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凝心聚力绘就中卫最好的名片

凝心聚力绘就中卫最好的名片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卫是塞上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黄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儿杞乡”之美誉。“七一”刚过,记者深入中卫采访,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短短几年时间,中卫的变化令人振奋。几年来,中卫市委、市政府一方面抓特色农业经济,强化农村产业支撑,想方设法让农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说起夹道的变化,张万仓老人激动不已。

中卫是塞上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黄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儿杞乡”之美誉。“七一”刚过,记者深入中卫采访,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短短几年时间,中卫的变化令人振奋。车过永康镇,但见高速公路边幢幢村民的屋顶上,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家家户户用上洁净的太阳能。驶上中卫黄河大桥,放眼望去,宽阔的道路、高耸的楼房、满眼的草坪鲜花树木、缓缓流淌的黄河水,若隐若现的山峦,浑然天成,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活动、“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大讨论、“千名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民风建设”工程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卫市领导干部群众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中卫扑面而来。

文化广场:引领社会新风尚

走进文昌镇东关新村,一幢幢赭红色的楼房让人眼前一亮。时间虽已近上午10点,但社区广场上仍有三三两两的居民边锻炼边聊天。坐落于办公楼一楼的图书室坐满了学生和老人。担任东关社区党支部书记7年多的姬良虎向记者介绍了东关村的情况。东关村共有3170户1.01万人,近80%的人都住在东关新村社区,新村由87栋居民楼组成。多年来,社区党支部针对居民失去土地、搬入楼房后在就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充分依托社区资源,一方面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创办了万瑞宾馆、东关酒店等经济实体,2010年村集体实现产值9919.1万元,集体纯收入2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26元。2010年,村上拿出30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加大了对社区服务设施、物业管理的投入,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小区环境,减少了干群及邻里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将开展“礼仪、诚信、和睦、平安、爱心”工程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在社区办公楼两侧,建起了文化长廊,将优秀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邻里和睦户等人的照片张贴在长廊中,用身边的先进人物教育引导群众,群众做有样子,学有榜样;先后在公共场所制作了中华美德、二十四孝图、家庭美德等展板,群众在茶余饭后散步消闲时,就能观看展板内容,受到教育。2011年上半年,社区党支部又专门腾出房屋,购置了近3000册图书,开放了社区图书室,购置器材,成立了腰鼓队和秧歌队。每天白天,一些有时间的居民在图书室中看书读报,增长知识;每天晚饭后,社区中许多居民纷纷聚集到社区文化广场打起了腰鼓,扭起了秧歌。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亦或是生活工作中的不顺,在一打一扭中得以化解,欢乐、祥和的气氛笼罩着社区,人们奔富裕生活的信心更足了。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上半年,中卫市就争取和自筹资金229.5万元,解决了市区7个社区的办公场所问题,为13个社区配备了自动化办公设备,拓展了社区服务功能,在物业管理、调解纠纷、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在60个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筹资124万元,在18个农村社区开展了标准化社区建设和黄河金岸示范社区创建,增设了一些文化体育设施,让文化广场承担起了群众活动和健康身心的双重职责。这些举措使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为和谐中卫、富裕中卫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村容村貌:新农村新气象新感受

几年来,中卫市委、市政府一方面抓特色农业经济,强化农村产业支撑,想方设法让农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2004年至今,形成了枸杞、硒砂瓜、设施蔬菜、沙漠农业等特色产业。2010年枸杞种植面积累计达到34万亩,设施蔬菜达到24.7万亩。2010年,沙坡头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10万亩,中宁县建成了全区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海原县建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全市442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特色农业、产业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改变农村“肮、乱、差”的环境,从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入手,着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2010年,全市改造农房10550户,建成“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1936户,综合整治旧村庄57个,并配套建设了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看到昔日房前屋后的垃圾没了,新建的房子漂亮整齐了,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一夜间变了样,沙坡头区宣和镇永和村村民魏永军高兴地说:“村容村貌整洁了,农村住着也舒服。”

迎水桥镇夹道村紧靠腾格里沙漠边缘,包兰铁路穿村而过。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近900户3600余人。在新农村建设中,夹道村依托位置优势,走“渔业强村、旅游兴村、生态立村、特色产业富村”的发展之路,联合广厦房地产公司,建起了年处理畜禽粪便1.6万吨、生产生物有机肥5000吨、产值380万元的中卫芳香植物有限公司生物有机处理厂,抓住机遇,创办了马场湖、高墩湖两个旅游度假村,办起了一座千头奶牛场。2010年,仅鲜鱼产量全村就达到1300多吨,来自渔业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2010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了9836万元,村队集体经济实现纯收入20.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986万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上的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走进夹道村记者看到,村部门前的柏油马路横贯村庄南北,马路南头西侧一排排红砖民房整齐敞亮,马路两侧新安装的百余盏太阳能路灯美观漂亮,位于夹道村四组的村部门前的广场足有四五个足球场大,几个小孩正在广场边的健身器材上玩耍。广场北侧的民房着实让我们羡慕不已:每户一个小院,每院四五间砖混结构的平房,落地玻璃窗、全封闭的玻璃门廊,宽敞明亮又气势不凡。

采访中,我们遇到了在广场西北角凉厅中休息的一位老人,他就是有60多年党龄、今年已80岁、担任过1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张万仓老人。

说起夹道的变化,张万仓老人激动不已。过去,村上主要种粮,群众收入来源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现在,政府号召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支持劳务经济,农民来钱的路子多了,村上也有了大变化。“几年前,村里人住着土房子,睡着土炕。现在家家住的都是砖瓦房,村中的主干道和各家的院子都修成了水泥的,道路两旁装上了不用电的路灯,条件赶上城里人了。不说别的,就说这眼前的广场吧,前年修好了这个,过几天铁路北边的广场修好了也能用,到广场上走走看看,我们心里也畅快。现在,我每月都能领到100多元的高龄补贴和300多元的入朝参战人员补贴,400多元的收入,吃个饭喝个茶足够了,天气好的话,我天天都会来广场边坐坐,晒晒太阳,扯个闲话,知足了。”当记者问张大爷有没有收看胡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时,他不仅能说出许多中央领导的名字,还声音洪亮地说:“胡总书记的讲话我们看了,书记的话讲得好,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我们过好日子的劲头更足了。”昔日依沙小村落,今天塞上新农村。夹道村的变化正是中卫市城乡巨变的一个缩影。

制度创新:享好权利更要尽好义务

沙坡头村滨河镇南关村位于沙坡头区中心,辖区四面环路,商业网点密集。多年来,南关村村党支部坚持“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引导村民发展第二三产业。全镇570户1800余人,2010年,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村民就达到了504户近1000人,占总人口的77%。2010年,南关村实现社会总产值近2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3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380元。村集体有了钱,为群众办实事也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南关村,种地不用交水费,哪家有丧事能领到2000元的补助,哪家有学生考上学也能领到1000元的奖学金,各家的物业费统一由集体支付,从2009年开始,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领到100—220元不等的高龄补贴。与此同时,村上还从建立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入手,2010年3月,经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决定从集体企业某企业2500万元注册资金中拿出30%的股份,为群众每人配置4218份,每年以不低于10%的收益率向群众分红。群众得到了实惠,同时,村风、民风建设也有“硬抓手”。“做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搞好村务管理,难点是民风建设。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得到实惠,但更重要的是引导群众尽好义务。”南关村党支部书记林建国的说法很有见地。为了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村党支部在出台《南关村福利分红管理办法》时,将村风民风的好坏与群众的经济收益捆绑在了一起,将群众遵纪守法、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支持村上重大项目、村民邻居和睦等内容列入分红管理办法,规定凡违反分红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都要从分红中扣除一定的收益金。为了保证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建立了福利分红监督台账,另一方面,建立村民代表监督小组,负责村民违规行为的收集、评议、通报和登记。这一措施,把民风建设内容落实到群众的日常言行上,民风建设内容群众看得见、能接受、做得到,大大提高了民风建设的质量,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四大工程”:人文中卫呼之欲出

“自建市以来,中卫市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190元,2010年达到了13980元,农民人均收入2005年只有2537元,2010年达到了4439元,社会总产值2005年只有65.08亿元,2010年达到了169.23亿元。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类道德实践、文明创建、文化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民风建设有了新的提升,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中卫市的民风建设还存在观念陈旧、法规意识淡薄、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薄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讲科学讲文明讲诚信的氛围不够浓等问题。加快中卫市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也需要良好的环境,党风是环境,政风是环境,民风更是环境。”中卫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秀岚的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开展民风建设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为了将民风建设落到实处,中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大讨论”,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群众对民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民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吸收了4000多条意见建议,九易其稿最终形成,这些数据,反映的是中卫市干部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抓好民风建设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感。

《关于加强民风建设的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将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开展文明创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健全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等17项内容概括为“四大工程”,即,实施“法治教育、文明新风培育、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基层民主管理”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风气明显改进、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民主管理明显加强目标”。同时,方案确定了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和落实单位,明确了责任。为了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委还将民风建设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认定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以促进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目前,民风建设宣传教育、民风建设知识竞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现场会、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评选、民风建设专题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正在有序开展,民风建设已全面铺开。

不久前,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在中卫市调研时,对中卫市的民风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好的民风就是一个地方最好的名片”。中卫市的民风建设从创新良好的法制环境建设、创新文明发展环境建设、创新城乡面貌建设、创新基层民主政治环境建设入手,推动了法制化工作的进程,也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我们相信,在中卫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中卫市的民生建设、民风建设必将取得令群众满意的效果,一个“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奋进思变、淳朴向善、理性包容”的人文中卫,将与沙坡头、杞乡、花儿一样,享誉天下。

(原载于《共产党人》2011年第1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