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充满感召力的决定因素

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充满感召力的决定因素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雷锋精神之所以依然充满感召力,在那么多的人物身上,在那么多的时间、场合和事件中呈现,根本上是因为人类永远需要助人为乐:无论国家多么强大,总有紧急的关头;个人无论达到如何的富裕程度,总有困难的时候;在要紧的时候,向急需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永远是社会的期待。“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理应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进一步弘扬。

三、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充满感召力的决定因素

雷锋精神之所以依然充满感召力,在那么多的人物身上,在那么多的时间、场合和事件中呈现,根本上是因为人类永远需要助人为乐:无论国家多么强大,总有紧急的关头;个人无论达到如何的富裕程度,总有困难的时候;在要紧的时候,向急需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永远是社会的期待。

“助人为乐”意味着个人走出“小我”的本位,融入社会,向世界敞开胸怀,无论他人有事还是国家有难,只要力所能及就奉献自己,最大限度地去履行社会责任;“助人为乐”意味着走出斤斤计较的盘算,不求任何形式的回报。只要对公众和他人有益,回报已在其中。助人带来快乐,快乐让人们更乐于助人。

不同的时代,对快乐和幸福的理解可能不同,但有一种快乐是相通的,它穿越千年而亘古不变且历久弥新,那就是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中收获的快乐,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越这种高贵的情感。今天这个丰裕的时代,我们有很多可以获得快乐的手段,获得一个奖品会快乐,得到梦寐以求的名包会快乐,吃到一顿大餐会快乐,得到名人的签名会狂欢尖叫。可这些可以用钱购买的快乐,都是浅薄并短暂的,短暂到甚至只能称之为“快感”。物质的丰富,掩饰不住我们内心的空虚和对快乐的贫乏。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最大的快乐,绝不是坐拥亿万家产而产生的那种富可敌国感,而是捐赠和散财产生的幸福感。

所以,今天,我们重提雷锋精神,很大程度上不是去救助和拯救别人,而是拯救我们自己,寻找我们丢失的心灵钥匙,找回那种让我们充实、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快乐的高贵情感。我们倡导向雷锋学习,是追寻一种达至快乐的心灵钥匙,追寻那种快乐的情感。

雷锋是快乐的,学雷锋也应该是快乐的。我们学习雷锋,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快乐这不是拙劣的绕口令,而是关于快乐的哲学;学雷锋不是一种道德负担,不是由外而内的强制律令,而是我们内心的追求;学雷锋并不悲情,而是一门关于快乐的学问;学雷锋并不崇高和神圣,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一种平凡的生活。

“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理应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进一步弘扬。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建成,社会生活三个主要领域——市场、政府和公益慈善业已经形成的今天,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大大增加之后,我们需要在继续大力开展雷锋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创造更加有利于雷锋精神深入人心的条件,建立更有利于实现“助人让人愉悦”的机制。

第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让更多有能力的人以自食其力的方式,解决自身问题,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要严格履行政府职能,落实法律规定的公共责任,在财政可承受的限度内,扩大对公民特别是困难人群基本权利的覆盖,提高保障水平。

第三,要借助现代公益事业的理念、组织、规则和技术,针对达到一定数量的社会救助需求,科学地搭建工作平台,提高组织化程度,建设志愿者队伍,建立慈善基金,开发公益项目。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公众内在的助人心愿引入制度化的渠道,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助人行动中来,让雷锋精神之光更加灿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