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湾改编,新型人民军队建军原则的提出

二湾改编,新型人民军队建军原则的提出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上述原因,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上述问题,毛泽东在1927年9月底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县境内的三湾村时,便着手对部队进行整顿。前委会议后,毛泽东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失败主义情绪,作了重要讲话。为三湾改编奠定了思想基础。一是部队的缩编。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一师第一团,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仍是秋收起义中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来看,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16]毛泽东在安源军事会议上创建的这支工农革命军,虽然是党领导的,但开始并不强大,而且是弱小的,经过1927年9月中旬秋收起义的战斗洗礼,这支部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弱点,急需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进行整顿和改造。否则,不仅不能担负起党交给的政治任务,而且还有垮掉的危险。

首先,从工农革命军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来看,秋收起义部队三路进攻先后受挫后,被迫退到文家市,9月下旬在退往湘南的途中,在萍乡的芦溪又突遭敌人袭击,再次受到重挫,部队急剧锐减,由原来的六千余人锐减到不满千人。军心极度涣散,逃亡现象异常严重,甚致有的公开叛变,赖毅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芦溪受挫后,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带上了所有的武器,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部队中的逃亡现象清楚地说明了:革命武装必须掌握在坚定的革命者手里,另一方面还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作为核心,并通过它和广大的战士群众发生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巩固。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也非常鲜明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恰恰是在这个最紧要关头,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研究了部队的政治的思想情况,从而察觉了问题的症结,采取了坚定的措施”。[17]

其次,从当时工农革命军本身的状况来看,毛泽东组建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是以原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为这支部队的骨干,其余的就是平江、浏阳的农民义勇军,萍乡的工人自卫队,通城、崇阳的农民自卫军,以及醴陵的起义农民。警卫团开始以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名义,驻扎在修水县城。这支部队中,虽然有不少党员,但并没有形成坚强的组织核心,也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军事指挥员大部分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没有经过更多实际战争的锻炼,指挥能力较弱,旧的一套带兵方法,妨碍着上下一致、官兵一致。由于上述原因,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强”。[18]师长余洒度和团长苏先俊等人,在严酷的斗争面前畏缩不前,甚至散布流言蜚语,少数从旧军队过来的军官,留恋旧军队的四菜一汤和“五皮”(皮带、皮鞋、皮包、皮枪套、皮鞭子)主义的特殊生活,官长打骂士兵现象时有发生,官兵关系紧张,军队纪律松驰。军队的这种状况,与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极不相容,如不加以整顿,就不能担负起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上述问题,毛泽东在1927年9月底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县境内的三湾村时,便着手对部队进行整顿。29日晚上,在三湾村“泰和祥”号杂货店里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会上,毛泽东总结了秋收起义部队受挫后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部队的政治思想情况和组织状况,特别指出部队存在着严重的失败主义情绪,以及当前的组织形式已很不适应,提出了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的主张。在前委大多数与会同志的支持下,会义通过了毛泽东的提议。从9月29日至10月3日,部队在三湾进行了全面整顿,整编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是思想整顿。前委会议后,毛泽东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失败主义情绪,作了重要讲话。关于这次讲话的情况和内容,谭政在《三湾改编》一文中作了生动具体的叙述,他说:“到了三湾的第二天……新任团长介绍毛泽东同志出来讲话。从人丛中走出一个又高又大的人来,头蓄着长久未剪的头发,身上穿着一件老百姓的烂棉袄,腿上却打一双绑腿,脚上穿着一双草鞋,他以和蔼的态度,含笑的脸色,走到部队面前,当时大家笑容可掬地鼓起掌来,同志们,古人只是会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19]……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是两把菜刀,我们还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20]毛泽东的生动讲话扭转了部队中的失败主义情绪,教育了全体官兵,使大家认识到只要坚持斗争,我们的力量一定会壮大的,使广大指战员深受鼓舞,增强了对革命的信念,毛泽东还到士兵中去同他们打成一片,个别谈心,对此赖毅在回忆中说:毛泽东同志亲自到连、排、班作战士的思想工作,跟战士讲革命形势和革命前途,使干部士兵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为三湾改编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是组织上的整顿,组织整顿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部队的缩编。工农革命军到达三湾后,名为一个师,实际不足千人,如果仍维持原来庞大松散的架子,显然不能适应艰苦行军和频繁战斗的需要,也不便对部队进行机动灵活的指挥。决定把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设两个营,七个连,另设军官队和卫生队,把多余的干部编入军官队,把战斗员和伤病员分开,使部队更精干,增强战斗力。对于动摇不定的人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采取自愿原则,愿留者留,愿走者发给路费,开证明允许离队,希望他们到地方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一师第一团,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仍是秋收起义中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团长陈浩,党代表何挺颖,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党代表李建启。经过这样的整顿,留下来的是经过战斗和艰苦生活考验的革命者,人虽少了,但却精悍得多了。编制也缩小了,但战斗力大大增强了,为后来上井冈山进行武装割据,作了重要的军事组织准备。

组织整顿的另一个问题是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党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并在这些军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以北伐时期党所掌握的部分革命武装为骨干发动起来的。但是,在这些军队中党的支部都是建立在团上,即以团为单位建立共产党支部,而在战斗基层单位的连队,则没有党的组织,这就极大地妨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南昌起义部队南下的失败,秋收起义部队的受挫,一个重要的教训是军队中党的组织的力量和党的领导太薄弱。毛泽东总结了大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这方面的深刻教训,在三湾改编中,坚决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多级设置了党代表,以党代表充任本级党组织的书记,全军党的最高领导是前敌委员会。

在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斗争中,毛泽东撤换了一批不服从党的领导的军事指挥官,尤其是把余洒度和苏骏两人撤下来是很正确的,以往的著述很少论及这一点,对于毛泽东的这一重要举措,未曾给予重视和肯定。其实这一措施,有着深刻的意义,余、苏二人虽是共产党员,但骄横跋扈,妄自为大,不听指挥,军阀作风严重,最终都是投敌叛变,出卖同志,那时倘若不剥夺他们的指挥权,不仅党对军队的领导权难以确定,其后果很难设想。撤换了这一批人以后,毛泽东改组了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委员有宛希先,何挺颖,陈浩、韩兰剑,张子清等。党的前敌委员会不仅领导军队,也领导地方,是当时党政军最高的权力机构。

部队通过组织整顿后,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量显著增强。特别是“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创造,对确保新型人民军队的建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立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队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团也还是每个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21]

第三是政治上的整顿,即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制度。三湾改编前,部队存在着许多旧军队的不良制度和作风。如官长打骂士兵,官兵待遇不平等,这种不正常的官兵关系,严重地影响了士兵的积极性,与新型人民军队的性质是格格不入的。

为了建立人民军队的官兵关系,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决定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制度,进行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民主改革。罗荣桓在回忆这个问题时说:“为了扫除军队中的一切不良制度和风气,毛泽东同志果断地采取了许多革命的的措施。例如,士兵委员会就是这时候产生的。为了反对旧军队的一套带兵方法,这就需要进行民主改革。士兵委员会就是实现民主的一个组织形式。那时,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军官要受士兵委员会的监督,做错了事,要受士兵委员会的批评,甚至制裁。表面看来,这样做似乎是会鼓励极端民主化和平均主义的的思想,但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必须坚决反掉旧军队的一套带兵方法,奠定新型的官兵关系——阶级的团结。部队的实际情况是民主不够,而不是什么极端民主化和平均主义的问题,因此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彻底更有效地肃清军阀残余。有了民主,才能提高士兵群众的觉悟,才能建立巩固的集中”。[22]这种让士兵群众在政治上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的改革,就使士兵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都得到了保障。这就是从根本上确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

在三湾改编中,部队里不但实行政治民主而且实行经济上的民主,旧式军队不仅政治上压迫士兵,而且在经济上克扣士兵,不但从薪响中克扣。而且从生活中克扣。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扫除了这种旧军队的恶习,实行经济公开,连队的正副采买,负责经济管理,每月公布和清查帐目,分伙食尾子。这样做不仅克服了过去官兵生活中悬殊和干部特殊化,而且真正做到了官兵生活待遇平等。这样的措施看来虽很平常,但在当时对于缩短官兵之间的距离,建立亲密的官兵关系却有很大的作用。

士兵委员会组织由民主选举产生,连部召开士兵大会,选举5人至7人组成士兵执行委员会,推举主席1人。营级士兵委员会,以全营人数按每5人推举一代表组成全营土兵代表会,推举11人至13人组成营部士兵执行委员会,执委员推举1人为主席,团级、军级的士兵委员会分别按全团在全军人数的不同比例选举产生士兵执行委员会。连、营无常委机关,军团常委机关均在政治部内办公。各级士兵委员会的任务:一是参加军队管理,二是维持红军队伍纪律,三是监督军队经济,四是作群众工作,五是作士兵政治教育。

毛泽东在军队中实行的民主主义制度,是其建军原则的又一个重要创造。对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军事素质的提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散,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部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上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被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23]

总之,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了思想上,攻治和组织上的整顿,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义义制度,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标志着他关于人民军队的两个建军原则已经明确提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