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昌长相忆

广昌长相忆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车继续向前,下午5时抵达宁都县委招待所。这次赣南行,除了重返故地外,邓小平最关心的是生产和百姓生活。来到广昌,邓小平就是想去广昌保卫战主战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广昌境内的战斗、战役上百起,其中最为惨烈的三次战役之一的广昌保卫战,红军牺牲了5500多人,占当地参战红军总数的五分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初有一部电影叫《翠岗红旗》,由著名演员于蓝主演,讲的是解放宁都翠微峰的故事。邓小平重返宁都那天,本想一游这处胜景,可惜当时还未通车,只能抱憾。

邓小平与卓琳离开瑞金前住宁都,途经大柏地。

1929年2月10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在大柏地取得了伏击战的胜利,消灭了尾随的国民党两个团,俘虏了800余人。

邓小平和卓琳停车,在战斗遗址前伫立良久。

1933年夏,毛泽东以战役为题写了一首词《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在宁都瑞金交界处的葛藤,宁都县公安局的警卫人员迎接邓小平一行。小车继续向前,下午5时抵达宁都县委招待所。县党政军领导王福生、肖修竹在门前等候。

宁都位于赣州市东南部,至今没有通火车,交通闭塞,以前称之为宁广石,即宁都、广昌、石城,是赣南东部屏障,与福建交界。中央苏区时与福建、浙江连成一片,叫闽浙赣根据地。邓小平对宁都的记忆是苦涩的,悲愤的,邓小平在这里挨过批斗,在这里下放农村“劳动锻炼”,就像下放到南昌新建拖拉机修造厂劳动一样。

尽管宁都给邓小平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这次重返故地却不是寻找致伤之处,而是伟业新篇。

黄陂是宁都县闹革命最早的地方,也是苏区红军反“围剿”的重要战场。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总部移驻黄陂以北的小布村,在小布成立了中共苏区中央局和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1931年2月下旬,毛泽东、朱德、项英等率领红军总部和苏区中央局等机关,从小布再次进驻黄陂的山堂村,做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准备。

第三次反“围剿”期间,红一方面军向驻守黄陂的敌军毛炳文第八师发起突然猛攻,仅一个半小时就歼敌4个团,毙伤俘敌军5000余人,缴枪3000多支。

汽车卷着黄尘疾驰,9点半到达黄陂墟。转道去观音村和山堂村,参观毛泽东旧居;之后到丁家排,参观朱德总司令旧居和红军总部旧址。黄陂周围绵延起伏,崇山峻岭,层峦叠嶂,莽莽苍苍。邓小平当年虽然没有亲自参加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役,但对毛泽东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十分敬佩。重返宁都,回想鏖战当年百感交集。回到黄陂墟公社会议室,照例是汇报,大家都掏出了汇报材料准备照念。

邓小平连忙制止,说:“我问你答,不要照本宣科。”邓小平提出一系列问题,宁都管辖多少公社?黄陂有多少户?多少人?多少土地?亩产多少?机耕面积多少?有几台拖拉机?标准台有几台?电力照明多少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少?陪同人员一一回答。公社的同志搞不清什么叫“标准台”,也不知如何回答。邓小平耐心地做了解释。座谈中,他没有做更多的评论,只是将那些令他失望的数字,默默地记在心中。

这次赣南行,除了重返故地外,邓小平最关心的是生产和百姓生活。如果说井冈山之行,他出言慎之,不以调研为主,这次赣南之行,他已经是在十分明确和认真地了解和研究问题了。他知道,他的“问题”基本上算是解决了,政治上的复出已指日可待。如果复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了解情况。此次赣南之行,就是调研,就是求实,做到心中有数。

公社领导想让邓小平夫妇品尝一点本地土特产,特从小布买了金橘、芝麻片、花生糖、兰花根、鲜红薯丝团等当地做的糕点。邓小平拈起一块芝麻片,尝了尝,说:“这个东西做工精细,又薄又脆又甜。卓琳,你可以吃点。”卓琳尝了一片,赞许说:“确实很好吃,买点儿回去给我们小孩尝尝。”

小布的金橘,鸽卵般大小,金黄金黄。邓小平尝了一个,说:“这个橘子好漂亮,好看又好吃,也买点儿回去给小孩尝尝吧。”邓小平拿起黄陂的油炸鲜红薯丝团,问:“这是鳙鱼头吧?”陪同人员说:“这是用鲜红薯切成丝拌淀粉油炸制成的”。

邓小平咬了一口,说:“啊,好吃!”走时,黄陂公社送给邓小平20斤小布金橘和两小包芝麻片。

邓小平说:“卓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推让了好久,拗不过卓琳,钱,还是收了。

返回县城路上,顺路到七里村参观了原中共江西省委旧址。邓小平说:“李富春是当时的省委书记。我在会昌任中心县委书记后,曾经被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还没到职就被免掉了。”对于旧事,邓小平的回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历史就是历史,不可以改变,也不可以有所沉湎。

时间还充裕,邓小平问:“你们这里是不是有个斜面寨?苏区时,红军攻了好久才攻下。”

“是有一个,离县城10里地。”“斜面寨”又叫“翠微峰”,奇峰壁立,耸入云天,十分险要,是宁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

“能不能去看看?”邓小平问。可惜那里不通车,邓小平遗憾地说:“好,好,不去看了。”不去翠微,就去集贸市场,随行人员怕出意外,又未遂愿。

下午,广昌县革委会副主任邓大德到宁都县城迎接,邓小平夫妇按原定计划,离开宁都,前往广昌。

12月12日下午三点抵达广昌。

广昌,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1934年4月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曾经在这里激烈拼杀。

由于“左”倾领导者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与强敌正面交锋,结果,尽管红军将士英勇作战,广昌最终还是失守,红军伤亡惨重,国民党军队长驱直入。当时邓小平任《红星》报主编,对北大门的战况了如指掌。几十年后,对此还记忆犹新。

广昌留在后人的记忆里,一是莲乡,盛产白莲,十里荷香。二是毛泽东的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首词是1930年2月写的。

1930年1月红军实行了战略分兵转移,翻越武夷山在广昌东韶胜利会师。这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通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月,解放了会昌、万安、永新、永丰、乐安、南丰等县,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然而,几年后,大好形势很快遭到“左”倾冒险主义的毁灭性打击,中央苏区断送在他们手中。

来到广昌,邓小平就是想去广昌保卫战主战场。他说:“过去保卫广昌的时候,很想来广昌,没有来成。今天我来了,了结了我很多的心愿。”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广昌境内的战斗、战役上百起,其中最为惨烈的三次战役之一的广昌保卫战,红军牺牲了5500多人,占当地参战红军总数的五分之一。时任红三军团10团3营代理营长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回忆广昌保卫战时说:“飞机炸弹来了,根本没地方躲,大家躲在地下……躲不了,(炸弹)太多了,死了很多人。”

第二天,邓小平来到万年亭战斗遗址。

万年亭是广昌县高虎脑南大岭夹山坳公路旁的一座古凉亭。

1934年8月5日至7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在高虎脑顽强抗击国民党军6个师十余次的轮番进攻,毙伤敌4000余人。战斗中,彭德怀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座古亭里,当时邓小平对高虎脑战斗十分关注,在《红星》报上曾连续编发3篇专稿发表,高度赞扬高虎脑战斗中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精神,介绍了红三军团在高虎脑战斗中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

遭炮火毁坏的万年亭至今未修复。邓小平感到十分遗憾。

博古、李德是怎样瞎指挥广昌保卫战?红军战士又是怎样浴血苦战?邓小平希望后来者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另一个主战场是沙子岭,现在叫长生桥,往抚州方向,距广昌县城7公里。

这里是中央苏区与白区的分界线。1931年5月27日第二次反“回剿”广昌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到此宿营。毛泽东就住宿在清水村的邱家祠堂。站在岭上,北望绵延起伏的群山,身后是中央苏区,邓小平又一次感慨地说:“在苏区时,几次想进广昌都没成,今天总算进来了。”

话到此处,邓小平问陪他的邓大德:“你姓什么?”

邓大德答:“我姓邓。”

邓小平诙谐地说:“啊,是老华,老华。”(“老华”即同姓的意思)接着又问,“叫什么名字?”

“叫大德。大小的大,道德的德。”

邓小平笑了起来:“你‘大德’,我‘小平’。”

邓大德连忙说:“您是老前辈,老首长。”

他请邓小平夫妇在广昌多住几天,卓琳解释说:“我们要服从中央的安排,不多住了,明天就走。”

广昌是邓小平赣南之行的最后一站。参观沙子岭战场遗址后,他就离开广昌,前往抚州。

邓小平以“大德”、“小平”这常人之言,平民之语,开创了平民化的语言,告别过去宏大、无根、口号式的话语。一次普普通通的对话,孕育了一个时代对一个老人的问候:“小平你好!”

赣南行进入了尾声。

伏尔加驶出了中央苏区北大门,小平难忘广昌,广昌难忘小平。

赣南行历时10天,行程两千多里。赣南百姓感受了邓小平把几十年来对老区人民的思念洒在当年自己战斗、工作的红土地上,尽管他当时的身份不明朗,赣南老区人民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向这位老战士表达了敬重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