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1974年间,我正在宁波第六中学读高中,我们是“文革”开始以来的第一届高中。1972年中,上头一纸红头文件,说是要恢复高中。第一届的高中均以初中毕业时未满16周岁的同学为生源。之所以定为16周岁,据我父亲说,这和国家的招工政策有关。参加工作必须年满16周岁,任何单位招收未满16周岁的员工,在当时,均属于非法行为。可想而知,当时的高中生是不以成绩优劣录取的。我们初中两个年级8个班级中,未满16周岁的同学七拼八凑成两个高中班。一方面大家羡慕初中毕业的大部分同学走上社会,无论是工厂、农村,都算是独立生活了,一方面当时还是“文革”烈火熊熊蔓延之时,读书上学,那是被视为最不入流的事。我们这批人就在特殊环境的特殊学校中,滋生与萌芽出种种畸形的心态与行为,令我至今仍怀有歉疚与忏悔之心。
学校中的各科老师,说文化,都有一技之长,论年龄,差不多都是我们的父辈,况且大多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不少还是解放前或解放初期的大学生。这些人中,有一些在反右派运动中被划为右派,有些有家庭成分问题。记得给我们上语文课的徐姓老师,属“右派改造”中,此人男性,当年已有50出头,听说原来是学历史的,口才了得,年轻时常引用古今中外的事例滔滔不绝,批评时政、引经据典、指点江山,在反右派期间被毫无悬念地划为右派。“文革”期间,由于师资奇缺,徐老师又被挖出来重新启用,以观后效。历史是教不来的,太敏感,因为中国的历史中有太多的典故,稍别有用心之人是大可以借古讽今的。万一徐老师在课堂上兴致一高,随口乱说,那还了得,学校领导是要承担政治责任的。语文和历史,大不一样,选的课文都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政审。再说从语法、词汇、词义到课文的描述、中心意思,散文、论述、记叙、文言、白话等等,都属于中国文学范畴,一般讲是出不了轨的。问题是,当年级组长陈老师陪同徐老师来我们班上第一堂课时,还是有不少同学起哄(我也在其中),纷纷嚷嚷:叫一个右派来给我们上课!这简直是对我们革命小将、无产阶级接班人的大不恭,我们岂能答应。此后,一上语文课,有的同学溜号,有的同学打瞌睡,有的同学讲空话,有的同学甚至在老师背对我们抄写黑板时,向他扔纸团,拿走他的粉笔。更有甚者,在他上语文课前,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打倒右派”之类的标语。但徐老师总是默默地承受着学生们强加给他的无理,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一如既往地给我们讲学、授业。1975年底,我进工厂约半年后,几位同学相约去徐老师家里看望他,我说起当年的无知举动,徐老师笑笑说:你们都还年轻,整个社会都那样,你们几个学生是幸免不了的。
第二位老师,我已记不起她的名字,是教化学的。有一天课间,我们高中年级在三楼阳台上起哄玩耍,只见二楼的初中班的学生都趴在阳台边,对着一楼扫地的大妈吐口水。这位扫地的女性,50来岁,身体微胖,行动迟缓,左手握着畚箕,右手一把竹扫把,不断地清扫。后来听说此人姓沈,解放前毕业于浙江大学,还是宁波乃至浙江的中学界的化学权威,不知什么原因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这下引发了我们的斗志,我们一班高中同学也找来纸屑,捏成纸团,朝她扔去,还互相比赛看谁扔得远、扔得准。有时在操场上碰到正在扫地的沈老师,总要朝她喊两句刻薄的话,但沈老师从不抬头正视我们,更不张嘴说一句话,似乎永远拖着她那略显臃肿的身躯,慢条斯理地扫着地。时间久了,同学们对她也就渐渐失去了兴趣,直至有一天,又是那位风度极好的年级组长陈老师陪着沈老师来到班上,宣布沈老师的问题已查清,学校恢复她的教学工作,现在开始教高中化学、物理课。
我们听了都很吃惊,吃惊的是在我们想象中,化学、物理都是男老师专长,女性老师教历史、语文的多。但更令我们吃惊的是,沈老师讲课总不看书本,站在讲台上,永远是那副慢条斯理、不急不缓的样子,仿佛化学课本就是她编写的那样。沈老师的讲课又是那样的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把深奥、冷僻、难懂的化学课讲得引人入胜,人人喜欢。那时,我们班上掀起一股学化学、背化学元素周期表(任何一本新华字典、词典后面都有的)的小热潮。几次考试,我都名列前茅,居然被沈老师“钦点”为化学课代表。
这段往事过去了几十年,每每想起,令我内疚,令我忏悔。在我们这一代最需要学习、最需要知识的时候,竟然把学习视为无用,把知识视为罪恶。排斥知识,鄙视文化,真是罪莫大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