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与朴先生畅谈——中国汉字改革
我和俄语翻译小徐在饭店等候少许,朴先生就到达了,他手一挥,非常熟悉的带领我们先占据有利桌位,我俩凑上前去握手寒暄。三人不约而同地坐在一张长桌的一头。
朴先生中等个头,带着一副深度眼镜,身穿灰色西服,见到朋友总是彬彬有礼,甚至多次鞠躬,有一种学者派头。他的父辈很早就到了苏联参加革命,可称得起职业革命家。朴先生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他精通俄语,又有英语和汉语基础,当然朝鲜语是他的母语,更是没有问题。是年50岁上下,已具有俄国公民资格。据说朴先生酷爱提问题,也很健谈,不知今天他会提出什么问题来难为别人。
朴先生说:“李女士和程先生今天下午到下塔吉尔钢铁厂驻莫斯科办事处去了,可能晚些时候才能到达,我们先喝茶聊天等候他们好吗?”
我马上接着说道:“没问题,请喝茶!”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了起来。
朴先生说:“我听李英男曾经说过,李总不但是企业家、技术专家,还有很高的文化造诣,今天我很高兴和李总面对面交谈,趁着李英男女士他们还没有来,我想提一个文化领域的问题,不知李总感不感兴趣?”
我说:“谢谢朴先生的抬举,您有什么疑问就提吧,没问题,只要我知道的,一定会认真给以回答。”
朴先生一边思索一边说:“昨天你说过,毛泽东同志主张改革汉字,在文字改革的会议上,他老人家以李立三的两个女儿学习俄语为例,三年级就能阅读苏联小说,比学习汉语能够节省两三年时间,既然领袖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什么汉字不着手改成拼音文字呢?”
我说:“毛主席谈李立三女儿的事儿,我是在1964年听华北局领导人说的,到底原话如何?现在无法考证,但是毛主席从青年时代到建国以后都十分重视汉字改革,这是大家都公认的,而且有据可查。”
朴先生说:“是的,我也看到中国报道的很多消息,但是,我总算是局外人吧!内情并不清楚。”
“这个题目很大,很难!”我停了片刻说道:“多年来我作为一位业余爱好者,在国内一直关注汉字改革的一切消息,并搜集了部分资料。近10年在国外跑得很多,参观了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也收集了一些国外资料,我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请你给予指正。”
第一,拼音文字的长处和短处。
我简单的回顾了世界拼音文字的发展史,进而说道:
“世界文明古国,如埃及、印度、希腊、巴比伦和中国,在古代都曾有过象形文字,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后来出现不同的演变。
以埃及为例,埃及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500年,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纪。它们是直接描摹物体形象的文字符号,最初的使用者主要是僧侣,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神庙的墙上以及宗教纪念物上。我们在埃及博物馆参观,都领略了那里的象形文字的美妙。公元前7世纪左右,僧侣体又演变出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草书体文字,通常用于日常公文的写作,因而称之为世俗体,但其内部基本结构并没有太大改变。埃及的象形文字经过发展,逐渐具有了表意功能,比如太阳可以表示‘天’,或者‘光明’;荆棘则可以表示‘锐利’的意思。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出现了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的‘圣书’。埃及人创造出了24个表音符号,这是目前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创造的表音符号,但还不是真正的字母文字。后来在24个表音符号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当这些字母传到希腊时,希腊人又加入元音字母,形成了希腊字母文字,现在欧洲各国的字母文字都是从希腊字母文字发展而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埃及的象形文字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古希腊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中亚、西亚和部分欧洲许多国家,希腊语对外界的影响力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欧洲各国的字母文字都是吸收了希腊字母文字之后发展而来的,最突出的是拉丁文,它是在希腊文影响下逐步演变而成。200年后又出现了一个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征服了多个欧洲国家,从而将拉丁语广泛流传于帝国境内,在帝国统治的地区,规定拉丁文为官方语言。又因天主教或基督教普遍流传于欧洲,从欧洲中世纪至20世纪初叶的罗马天主教被选定为公用语言。他们的学术论文也大多数由拉丁文写成。拉丁文在教皇推动下更加深了它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2至6世纪民众喜欢使用的、流传最广的白话文则被称为‘通俗拉丁语’(Vulgar Latin),通俗拉丁语几乎传遍欧洲。我们知道相当多数的英语词汇由拉丁语演变而来。而通俗拉丁语在中世纪又衍生出罗曼语(Romance)、法语(French)、意大利语(Italian)、萨丁岛方言(Sardinia)、西班牙语(Spanish)、葡萄牙语(portugues)、罗马尼亚语(Romanian)。16世纪后期西班牙与葡萄牙在发达的航海技术的推动下,势力范围扩张到整个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称“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也随之而沦为拉丁语系。
从古代到近代的帝国扩张规律分析,征服者总是想把自己的语言强加给被征服者,其出发点是为了达到两者之间交流,也是为了从文化上彻底征服对方。当帝国衰落后,解脱殖民状态的民族,因方言和习惯不同,把已有的拼音文字经过改革,逐步形成另一种文字,从欧亚大陆各个国家几千年语言变迁的事实,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征服者是一个较为落后的游牧民族,为了交流,进而沿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和文化,而前者会被后者同化,到头来,当征服者衰落时,他会遭遇被征服者的文化吞噬,那个跃跃欲试的征服者的民族特性还能不能独立存在?也就成了问题。在中国元朝、清朝时期也有这种情况发生,这是后话。
我们去欧洲旅游,几天之内就可以游十几个国家,除了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大一些外,如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典、瑞士、挪威都是很小的国家,为什么整个欧盟各国加起来和中国面积差不多,人口达到十亿有余,是什么原因使它分成几十个国家呢?除地理环境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拼音文字起了决定作用,虽然这些国家多数属拉丁语系,但又各不相同,由于拼音文字突破不了方言的障碍,这是它灵活和适应环境的一面,但不同地域的方言,又能改变文字的拼法,从而又派生了各地不同的文字。我们深知,语言不同,文字也不同,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
总而言之,拼音文字的最大特点是字母有限,比较好记好背,从而学习和掌握起来也确实节省时间,这一特点被广泛公认。但是拼音文字在传播中也有一定弱点,因不同地域存在大量的不同方言,在同一文字体系下,又造成变异的另一种文字和语言,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更多的国家分制。”
朴先生插言道:“你讲的都是事实,不过俄国早期提倡使用拉丁文字,后来又改为斯拉夫文字体系,不管怎么改,都归属为拼音文字。”
第二,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无间断的象形文字。
我接着谈到汉字的发展史:
“公元7世纪末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地区,被阿拉伯帝国吞并,从而以阿拉伯文字代替了古埃及文字,从此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经失传。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早期也有象形文字,当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先后入侵,逐步让拼音文字所代替,在印度半岛广大地区里,出现多种文字聚集的局面,如乌尔都文、印第安文、梵文等,印度语言到了近代最终由于长期沦为英国殖民地而被英语所代替。
据考证,人类最早创立的文字本来都是象形文字,因为帝国的入侵和国家的兼并,有多种象形文字都失传了,但只有汉字没有间断的流传下来。当今世界,有哪一个国家的人能读懂两千年前原创的诗歌、散文?人类文化中的绘画、书法、诗歌、音乐能够达到天人合一,意境悠远之美的,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无间断的象形文字,它传承着中国的古老文化。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化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共同命运的载体,尤其对于一个地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尤为重要。
中国文字是由古老的象形文字演变而成。汉字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中,从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都在向简体方向发展。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殷商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年开始)的甲骨文,距今3300年。此前陶文只认出了个别符号,还读不出一句整话来,因而还不能证明已经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或者文字。战国和秦汉时期是汉字形体大变动的时代,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皇帝颁发诏书,规定‘字同文、车同轨’,并统一‘度量衡制度’。臣相李斯领导文字统一事业,确定象形文字书写体为秦篆,也称小篆。这是中国在文化载体上的了不起的一大进步。西汉时期篆书逐步变为隶书,魏晋时期是行书和草书兴盛阶段,楷书出现的较晚,从此汉字形体才稳定下来,并集大成而趋完备。到现在已接近2000年。”
第三,中国文字改革任重而道远。
朴先生说:“中国的文字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要经过怎样的步骤?”
“中国文字改革任重而道远!”我接着说道:
“中国汉字确实存在笔画较为复杂的现象,据考证如果包括异体字,中国汉字有6万个之多,但是经常使用的不过5 000字。历史上就有过多次汉字简化过程,从甲骨文、金鼎文到篆书,从篆书到隶书,再到行草书乃至楷书,文字书写和表述方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大书法家王羲之、褚遂良、苏东坡、米芾等对汉字简化都做出过贡献。汉字自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有简化字体,只是在民间大量流传,没有被官方所认可。但在民国时期以学者钱玄同为首的众多学者提出简化字新方案,于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 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即钱玄同所编《简体字谱》中的324个字,这是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当时在戴季陶等人的强烈反对下,这些简化字没有能够得到推行,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务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让人遗憾地被迫收回废止。
1949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元老、教育家吴玉章同志写信给毛泽东同志,请示有关文字改革的问题。信中提出了文字改革的三个原则:(1)根据文字应当力求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原则,中国文字应改成拼音文字,以拉丁化的拼音为好;(2)各地方、各民族可用拼音文字拼其方言,但同时要以较普遍的、通行最广的北方话作为标准,使全国语言有一个统一发展的方向;(3)整理各种汉字的简体字。毛泽东同志委托郭沫若等学者给吴老写了回信,并提出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扫除文盲,让更多的人识字,首先大力推行汉字加注拼音法,在20世纪50年代的扫除文盲运动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依据民间相传的习惯写法、吸取中国草书中的文字写法和偏旁简化、依据中国文字构成规律,分批公布简化字方案,1964 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第一批简化字》共515个,《简化偏旁》有54个,推行后虽有各种不同反映,但效果还是较好的;1977年12月20日,《第二批简化字》共公布853个,立即遭到了各方面的批评,1978年4月,教育部发通知停止学生教材使用《第二批简化字》;7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也停止使用《第二批简化字》。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宣布废止《第二批简化字》,指出:‘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汉字第一批简化字不但在祖国大陆通行,得到人们的公认,同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也被广泛应用。
中国汉字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几十年来实际上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推行了汉字注音拉丁化;第二,实现了部分汉字简化。
毛泽东同志提倡汉字拼音化改革,但也深知‘文字改革工作关系到几万万人,不可操切从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36页。),文字改革必须是渐进的。基于这一认识,1950年6月,毛泽东对以吴玉章等人为代表的文字改革倡导者‘认为汉字可以立即用拼音文字来代替’的看法不予赞同,强调‘搞文字改革不要脱离实际’,应该‘首先进行汉字的简化’。(《吴玉章文集》(上),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664页)。他明确指出文字改革的方针是:‘汉字的拼音化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应用,同时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吴玉章:《文字改革文集》,第101页。)
总之,对于汉字推行拼音化,持谨慎态度是完全正确的。”
朴先生打断我的话说道:“看来毛泽东同志确实有远见,改革文字是一项浩大工程,尤其在人口众多、疆土辽阔的中国,取慎重态度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本人十分乐见汉字改革成功。”
第四,中国汉字凝聚强大的力量。
我接着论述了汉字凝聚强大力量,维护了中国统一的事实: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各民族之内也有多种语言、文字,如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朝鲜语等,但是占98%的人口还是以讲汉语为主。汉字是汉语的载体,由于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文字的结构一般遵循六种法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古人称为六书。中国国土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东西跨度三个时区,境内有无数高山大川,即便是临近的区域,也存在语音的差异,像粤语、闽南语离开当地到别的附近省份就很难听懂。有些地区只是隔着一条大河或隔着一座大山,彼此就很难用语言交流。我们在建国后,几十年推行普通话,至今在粤语区、闽南语地区等地还没有明显改观。但是在台湾地区,普通话倒是普及得很好。这说明一个道理,局部治理和大面积、广泛治理,不是一种功夫,更不在一个档次上。我们深知,象形文字的方块汉字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管语言的差别如何之大,只要把文字写出来,双方都能完全理解。换言之,方言不能阻挡汉字的沟通作用。这是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
第五,汉字在维护中国统一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接着谈到汉字在维护中国国家统一方面的巨大作用:
“因为有了汉字,我们的文化才得以传承和记录。中国人知道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这是民族的最大优越性,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做到这一点。举个例子,日本人从唐朝时期派大批留学生到西安学习汉文化,从那时才开始记录自己的历史,唐朝以前的历史目前还无从查起,到底日本人从何处来?祖先在哪里?虽然有各种推测,但都无法得到证实。所以有些日本人自感无根,也就缺乏一种精神底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02年,英日两国正式签署《英日同盟条约》,日本以英国为靠山,秘密划分他们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投靠德意法西斯,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从世界东西两个方向,实现瓜分世界的野心;二战结束后,日本很快投靠敌对国家美国,结成《美日安全同盟》。这一切事实表明,日本哪里有什么原则性,而是应验了中国人的一句俗语:‘有奶便是娘。’从而说明有些日本人心里总是没有底,只有私利的膨胀。诚然,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也是一个原因。
因为有了汉字,中国成为创办平民教育最早的国家。孔夫子早在2500年前就开始办学校了,而且提倡‘有教无类’。你可知道,欧洲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只有传教士和忠实的信徒才有权力在修道院学习拉丁语。
因为有了汉字,才有了书籍,书籍是文明的载体。从前,不仅日本,韩国在用汉字,在较长时期内,越南、缅甸也都学习汉字,学四书五经。因为汉字,他们接受了中国文化。韩国、越南搞拼音文字而后脱离汉字体系,那是近代的事情。
因为有了汉字,就有了文化的积累,让中国人始终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文化体系,统一的国家观念。国家统一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理念,在外族入侵面前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这个国家不致分裂。
中国人曾经历过几次近乎灭族的灾难,就像两千年前的古代巴比伦、古埃及一样,差一点被消灭。在魏蜀吴之后,至公元3世纪的晋朝时期,有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攻入中原大地,有些是金发碧眼,有些就是黄种人,后称‘五胡乱华’,以汉族为主体的广大地区百姓惨遭屠杀,中华民族面临种族灭绝的巨大危机。据说北方汉人被杀得只剩几百万人。这场灾难最终的结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没有被消灭,而入侵者一部分被消灭,大部分被同化后融入中华民族之中。
蒙古人入侵,建立了强大的元朝,北京成了元大都。
满族人,征服中原建立了清朝,北京被选为首都。
元世祖忽必烈倡导蒙古人学习汉族文化;康熙皇帝从儿时就接受四书五经教育。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两次少数民族征服者建立王朝,为了有效统治华夏大地,都不约而同的放弃本民族文化,而是采用汉字、汉语、汉文化实施统治意图。从而蒙古族、满族也就慢慢融入汉文化之中,从元朝开始蒙古地区就划入中国版图,清朝以后中国东北地区也划入中国版图,这就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无比威力,它让中国人凝聚在一起,并因它强大而无比的力量,将各个民族融汇在一起。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在欧亚大陆之间,曾有过无数东征西讨的‘英雄’,建立过很多强大的帝国。但都一个一个地成为历史的过客,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唯有中华民族,至今长存。原因就在于汉字所传承的中华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强大无比。外敌有时用武力征服一时或一地,汉字却永远屹立在东方。汉字的力量胜过千军万马,胜过刀与剑的冷兵器,同时也能胜过血与火的热兵器。
世界历史学家公认,在中国统一的各个朝代,如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一直到清朝中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由于中国封建王朝的没落和无能,又恰逢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开始落后了。诚然,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在近150年里,过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崛起。这使我们感到无比自豪。纵观整个历史,我们自信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是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的统一和强大。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的汉字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必要的简化,但是没有确切的把握和科学的支撑,绝不能轻易地改为拼音文字,那样作对于中国是一个伟大而统一国家可能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每一个改革者都要深思的,我认为这是第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朴先生插言道:“还有什么理由说明汉字的伟大之处呢?”
“计算机普及后又出现了新气象。”我接着说道:
“第二个理由是:按照现代计算机和网络发展的需要,汉语文字输入已经基本解决。将来人与网络的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步入语音直接输入的高级形式,学者们预言:世界拼音文字中,由于大量词组里普遍存在一些辅音,而这种辅音在某种情况下又不承担发音的功能,使语音直接输入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但是作为方框字的汉字,每个字都具有单独发音和代表一定含义,再加上中国有很多固定的成型短语,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量成语,所以汉语有可能成为唯一的语音直接输入的最佳文字。当然,其前提是要学好普通话。当前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除了中国强大、国际交往甚多的原因外,我们不能不看到,语音与网络的交往只有中文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每时每刻都像磁石一样在吸引着世界人们的目光。”
朴先生又沏了一杯浓茶,很和气的递到我的面前,非常感慨地说道:“谢谢李总!你胸有成竹的交谈,使我非常感动,我真的服了,没有想到,一个业余爱好者具有如此完整的理论基础,真是难得。我虽然学过中文,但是没有觉察到象形文字的汉字,对中国形成大一统的国家有如此功力。以前我想,不管什么文字,改成拉丁拼音文字总会更简单一些,殊不知其中还有这么多的奥秘。今日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我说:“朴先生不客气,这里具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有个人的学习心得,也是一种浅见,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正。我们已经聊了一段时间了,现在将近七点半,能否给李英男她们打个电话,问问她们什么时候能够来到此地。”
因为餐厅有些嘈杂,朴先生出门打电话,我和小徐安排今晚宴请菜单。当菜品还没有点完,忽然朴先生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实在对不起,今天晚上李女士她们因为和下塔吉尔钢铁厂代表谈判,确实脱不了身,今天的晚餐就不要安排了。”我接着说道:“我们实事求是吧!听从你的安排,但是饭还是要吃的,换个说法,改吃便餐好吧!我和小徐刚刚点了两个菜,请朴先生再点两个”。
朴先生马上接过菜单非常熟悉的指点着:“第一是宫保鸡丁,第二是红烧牛尾,另加一杯浓咖啡!”。我插言道:“朴先生中文说得很好嘛!”,朴先生反应很快,急忙说:“马马虎虎,有些中国话多数都能听懂,但是让我比较完整的表达,还有差距。”
朴先生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李总,见到你不容易,今天我们两人能够敞开交谈,真是高兴极了。刚才接到李英男女士的电话,明天我陪你参观红场和列宁墓,后天要去下塔吉尔钢铁厂,你看这样安排好吗?如果在你回国之前还有机会聊天,那是我迫切盼望的事。”
我马上回答:“很好,我到莫斯科来已经有过几次了,但一直还没有到列宁墓拜谒,这是一次最好的机会。争取在我回国之前抽时间再畅谈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