

“将军之请,自当效劳。敢问10万支箭何时要用?”

“10天如何?”

“10天恐太晚,必误大事。3日足矣!”

“军中无戏言!”

“怎敢戏将军,愿纳军令状!”

…………

在大山丛中跟日军打圈的游击队员闲着无事,讲起故事来了。

“诸葛亮草船借箭,我们是不是也来一个草人代兵,吓鬼子一下。”

“这个主意不错,让鬼子多跑几座山也好。”

“吓一吓不过瘾,打井陉煤矿时,我们搞到了不少炸药,炸死他几个鬼子,好为村里的百姓报仇。”

“几个炸药包能炸死几个鬼子。”

“把它制成石雷,轰隆一响,来个‘仙女散花’大石小石从天而降,不把他们砸得断手断脚的才怪呢!”

“对,用草兵引来鬼子,用石雷代替枪炮,打它一个痛快!”

“说干就干,一组,负责带领群众扎草人,扎它几百个。二组、三组,快去准备家伙,造它几十百把个石雷。”

大家兴致勃勃地分头行动去了。

第二天,正在搜索前进的日军骑在高头大马上一望,望见一处山头人影晃动,钢盔闪闪,立即把指挥刀一挥,疾奔而去。

他们摆好阵势,一阵轰击、扫射,然后小心翼翼地向山上爬去。爬到半山腰,几声巨响,石头铺天盖地而来。

“八路,主力大大的有!”

迫击炮、重机枪、轻机枪狂啸着向山头倾泻而去。

几番冲击,日军终于冲上了山头。一看,一个个草把在燃烧着,没打中的稻草人则仍戴着皇军的钢盔,滑稽地向这些“激战”了老半天的真皇军不停地点着头。

远处观“战”的游击队员则乐得又跳又唱“不费八路半分力,空耗鬼子10万枪……”

类似的袭扰还有很多。

经过多次虚惊和小惊之后,日军学乖了,判定我军不会对他们进行实质性的攻击,便开始采取一种新的对策——不理睬。

11月19日晚,我军分头袭扰王快、贾口、党城各敌据点,打了一夜的枪,他们竟一枪不还,一兵不出,放心地睡大觉。

第二天又是如此。

第三天,我军派出一支30人的轻装队,乘夜摸进党城。一直袭入敌营房,将手榴弹扔进敌人的床底下。这下可睡不着了,敌人急忙爬起,仓惶应战,盲目地乱打了一个晚上。

一时,专打营房成为扰敌的新经验。

但不久,敌人又只加强警戒,不再理睬了。八路军只好再想办法。

11月21日,我一支小部队攻袭刘家沟据点,从上午8时打到下午4时,一个整整的工作日过去了,据点内的日军竟动也不动。

但不理睬是不行的。我军毅然出动一个整团并另附一部的兵力,于下午5时发起大的攻击。两小时之后,拿下这个据点,打死打伤日军120余人。

路上的伏击也来真的。

11月27日,敌军1200余人从阜平东庄北犯。首先在灶火峪受到我军袭击,伤亡60余名。继而又在罗峪被阻几个小时。当突破这道关卡,到达一处河滩休息时,又遭到6挺轻机枪的猛烈扫射,顿时死伤七八十名。这股日军只好又回到罗峪去宿营。

在这种真真假假、大大小小、持续不定、变化多端的袭扰下,侵入根据地的日军损失重大,疲惫不堪,如坐针毡。一名日军俘虏供认,他所在部队,“原有数千人,半个月的战斗中伤亡达三分之一,半个月来未得洗脸,未得解毯睡觉,未得饱食,士兵情绪极为低落”。

对此,我军总结道:

“广泛的积极的游击动作可以减低敌军之烧杀摧毁,可以迷惑敌人,可以造成敌人的错觉,可以查明情况,可以警戒自己,可以安慰群众,可以争取主力部队求得主动,可以转变敌我形势,这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游击集团网掩护与配合,基干部队即无法保持经常活动……故游击集团应积极活动,要善于伪装,神出鬼没的打麻雀仗,使用地雷、滚雷、手榴弹和掩护阻绝设施,以消耗、疲惫、迷惑阻滞敌人。”

在当时的根据地,除了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的主力兵团外,还有数量多得多的“子弟兵兵团”,即“游击集团网”。这些游击集团,在反“扫荡”阶段起了特别重要的“掩护与配合”作用。所以,百团大战不但在性质上属于游击战争,而且有许多具体战役也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那种打一枪换个地方的小游击战。左权曾有一个比较辛辣的比喻,说没有游击队配合的主力兵团作战是“跳裸体舞”,百团大战能打得有声有色,始终保持主动,是与广大游击部队、自卫队的配合分不开的。本节最先叙述的用草人迷惑敌人,用石雷轰炸敌人的游击队,就是平山县下庄的自卫队。这个县的游击军“平山团”,1938年曾被军区授予锦旗一面,上书聂荣臻亲笔题写的几个字:“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子弟兵”,这个使部队充满了力量、人民充满了希望的亲切的称呼,也许还就是这样来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