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梓林
2015年10月13日,北京大学公益讲座走进了第500场,与深圳的第100场重合,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为纪念第500场,当代中国出版社紧赶慢赶,终于在国庆节前夕,出版发行了《我们共同走过》系列丛书的前三册:《诗与远方》《春潮如歌》《修行笔记》。能为北大公益讲座的成长留下一批文字,并将这三册书作为第500场的礼品,我和唐岚、庞坤三位作者都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
唐岚为这本书做了前期最琐碎的收集整理工作,全部的素材足足有25万多字。从11月4~19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开始着手编辑这些文字,从中遴选出13万字,汇集成这套丛书的第四册,并拟定这样一个书名:《繁星点点——拥抱更好的自己》。
北大公益讲座虽然是“无组织、无纪律、无收入”,但志愿者“聚起来是一团火,撒出去是满天星”。借助了微信和网络,大家的心其实很近,交流无成本,分享有收获,都是为了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繁星点点》的题中之意。
在这册文集中,每一位志愿者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用真实而朴素的语言,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北大公益讲座“以修正自己为目的,以帮助别人为途径”的特殊公益形式,为有缘人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快乐的道场。正是这样一片星光,互相照耀,互相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平台其实是自己的需要。这份相信就像一扇门,一旦打开,所有的付出,就会从甘愿变为享受,而享受付出,才会有持续的动力。从这本文集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抱团取暖,在前行的路上,不再孤独,不再纠结。这也是北大公益讲座走过500场最大的收获。
我们不会忘记:北大公益讲座的第一个百场,用了500天;然后,接下来的200场,我们用了700天,平均三天半一场;从第301场到第500场,只用了500天,平均两天半一场,曾经还达到过一个月开讲21场的最高纪录。
一路走来的坚持,印证了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我们这个社会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北京777志愿者陈珂学长,是一位有着丰富舆情工作经验的专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非政治、非宗教,宽厚、包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蔡元培时代北大最宝贵的传统,也是北大公益讲座的安身立命之道。”这些年,正是因为我们坚守了这些最宝贵的传统,北大公益讲座才能活到今天。所以,志愿者在公益路上共同坚守这些原则精神,何其重要!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更好的明天。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非政治”?因为我们不懂政治,政治是一门学问,政治是一门艺术,政治是一种社会担当,是人类社会的专业分工。我们自知没有那个本事,我们只是接受社会分工,从做一个本分的公民开始修行。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非宗教”?因为我们对宗教知之甚少,也没进行过深入研究,更别说得道,所以,也不愿意卷入宗教之争,只是坚持这样一颗初心:愿意为每一个接受我们课程的生命服务。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非灌输”?没有智慧,做公益,可能适得其反。因为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是为了修自己,顺带给人一点“莫须有”的帮助,所以,要放下自以为是,绝不苛求于人,也不强加于人,一切只讲随缘顺便。
北大公益讲座的志愿者,都在第一阶课程中看过电影《宇宙旅行》,我们是一群从银河系回来,已经懂得谦卑的明白人,任何狂妄,任何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优越感,都是自以为是;任何想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想法,都是颠倒梦想,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正如《金刚经》所云:“生知:诸法缘生,未见本性,逐相而转,迷而不觉;佛知:缘生性空,有即非有,当体即空,觉而不迷。”
我们不会去抱怨屋子有多黑,因为我们相信,太阳明天还会照常升起,即使太阳出来了,还是没有看到光,我们仍然会问问自己:有没有能力打开一个小洞,让阳光照进来;而且只要心中有光,即使失明也能见着太阳,因为太阳一直都在。
我们只是愿意成为一支蜡烛,我们知道自己并不能把整个屋子全部照亮;我们只是愿意送给这个世界一束微弱的光,以示光明真的存在,这已经很好了,已经不枉此生了。
这就是北大公益讲座为什么提出“非政治”“非宗教”“非灌输”,并坚持“光而不耀”“默默前行”“低调做小”的理性思考。也是今天以及今后,保证我们能够安全并平稳地继续走在这条路上的自我约束。
常常有人会问:“为什么北大公益讲座‘无组织,无纪律,无收入’,却能坚持数年?‘不做广告,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接受捐款’,还能健康成长?”这是因为我们有“文以载道,美文传道,以文修身”的“三文主义”。而志于求道,乐于美文,文质彬彬,是志愿者的一种精神追求。
志愿者的“以文修身”,其实是一个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过程。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实现这种精神追求。因为,以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享受具有人文精神的生活,其实与金钱和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与文字打交道,成本很低。记得在四十年前,我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时候,一张纸,一支铅笔,就可以“以文取乐”,何况现在,大家都有了手机和微信,写下人生的真实感悟,与人分享,确实是一件不难的事情。
让志愿者与文相伴,在分享中提升文化品位,找到自信,找到人文意义上的快乐,是北大公益讲座课程之后的延伸服务。而这种服务,其实是不需要金钱的,需要的是心,是那份对文字有偏爱并乐此不疲的精神状态。
谨以此文,感谢所有在手机和电脑上敲击键盘写下心得的全体志愿者。
是为序。
2015年12月8日
写于北京朝阳区北纬40度寓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