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生活质量,贵在心态

老年生活质量,贵在心态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伯益指出:“在现实社会中,常有社会地位很高、经济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经济条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他们的差别在于心态,在于会不会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曾看过一本《养老,你指望谁》,书中列举了现在社会上的多种养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亲属、保姆、组织、社会等,分析结果认为,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秦伯益认为:“有些人在位时叱咤风云、志满意得,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骚满腹,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点,没有及早为老年生活作好准备。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准备,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秦伯益指出:“在现实社会中,常有社会地位很高、经济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经济条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他们的差别在于心态,在于会不会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秦伯益强调:“分外之物不需要。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学校墙报上有一则佛教故事。两小僧与众僧友一起坐地修炼,忽儿来了一桃贩,乙僧与他僧起立观看,甲僧端坐不动。俄顷又来一枣贩,乙僧等又起立观看,如是者三。最后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无成。乙问甲:‘在外界诱惑面前你为什么能坐得住?’甲答:‘我们本来都没有想在修炼时吃桃或枣等什物,它们来了,我并没有觉得需要它们。我和你的差别只在于我在这些分外东西面前能够说我不需要。’”秦伯益强调:“好一个‘我不需要’!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我就想要。学会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尤其是老年人,还是应该提倡不慕荣利,不相攀比,发挥个性,‘自己过得好,就是好’。”秦伯益认为:“功利思想不该有。‘几十年如一日’,‘活到老,干到老’,还要‘老当益壮’。这些口号,原来的精神虽然是积极的,在革命和建设的某些时刻也是需要的,但不科学、不实际,于老人无益。世界在变,自己也在变,怎么能‘几十年如一日’呢?老了自然要衰,怎么还能‘壮’,而且‘当益壮’呢?”秦伯益指出:“年富力强的被闲置,花甲古稀之年扬鞭奋蹄,这决不是好形势。1998年《东方之子》采访我,我说了一段话:‘新老交替是正常现象。只有蜀中无大将时,才不得不再请老将廖化作先锋。佘太君百岁挂帅,那是一个悲剧,不应该这样的。国家命运不能总依靠在一两个老人身上。’节目播出以后,社会反应还是认同的。过去很多革命口号其实是很功利的,应该科学地审视。尤其老年人,不必再受此束缚,苦了自己,烦了他人。”秦伯益还认为:“过于自苦不必要。我们这一代人在长期的革命历练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很可贵。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我们总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外国人则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中国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平安无事。看来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为他们担心。”秦伯益表示:“我现在收入的大部分用在旅游和买书上。有些节余,也量力做些社会公益事情。我给孩子们留下了江南古镇上常见的一副对联:‘世上数百年老家,全在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秦伯益特别强调:“人走茶凉不奇怪。有些老年人常留恋过去‘过五关,斩六将’时的辉煌,叹惜当下空怀壮志,力不从心。我看大可不必。”“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干时全力以赴,废寝忘食,义无反顾;不当干时全身而退,戛然而止,飘然而去。不要当干时懒散拖沓,不当干时又百般留恋。有些老年人常沉湎于过去前呼后拥、迎来送往的热闹场景,叹惜现在门庭冷落、寂寞空灵,‘人一走,茶就凉’,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有说不完的苦恼。我看也大可不必。”“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他用。能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注释】

[1]节选自萧振禹,《养老,你指望谁》,改革出版社,1998年。

[2]节选自秦伯益,“老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健康时报》,2011年12月15日(记者刘永晓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