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雷锋勤俭节约

学习雷锋勤俭节约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奢侈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在建国初期,雷锋同志用自己一生的践行,来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勤俭。我们必须要谨记雷锋勤劳节俭的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即使我国将来进一步发展了,综合国力更强大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仍然不能丢。

一、学习雷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勤劳节俭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论语》中就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其中“俭”就是节俭。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节俭在内的五种品德,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墨子也极力主张要在衣、食、住、行、丧葬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节约符合“天德”。奢侈浪费就是“亏夺民衣食之财”,侵害别人的生存权。《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奢侈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经历苦难之后能够再次屹立于世界之林,就在于我们民族的坚韧性、适应性还有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正是由于这样的民族特性使中国人能够在艰苦的竞争环境中延续下来,至今仍旧充满了活力。在建国初期,雷锋同志用自己一生的践行,来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勤俭。在部队,他努力钻研开车技术,总结出了一套汽车省油的经验,在工作中为国家节约开支。与此同时,他还学会了汽车的维修保养,将自己捡来的各种废弃零件清洗干净,如果还能使用的就继续使用,从不浪费部队上的一颗螺丝钉。

中华民族是一个在不断的苦痛中成长起来的民族,造就了其勤劳节俭的民族特性。中华民族很早的时候就明白了勤劳节俭可以使个人和国家渡过难关,躲避灾难。《易经》里说,“君子以俭德避难”,也就是说君子要通过俭朴勤劳的德行来避免危难的事情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都极力倡导勤俭而摒弃奢华,从而达到了富国强兵、称雄六国的目的。西汉文帝躬修节俭,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等开国明君,也都是以勤俭治国,才会开创历史上中国辉煌的局面。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一个兴盛繁荣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民勤劳的社会,更是一个懂得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社会。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目前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了,物质条件比过去改善了,但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全体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决不能盲目自大,奢侈无度。我们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我们必须要谨记雷锋勤劳节俭的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即使我国将来进一步发展了,综合国力更强大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仍然不能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