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缺“商”的五音
当大家还沉浸在喜悦当中,考古人员又有一个重要发现。他们在椁室的西北角发现了大量乐器。
有一套编钟、一套编磬和一件铜钲。后来在椁室的南端又发现了与之相配套的编钟钩。编钟共八件,形制、纹样基本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最大的一件高58.7厘米,重达30.1千克。虢季编钟的钲部及左鼓部均铸有铭文。这套编钟钟体厚重,结构匀称,铸造精细,保存基本完整。前四钟形体较大,为低音钟组,每钟铸全铭,每篇51字,后四钟形体较小,为高音钟组,仅钲部铸有铭文,有“虢季作宝”等语。
这说明此套编钟是墓主虢季自作之器,是他生前享用的乐器。它那大气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以及钟体上圆润流畅的长篇铭文,不由让人赞叹古代虢国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细看铭文,中有“用义其家,用与其邦”一语,“家”指宗庙或宗室,“邦”指的是诸侯之封国,这里特指虢国。
铭文大意就是虢季铸造编钟,来祭祀虢国宗庙里的先祖,并向他们祈福,保佑虢季家族万事如意,长寿洪福,国家兴旺。这种语气完全是出自宗主国国君的口气,因此,虢季是虢国国君的身份确定无疑。
根据发掘人员回忆,这是我国西周晚期墓葬发掘中出土唯一完整的一套。后来,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古乐专家王子初先生测试,虢季编钟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音色优美、音律最为准确的一套,是目前已知编钟中的佳品,在历史、考古及音乐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虢季编钟形体最大的前两件正面右鼓部没有铸造凤鸟纹,而另六件钟正面右鼓部铸有凤鸟纹,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古代工匠有意为之,前两钟为单音钟,只有正鼓音,不用侧鼓音;后六钟为双音钟,铸有凤鸟纹的地方就是侧鼓音的敲击点。同时期的晋侯苏编钟、中义钟、柞钟全套八件,最大的两件也无侧鼓音的敲击点凤鸟纹的标记,可见这是西周时期一种成熟的有规律的现象。
据专家测试,虢季墓编钟,构成相当准确的“宫、角、徵、羽”音列,符合现代人的音阶听觉习惯。
但为什么这里只用四声而唯独缺“商”音呢?这是因为,周人灭商后,处于对商人的轻视,将五声减为四声。虢国作为周的一个诸侯国,严格遵守这一政治原则,体现了虢公对周礼的恪守,对周王室的忠诚。同时期的晋侯苏编钟、中义钟、柞钟也仅用“宫、角、徵、羽”四声,说明“不用商音”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是奴隶主贵族必须坚持的原则,是西周社会的普遍规律。
当后来钮钟创制出来后,则主要用于演奏,其追求的是五音齐全、甚至七声完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