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座茶香弥漫的小城

一座茶香弥漫的小城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30年代,勐库镇春季货物交易会,万商云集,这里是双江茶叶输出中心。在双江刚刚设三级县的那些年,勐库的经济远远比勐勐好。今天的勐库,真的因为茶而变成了著名的茶叶小镇,村里家家户户做茶,镇上数百家人在卖茶。从双江县城驱车到勐库镇有26公里,一进勐库镇,路两边都是各种茶庄,其中许多家打出了古树茶的招牌。


20世纪30年代,勐库镇春季货物交易会,万商云集,这里是双江茶叶输出中心。茶叶从这里运往缅甸果敢、腊戌。从云县经下关到拉萨,经施甸、腾冲到缅甸,从景谷出去,往宁洱走,便与思普大道相连。按照临沧本土名士彭桂萼(1908年-1952年)所记,原来的大雪山是有路可走的,从勐库到邦骂村,过雪山,到耿马县勐撒镇。

周琼在《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一书中的研究表明,一个地方瘴气的形成,与一个区域河流众多,昼夜温差大有着莫大的干系。勐库正是这样的区域,与瘴气有关的往事许多老人历历在目,每个村寨都会有人因为瘴气而死于非命。外地人虽然谈瘴色变,所谓“要收勐库茶,先把媳妇嫁”,但这里的优质茶还是吸引了许多不怕死的人前来交易。

24538

大雪山野生蘑菇

20世纪30年代,彭桂萼在《双江一瞥》里说,勐库销售的茶叶每担要交3元的消费税,肩挑马驮的茶农、茶商卖的茶叶款每年高达20万元,而其他所有商品加起来的销售额仅在10万元左右,由此可见茶叶对双江经济的贡献。那个时候,双江县设立不过10来年。当年的双江县,其他货币不流行,茶与盐块这些常常都被拿来用作一般等价物,而竹筒则是常用的度量衡工具。

双江县的勐库坝与勐勐坝的常居人口都是以傣族为主,他们耐热耐瘴,又善于经营,把周边山区百姓的生活日常所需都打点得令人敬佩。在双江刚刚设三级县的那些年,勐库的经济远远比勐勐好。

“茶市在城外东面的一大斜坡上,立有茅棚四五排,其简陋实不像做10数万元买卖的市场。”彭桂萼这么说,倒令我联想到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一个不足50平米的小店,做着上千万的生意。

彭桂萼很早就看好勐库,“勐库地当产茶区域之冲要,现在已成全县的商业中心,将来再能从茶叶本身改善,从市场交通各方面革新,则前途的发展是可成为今日的云县的,它将与勐勐同为双江将来的两朵姊妹花呢”。他给出的良方是“选种施肥,刈枝精制,使产量增多,香味隽永,式样悦目”。

今天的勐库,真的因为茶而变成了著名的茶叶小镇,村里家家户户做茶,镇上数百家人在卖茶。在勐库这个“锅底”,小河归一,大叶茶归一,商业归一,终于因茶走向繁荣。

2016年8月,双江雨后的天空湛蓝,空气里夹杂着一丝闷热的湿气,津乔酒店楼下的早点铺子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队。据说这是双江人气最旺的早点铺,开了十几年了,没什么变化,一如既往的口味,但是人们就是喜欢

如果从城市面貌的角度去看,双江与今天所有的城市一样,依旧是高楼,依旧是柏油路,依旧是在建的各种工地。双江变了,与所有的城市一样,老城的痕迹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喜欢如今的繁华,老人都在慨叹过去的美好,变是双江的主题曲。

从双江县城驱车到勐库镇有26公里,一进勐库镇,路两边都是各种茶庄,其中许多家打出了古树茶的招牌。同行的张扬,1993年出生在勐库,他的童年时光大都是在勐库镇度过的,他指着眼前的道路、农田和房屋说:“以前这一片都是芦苇,没有那么多房子。”在10年前,镇上几乎没几家专门卖茶的商店,而现在,他的同学们,只要是没上大学的,基本上都是在家经营茶叶生意。这些茶店里的老板,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与茶叶的故事。

如果用一种气味来形容这里,那一定是茶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