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试图基本否定百团大战的人或说过一些违心话的人实际上还是受了一种错觉的影响——维护毛泽东。
但这是错误的。
下面这则电文能从一个方面证明这一点。
1940年12月22日,毛泽东与朱德、王稼祥联名致电彭德怀:
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新高潮,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
不是说百团大战帮助了蒋介石吗?为什么又要用百团大战来反对蒋介石呢?
很简单,帮助蒋介石抗日,反对蒋介石反共。
有人认为,用百团大战来反对反共派是徒劳的,因为他们不论你打不打百团大战,都会反共。
说得客气一点,这种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说得不客气一点,这种人就像彭德怀骂的那样:“根本不懂得历史。”
首先请注意一个基本事实:当时的执政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
这是什么意思呢?
基本意思是:共产党必须加倍努力争取民众,国民党也得对民众有个交待。
认为百团大战对国民党反共政策毫无影响的人就是忘记了国民党执政、共产党没执政这个基本事实。一方面认为国民党可以为所欲为,要反共就反共,另一方面认为共产党在民众中已经取得了巩固的领导地位,打不打百团大战都是公认的抗战中坚,公认的抗日领导核心。所以,说他们“根本不懂历史”也不为之过分。
打一次百团大战当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国共关系,但它有利于遏制局部地区的反共逆流,有利于暂时和缓整个国共关系,有利于孤立顽固派。
河北、山西曾是国共磨擦的主要地区,百团大战前夕已调整好,百团大战后的整个抗战时期,这里的国共关系都没出大问题。
在山东地区,百团大战前的国共关系,可见于徐向前等人于1940年7月(具体日期不详,载于1940年7月16日的《大众日报》)发出的一份通电。电报是发给朱、彭并请其转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的。电文说:
6月9日,日伪千余扫荡根据地,一路犯黄庄,沈鸿烈(山东省主席)指挥新四师及海军队陆战队数千人乘机袭击黄庄,将我军逐出。近日又屯兵4000之众于龙工峪、历山一带,压迫我军,并有大举进攻之势。还制造谣言:“中共军不战而退,新四师收复黄庄。”
前年沈在鲁北大唱:“宁亡于日,不亡于共。”又为自己乘车的方便大修公路,为日军入侵提供条件。
去年沈密令,对八路军和中共干部“见人就捉,见枪就下,见干部就杀”,从6月至11月中旬,中共干部与八路官兵被杀1350人,被扣留812人,被缴枪2057支。
自去年11月到现在,我军所受损失,更倍于往昔。
…………
从山西、河北的经验看,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八路军山东部队与国民党山东“省府部队”难免一战。这种不幸的局面后来没出现,是与百团大战很有关系的。
但是,也就在百团大战期间,在苏北却爆发了一起大规模的国共磨擦战,10月4—6日,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在黄桥与新四军大战,韩部被歼11000人。
这又得从头说起。
1940年7月,国民党提出“中央提示案”,限黄河以南的中共武装一个月内全部撤至黄河以北。
在1937年的国共谈判中,国民党同意中共武装独立自主地进行抗战。既然黄河以南也有日本鬼子可打,拥有独立自主权的中共武装为什么要接受这种“提示案”呢?
但国民党也有个说法:“八路军游而不击”,“专门扰乱后方”。
这当然是诬蔑,但当时中共还不是执政党,对舆论的影响有限。而且在那种世界大战的年代,一些零零星星的小战也的确难以给公众留下印象。再加上国民党军队1937年伤亡35万,1938年伤亡73万,1939年伤亡34万,1940年伤亡67万,又打了些著名的大会战,一些深为“党国”担忧的人攻击起八路军新四军来还慷慨激昂,振振有词,甚至说:“延安医院没有一个伤兵。”
以执政党的地位在这种条件下攻击中共武装“游而不击”能会没有影响吗?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爆发了。而且爆发的时间正好是在那“一个月”的限期到来之际。
百团大战一打,“游而不击”的言论就再也没什么影响了。所以,限期到了,也不好再提。
但黄桥大战仍可被顽固派说成是“扰乱后方”。因为尽管新四军、八路军被迫自卫,但谁打第一枪并没有用摄像机摄下来。
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军委会正副参谋总长)致电朱德、叶挺,再次限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同时,蒋介石又下令汤恩伯率9个师向皖东北进攻,李品仙率4个师向皖东进攻,顾祝同、韩德勤率部扫荡长江南北的新四军。
…………
多可悲啊!
摆着那么多侵略军不去打,反而准备自己同自己打起来了。
为了团结抗战,中共作出让步,同意退至长江以北,但国民党仍坚持原议。
中共中央本来已作出指示:“仿照华北百团战役的先例,在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给予200万友军及国民党大后方与敌占区内千百万人民以良好影响。”但山东、华中这时的基础本来就不如山西、河北,又加上山东有个沈鸿烈、华中有个韩德勤,山东、华中的“百团战役”也就没打起来。
这样,给“200万友军”和“千百万人民以良好影响”的重任就全部落在“华北百团战役”之上。周恩来、叶剑英10月10日致电彭德怀,希望他能组织交通破击战,“适当的配合蒋之冬季攻势”,“争取政治影响与扩大八路军”,进一步表达了中共这种愿望。
如前所述,百团大战最初的计划,是“坚持至少5至7天”。在最初的估计中,能做到这点就不容易了。以往同日军作战,上午打了下午就走,晚上打了天亮就走,在一个地方,打一天以上的很少。如能一下坚持5—7天,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不料,一打就打出100多天来了。开始主要是战机好;10月中旬以后,主要是敌人“扫荡”来了,不得不应战,但与扩大政治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
这种努力对国民党有没有影响呢?
政治上,蒋介石于1940年10月20日下过一道“总裁秘谕”:“查近来报上常有记载‘百团大战’字样……此项名词及有关新闻,以后应绝对禁止登载。”
军事上,11月18日即新的一个月限期到了,国民党军队还没采取行动。12月18日又到了,仍没采取行动。
也许是注意到了这些,毛泽东便指示彭德怀,“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以反对“反共新高潮”。
毛泽东1940年对百团大战是什么态度,这项指示足以证明。
百团大战对团结抗日的局势有何意义,这项指示也足以证明。百团大战当然不能改变顽固派的反共政策,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但蒋介石这一举动,使自己陷入空前的孤立,不但引起举国抗议,连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居里也对蒋介石提出警告:“继续同中共军队对立,玩弄手腕是不成的。”
为什么八路军全歼朱怀冰军,蒋介石连声都不吭一下,朱怀冰本人也落魄地溜到家乡当了一个县长;韩德勤部11000人,被歼也没有什么反响,而新四军的不幸则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震动呢?除事件本身的性质不同外,这与百团大战刚刚结束,八路军、新四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空前提高不能说没有关系。
所以,彭德怀认为“打了反磨擦战役之后,必须打反日的百团大战”,是一种很富有战略眼光的观点。毛泽东要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来反对反共新高潮,也更明确地道出了百团大战的一个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