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脱俗 笔如神助——记著名书法家李鹤年先生
文 萱
笔者虽久居京城,但对津门大书家李鹤年先生却不陌生,每见其风流蕴藉、超凡脱俗的墨迹,都要品味再三,暗自称奇。
近日,笔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李先生。李老果然气质不凡,他谈吐文雅,满腹经纶,于书法、金文、经史、古文无所不通,令笔者骜叹不已。
李鹤年先生1912年出生,祖籍绍兴,世居天津,5岁即随叔祖海楼公习学书法。18岁正式拜天津老一辈书家孟广慧为师。孟先生不仅以一手华美的隶书饮誉全国,同时精于鉴赏碑帖和古人字画。李老在从游的十几年间,悉心求教,广收博蓄,书法功底愈加深厚。20岁时,他又从著名金石学家王襄学习篆书。1935年,李老在南开大学就读时,有幸结识被行家推为“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的吴玉如教授,追从吴老学习书法、经史、古文、音韵学达40年,被公认为吴派传人。经名师教诲和将近60年的不懈追求,李老在书法上取得了博大成就。他遍临百家碑帖,悉心研习,认真揣摩,因而各种书体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他描摹的历代名迹,亦形神兼备,以至乱真。
凡品读过李老作品的人,都为他深厚的传统功力和非凡的创造所折服。他的书法艺术将众家之长熔于一炉,从中可以看到古今名家的血派渊源,但又独出机杼,自成法度。作品既有古拙深沉、雍容庄重之美,又有清秀隽永、潇洒流走的特点,更难得的是书卷气盎然,不匠不俗,有如神来。
李老的篆隶最为世人称道。他18岁由《夏承碑》入手学隶书,此碑上承籀篆,下垂楷则,是写汉碑之最难一帖。拜孟广慧为师后,经先生点拨,隶书最为推崇,朝夕临写。他的大篆主要写《毛公鼎》,小篆则源于邓石如,但又不囿于邓公窠臼。在邓石如不太讲究的地方,则借鉴了赵之谦、杨沂孙的笔法,同时吸收了行草富于变化的结构,在用笔和结体上显得更加灵活多变。嗣后又专攻邓石如的隶书,兼收金冬心、伊秉绶笔意,其圆笔较多,参以北碑方笔加以变化。李老的行草,直接取唐人神韵,飘逸险绝,秀而不媚,书卷气跃然纸上。其楷书从欧、虞、褚入手,对隋《龙藏寺碑》用功最深,于端庄秀穆中给人以舒展、空灵之感。
李老作书善用长锋羊毫,薄纸淡墨,高捉管,用笔或轻或重,用墨或浓或淡,立体感十分突出。行家们认为,李老的书作品格优美,结构考究,相同的字和偏旁绝无重出,极富变化,诚可谓“精妙自然”,显示出大家风范。
近年来,李老的作品常在全国各地展出,并几度赴海外参展。国内众多名胜古迹、碑林、店堂亦多请他题写匾联。1983年4月,李老作为天津市唯一的代表应中国书协及兰亭学会邀请,参加在绍兴举行的“纪念王羲之撰写《兰亭集序》1630周年大会”,同时,他也是应邀在会上当场挥毫作书的十三位著名书法家之一。
李鹤年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协副主席等社会职务,繁忙的公务、创作之余,他还著书立说,已有《书法知识概要》、《蹇斋文摘》、《中国书法史讲话》、《甲骨文书法初探》等多种论著出版发行,受到中外书法界的广泛关注。
原载《华声报》1989年2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