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学进修回忆(1)
从1957年9月份开始,我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度过了两个学年。当时我是上海复旦大学副教授,是作为进修教师去从事研究工作的。
我一去,就被那里的学术环境所吸引。我原来学的是微分几何,那里就有两个研究性的微分几何讨论班,领导人分别是菲尼柯夫教授和拉舍夫斯基教授,我都去参加讨论了。学期中,讨论班每周定期举行讨论,从不间断。参加者不仅有莫斯科大学的教师、研究生,还有其他大学的有关教师。师生共聚一堂,确是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学术梯队。研讨学术十分严肃认真,相处又非常融洽。这样的讨论班,就数学的各个分科而言,就有二三十个。在第二年中,我还参加了以莫斯科大学校长彼得洛夫斯基院士为首的偏微分方程讨论班。我觉得,这些讨论班总是以报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主,从而保证了研究方向的稳定性,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研究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这种讨论班也反映出他们艰苦治学的精神,白天保证学生上课,讨论班就安排在晚上。例如,菲尼柯夫教授领导的讨论班总是安排在星期六晚上,而事实上有3个层次的报告。往往从下午6时进行到晚上10时,连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学术环境的另一特点是,那里有许多高水平的专门课程。我去的第一个学期选读了盖里芬特通讯院士和奥列尼克教授的两门课程,都是关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间断解的,反映了当时的最新成就和重要的研究方向。后来,又听了拉舍夫斯基教授关于场论的课程。由于力学和数学在一起,我也听了一些流体力学的课程。这些课程,对于我后来的研究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莫斯科大学和其他国家的数学界也有一定的交流。莫斯科数学学会每星期四晚上都在莫斯科大学举行学术报告会,常有国外著名学者的报告。例如,我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法国著名数学家勒莱院士。20世纪最有影响的几何学权威E·嘉当院士从30年代到40年代,他就3次应邀去前苏联讲学,对前苏联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前去苏联之前,我的老师苏步青教授对我说,E·嘉当的许多工作都被后人充分发展了,但他关于无限变换拟群的理论,由于难度大,还需要有人去进一步探索。我在莫斯科大学的确找到了研究这项理论的良好条件,我每隔两三周就对有关的问题作一次报告。过了一年时间,就写出了好几篇论文。后来总结成为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李-嘉当变换拟群的通性及其对微分几何的应用”,于1959年7月份通过了答辩,不需要经过副博士学位,直接地破例被授予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同事们对中国学者是非常友好的。拉舍夫斯基、菲尼柯夫等教授时常邀请我到他们家里做客。我的学位被通过后,他们为我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给我以非常热情的祝贺。在我和许多中国同志回国前夕,校长彼得洛夫斯基院士亲自为我们送别,并向我道贺。教研室的秘书古可夫斯卡娅老太太对我的生活安排、研究计划、发表文章、会见其他学者等等,都给予全面的关怀。这一切,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些事情已经过去30多年了。以上提到的教授,有几位已经不在人间了,我深深地怀念他们。与此同时,我为前苏联学者以巨大的劳动在本国土地上建立起像莫斯科大学那样强大的教学和研究的中心,感到非常的钦佩。
【注释】
(1)此文刊载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一书,199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