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琥
故事主人公:刘松寒 91岁 乳腺癌康复30年
作息习惯:年岁高了,一切顺其自然。
饮食习惯:少油少盐,蒸煮为主,禁食发物。
康复心得 : 胸怀病友,苦乐兼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几十年坚持家务劳动)。
头顶一个天,
脚踏一方土,
风雨中你昂起头,
冰雪压不服。
好大一棵树,
任你狂风呼,
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
有乐也有苦。
欢乐你不笑,
痛苦你不哭,
撒给大地多少绿荫,
那是爱的音符。
这首歌献给抗癌老英雄刘松寒再贴切不过了。
她是一位南下干部,也是一位抗癌斗士,与癌症搏斗了41年,大获成功。如今91岁的她,满头青丝,声如洪钟,目光炯炯,健康地活到了正常人的高寿。她是一位母亲,经历了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她挺过了这残酷的打击,埋藏起悲哀,继续铿锵有力地前行在人生道路上。她是一位老共产党员,肩上永远挑着责任。她是家的脊梁,是武汉癌症康复会的创始人之一和永不退休的顾问。她是一棵大树,为病友送去新鲜的氧气,伸出繁茂的枝叶,为病友遮阴挡雨,用温暖驱赶绝望,用爱点燃生活的希望。
难忘的记忆
镜头一:多年前我看北京卫视一档健康节目,节目中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在介绍我国有效治疗癌症案例时讲:“武汉有一位老太太真不简单,患癌三十多年,复发、转移三次,她都能坚强地面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仅自己活了下来,还能带领一大群癌友一起锻炼,一起康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我看到这个画面时,异常激动。全国这么多康复了的癌症病人,院长举的例子居然是武汉的刘松寒老人。我和刘老是忘年交,看到她几十年的辛劳付出得到了大众的肯定,包括许多专家对她的赞誉,真为她骄傲。
镜头二:清晨中山公园里,一位老太太正带着一群人练气功,嘴里念念有词:“吸吸呼、吸吸呼……”旁边一位围观了许久的年轻女子怯生生走上前问:“老人家,这气功能治病吗?”刘松寒:“你得了什么病啊?”答:“膀胱癌。”刘松寒回答:“可以的,先到医院治病,再参加我们的气功锻炼,你这么年轻,体质比我们老年人强,一定会好的。”女子在刘老的帮助下,经过几年的医治和锻炼,已彻底康复了。
镜头三:有一位叫喻国祥的癌友,1990年患肾癌,经过治疗后康复。2005年复发,被几家大医院判了“死刑”。医生告诉他,这种时候治疗已没多大意义,好好享受最后的生活吧。他的家人也选择了放弃。可是,刘松寒没有放弃,她安慰他、鼓励他,把他带到了癌友康复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193医院,以及东湖银龄等养老院进行治疗。喻国祥退休工资低,付不起医药费,刘松寒不仅解囊相助,还发动癌友捐助,50元、100元、200元、300元……这一帮一助就坚持了好几年,直到喻国祥又一次从阎王殿门口转了一圈回来。他说,没有刘妈妈的鼎力相助,就没有我的新生。
镜头四:2012年夏秋之交,刘松寒儿子单位一女同事在遭遇离异、独养孩子的困境时又患上了乳腺癌,其身心遭受重创,终日以泪洗面。刘老儿子代表单位探望病人时用自己母亲的抗癌事迹鼓励她,并留下了刘松寒的联系方式。这位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刘松寒。这位可敬的老人像对待亲女儿一样,多次邀请她上门,共同探讨治疗方案,教练气功并引导其改变心态,笑对人生,活出精彩。不到一年时间,这位女士简直变了一个人,病情控制了,精神爽朗,亲人和同事们见状连连称奇。现在,她们既是癌友,又是忘年交,还情同母女,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
随着刘松寒的出名,来找她咨询、求助的朋友多了许多,这之中也不乏别有用心者。她上过一些当,受过骗,但依然坚持为病友做善事。她相信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好人,坏人只是极少数,不能因为被个别人行骗就拒绝那些远道而来急需帮助的病友。就这样她一直无偿为病友服务。她那小小的家,癌症病人络绎不绝。武汉的、外地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她就像妈妈、奶奶、医生、亲人,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介绍如何坚强面对、如何治疗癌症、如何寻医问药、如何加强锻炼、如何防止复发,并且还把自己购买的书送给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病友。我就曾经带过几拨病人到她家请教,看着那些人满怀希望地来,高高兴兴地走,我也跟着享受着付出的愉悦!
被她帮助过的病友亲切地称她“刘妈妈”。她对认识和不认识的癌友的求助和咨询有求必应,从精神到物质,从不吝啬。我曾问:“您到底帮助过多少人?”她说:“从没有统计过,我尽力而为,不求回报。”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读她,我知道了什么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以前觉得这句话是个传说,是没有人能够攀登得上的精神高地,看看刘松寒,每一条她都做到了。
她信念的执着坚韧、意志的顽强刚毅、胸怀的博大仁爱,所有能用的最美好的词语都在这位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抗癌老英雄身上熠熠闪光。
斗癌的体验
1975年,年富力强的刘松寒正全身心干事业时,癌魔向她袭来,11月她被确诊为乳腺癌,术后半年又因子宫大出血做了子宫及附件全切术。处变不惊的她,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突如其来的厄运,平静豁达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以后漫长的日子,癌症又复发转移了三次,她几次被宣判了“死刑”,几次从鬼门关报了个到又回来了。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刘松寒总结自己战胜癌症的经验有四条。
1.意志坚强
刘松寒介绍了一个典型的案例:我有一个老同事,老战友,身体一向很好,四川人,在他43岁那年的一个夏天到东湖游泳,看见一群孩子在比赛,他就悄悄跟随,游泳比赛他赢了!第二天上班,肝部隐隐作疼,他自己去了医院检查,当医生看了检查报告说:“肝癌。”又问:“病人来了没有?”(因为他当时实在不像个肝癌病人)。他回答:“我就是。”医生愕然(因为那个年代,癌症就是死刑判决书,一般医生只会将结果告知家属,而不会直接告诉病人)。他被这晴天霹雳惊呆了,当天回去后他就已经吃不下饭了。他知道,肝癌是癌中之王,诊断书就是死亡通知书。他的精神崩溃了,病情随之急剧恶化,一个月后与世长辞。按照他的体质,他是有本钱和癌症一搏的,可是他却被吓死了。
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在讲座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癌症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治得好的,有三分之一是治不好的,还有三分之一是吓死的。我们身边不乏例子。借鉴前人的惨痛教训,患癌后,刘松寒首先调整了心态。她说:“无数革命先烈、战友为了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光荣牺牲。他们一天都没有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我享受到了,就是病死,我也值了。但是我不能等死,我要争取活下去,活得更有意义!”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观让她做出了“奋起抗争,决不消极等死”的选择。她积极地配合医生,努力寻医问药,常年坚持锻炼,保持乐观心态。她一次次地闯过了鬼门关,一次次地降服了癌魔。人们在感叹之余,无不佩服刘松寒老人的坚强意志与豁达的人生态度。她常说:“癌细胞是个坏东西,到处害人,既然和它打上了交道,和她斗一斗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她曾写过《与癌斗其乐无穷》、《说说癌细胞》等文章。人们盛赞她,一个多么自信而又坚强的老人!2006年,老人的女儿患肺癌,她强忍住悲痛,四处求医问药,笔者当时在北京小住,多次收到来电,打探在媒体刊登的某某医院的特效治疗情况,努力帮忙。虽然医生及亲人们都使出浑身解数,但仍旧未能挽回她爱女的生命。接着,小儿子也因病去世,接连丧失了两个孩子,对一个有病的老妈妈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在天灾人祸面前,刘松寒老人选择了坚强。她说:“我不能倒,作为一家之长,我是子女的榜样!我是这个家的精神支柱,我不能倒!”一连串的灾难面前,她没有垮掉,抹掉眼泪,依旧乐乐呵呵地生活在家人面前。
2.科学治疗
1975年11月,刘松寒被检查出乳腺癌,术后半年,又因子宫大出血而做了子宫及附件全切术。
1987年6月,刘松寒被检查出癌细胞转移至右下肺。由于病史长、病情复杂,当时的检测手段较现在落后,不好确诊,治疗方案难统一。刘松寒主动要求开胸检查,把病情查清。她坦然地对医生说:“开胸以后能把肿瘤切掉,如无法切除再关起来我也不后悔。”她又说:“如果怕万一在手术中出问题家属找你们麻烦,我就写个遗嘱,说明是我自愿请你们做研究性开胸探查的,有什么问题责任自负,与医院无关。此方案虽有冒险性,但能把病情查清,即便是我不能得救,也可以为你们积累临床经验,造福于后来人。”刘松寒表现了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思想境界。
术中她被切除了右下肺及一根肋骨。术后3个月又发现纵膈、肺门有转移淋巴结。命运又一次把严峻的考验摆在了这位癌发三度、五次手术,身体十分虚弱的老人面前。人们都在猜测,她还能像前几次那样坦然面对吗?医生为她进行了超计量放疗,疗效并不理想,因白血球已下降至1300微升。在放疗、化疗都不能进行时,所有人都认为她这次没有活的希望了。有的医生估计她最多只能活一年左右,在这生死悠关的时刻,组织和同志们的关怀,子女无微不至的护理和照顾,亲友们的关心,医务工作者和有关专家精心地治疗,更增强了她与癌症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她从心底发出了“生命重新活,一切从头越”的呐喊!在医务工作者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她结合自己与癌魔斗争12年的经验和体会,研究出一个对体质损伤较轻的五结合的治疗方案:在放疗基础上点滴当时的抗癌新药“139”、口服中药及三苯氧胺,学练有防治癌症作用的“自控气功”。
经过半年的综合治疗,不但纵膈、肺门淋巴结消失,而且体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她再一次降服了癌魔,第三次闯过了生死关。
她用与癌魔斗争40余年还较健康活着的事实证明,癌症是可以战胜的,癌症不等于死亡。
3.坚持锻炼
作为一个癌症病人,刘松寒老人在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抗癌治疗过程之后,其药物和手术对身体的摧残是不言而喻的,体质弱者可能还没熬到康复的那一天就撒手人寰了。而高龄的刘松寒老人不仅彻底康复了,还活过了正常人的平均寿命。这是我和她相识十几年一直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如今我找到了答案: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1)练气功
在与癌症搏斗的几十年里,锻炼身体也伴随了刘老每时每刻。因为年纪大了,做不了大运动,她就学习了几种气功,目的只有一个:增强体质。为了研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创编的有防治癌症作用的自控医疗气功,刘松寒自费2000多元去天津、北京参加医学院校及抗癌组织举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学习班”学习,学员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回汉后,她每天清晨五点许来到公园练习,风雨无阻,节假日不停,在坚持参加集体练功的同时,还组织癌友学练。二十余年来,经她办的大、中、小学习班及个别辅导的癌症病友有千余人,还不包括湖北省内外的(仅指武汉市的),收到了很好的康复效果。
她在与癌症斗争的实践中,于1993年撰写的论文《功医结合防治癌症大有可为》,入选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首届自控气功防治肿瘤学术研讨会并收入论文集,同年11月,该文章被武汉市科协评为优秀论文。
(2) 坚持家务劳动
刘松寒还不到60岁时,她的老伴因突发心梗离世。儿女均已成家,长期以来她都是独居。买菜、做饭、洗衣、做卫生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生活都能自理,一直到89岁。不少人都对此很是羡慕。我和刘松寒相识15年,在她家吃饭多次,她从不让我这个小辈帮忙。她说:“我这是强迫锻炼,每天忙忙碌碌,时间塞得满满的,身体锻炼了,精神也充实了。”还说:“我身体这么好,得益于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动、活动,活着就要动。”近几年,她年纪大了,也感觉上下楼吃力,但她从不因此放弃运动。她抓着楼梯扶手,借扶手的力量,一步步拉着自己上楼,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锻炼了臂力。2016年还随儿子去爬湖北九宫山。
经过长期的锻炼,她的老花眼神奇地消失了,不戴老花眼镜也能看报。有一次,武汉癌症康复会办庆典,工作人员将刘松寒安排在第一排看演出,她却跑到了最后一排,还得意地“炫耀”,“我看得清,而且在后面还能看全景呢!”2016年夏天,她随儿子攀爬湖北九宫山,不幸摔了一跤,股骨骨折住进了医院。我去医院探望,91岁的耄耋老人看报纸竟然不戴老花镜,真是奇迹!
4.“苛刻”的饮食
在长期观察刘松寒老人的生活中,我发现了她与常人不一般的饮食,总结如下:
(1)少油少盐
刘松寒一年吃不到一壶5公斤的油。她一人生活,平均每个月6至7两。少油,是她坚持的第一条。其次是少盐,她无论是“一锅烩”还是“一锅蒸”,盐放得都很少,甚至不放盐,少放点生抽。她酷爱吃杂粮,这和她是东北人,从小吃杂粮长大不无关系。她的厨房桌上放着一排瓶子,装有燕麦、薏米、红米、黑米、小麦仁、玉米渣、绿豆、红豆、百合、莲子、荞麦米等等。做饭前,一样抓一点先泡上几小时,然后用小火慢慢熬,再放入胡萝卜块、红薯块、还有青菜。常吃的有包菜、紫包菜、大白菜、小白菜、紫菜薹、西兰花、菠菜、茄子、胡萝卜、山药、荸荠等。每次熬粥都配有多种蔬菜。粥里只放很少的盐,算是有一丁点咸味。2015年的一餐饭,我记忆犹新。一个不小的锅里放着一个大碗,碗里有红薯2块、玉米2块、小馒头2个、胡萝卜2块、鱼2块、鱼丸子2个,待这些蒸好后又加入大白菜和包菜叶几片再蒸上一分钟。出锅后,2个大碗,将以上食物一分为二,青菜取出后放入一碗内,浇上一点点生抽,一勺醋,拌拌就吃。那一餐饭,既没有油也没有盐,还吃得特香特饱,这餐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不吃发物
患病后,刘松寒基本不吃发物。例如:羊肉、鸡、鲤鱼、鲫鱼、动物内脏等。她的食物基本以凉性为主,一个星期用一只鸭子加上一只脆骨放入高压锅压好,管一周。早餐:香菇、木耳、鸭蛋煮面条。午餐:桂鱼3块,或者鱼丸子3个,蒸胡萝卜、番茄、馒头,饭有了,菜也有了。下午2至3点,红枣3至5个,核桃3个,生花生8至10个。晚餐:杂粮稀饭一碗,用红豆、黑豆、红米、小米、荞麦米等。一盘菜一般是:鲜百合、西兰花、芦笋、娃娃菜、生菜、蒜苗、紫包菜、西芹等一样一点。
(3)尽量不吃冒烟的食物
刘松寒做菜一般以蒸煮为主,尽量不吃冒烟的,就没见过她吃油炸的食物,就是偶尔炒菜,油也不能冒烟。基本是蒸菜或焯水,连主食一起,或者是焯过水后凉拌。例如:素拌什锦,她把木耳、银耳、百合洗净,泡发并将木耳、银耳切碎,放进开水焯熟,再将彩椒、胡萝卜、紫包菜、芹菜等放入开水里过过取出,用少许生抽、醋、蒜泥、小葱、香油凉拌即可。她做的菜既健康,味道也不错,每天吃的种类也多,符合营养专家的要求。
顺便说一句,老太太每餐吃的量可不少,一周一只鸭、几斤脆骨、7个鸭蛋、每天至少一斤蔬菜、一斤水果,还有各种副食,这可能是她营养充沛,身体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
老太太的“养生经”是很好的,尤其是杂粮和各种蔬菜,都是很好的食材。现代人往往吃得太精细油腻,这一点应该向老太太学习,改改大鱼大肉、大烩大油的恶习。但也不要追求全素,人体同样需要动物脂肪和蛋白质,可吃各类蛋、鸡鸭鱼、牛奶,保持营养均衡。
刘松寒已91岁高龄,癌龄42年。身体状况是:耳不聋、牙没掉、头发基本没白、视力较好,在采光条件好的环境中不戴老花眼镜可以看书、报、杂志。多年来,年年体检未发现问题,血压、血脂、血糖都不高,心脏基本没问题,就是一个健康的老人。这一切都与她对自己身体的综合护理密不可分。
康复事业的不老松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财源滚滚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三十年来,癌症肆虐,患者人数激增,不仅对人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对社会和家庭也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和压力。一个人的癌症治疗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还留不住人的生命。不少病人为了不拖累家人而放弃治疗,个别患者采取了断生命求得解脱。癌症可以吓死弱者,可对强者来说则会激起斗志与其抗争。刘松寒就是这样一个强者。她在自救的同时还密切地关注身边的癌友,以一个老党员的担当积极参与组建群体抗癌组织。
武汉癌症康复会创建于1993年,刘松寒是武汉癌症康复会的创办人之一,也是参与管理时间最长、付出较多、如今还健在的老人。刘松寒坚信“癌症不等于死亡”,主张采取以心理治疗、医疗(中西医结合)、食疗、体能锻炼、生物疗法等方法综合治癌。她在经历了多年的治疗后彻底康复。再后来的几十年,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财力都奉献给了康复会这个大家庭。
关爱
这是一个奇特的大家庭,聚集着最多的苦难,也凝聚着人间最美的情感。在漫长且艰辛的抗癌岁月里,他们彼此搀扶着,鼓励着,坚持着。这个大家庭从管理者到工作人员全部由自愿者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死里逃生的癌症患者。他们的目标是:“康复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片。”从武汉市康复会的会长到各个区的负责人,他们常年不辞辛劳、没有报酬、无私奉献,匆匆的脚步永远在路上。刘松寒就是这群人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这位温和而坚强的老人心中充满了爱,无私地帮助了不计其数的病友。她以话疗,寻医求药,甚至出钱出力的方式为病友服务,留下了许多故事。
她是癌友的贴心人,对认识和不认识的癌友的求助、咨询有求必应,解囊相助,她热情的火焰点燃了那么多绝望癌友的希望之灯。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有位下岗女工,生活困难,收入微薄,身体欠佳,不幸又患上早期肝癌,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顶头风”。武汉民间俗语:越是怕出事,越是出事。该女士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刘松寒寻求出路。刘松寒用自己的斗癌经历和切身体会,开导和鼓励她用科学的办法和癌症斗争。她经济困难,刘松寒又资助她创办了一个饺子馆,还亲自带领儿子、儿媳上门无偿帮忙包饺子,使一个生活无望的弱女子又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武汉市汉阳区一位癌友何永东,1983年患鼻咽癌,1992年被诊断为鼻咽癌肝转移,1998年又被确诊为鼻咽癌放射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他于1992年认识了刘松寒,并以她为榜样,顽强投入抗癌行列。刘松寒更是时时刻刻关心帮助他,不断给他以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力量。
2010年,刘松寒在武汉银龄养老院,得知一位老军医有治疗鼻咽癌的中药制剂,她自掏腰包为何永东购买了一台雾化器和足够用一个月的中药制剂,让工作繁忙的三儿子亲自开车,一起送到在武汉市第五医院住院的何永东床前,详细介绍了中药制剂的用法。她用真情温暖着这位备受癌症折磨的病友。而她和儿子却未吃早午饭,因为要赶去上班,儿子还饿了一天。
她几十年如一日帮助癌症病人的事迹感染着周围的人,主动和她联系的病友越来越多。她本着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私地帮助癌症病友。
武汉癌症康复会的贾茹讲了一个她经历的故事。2010年春天,她的一位十多年未见面的朋友打来电话,哭诉儿子得了“母细胞脑胶质瘤”并且已经手术,不知爱子还能活多久。当她听说贾茹患癌后康复不错,特来求助。贾茹立刻想到了对她帮助大的刘松寒老师,她对刘老师说,“正值年轻力壮却得此绝症,家人愁眉不展,乱了方寸。”刘老师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关于脑癌的注意事项和康复方法,并请患者来汉亲自教他“自控气功”,还要坚持医院的规范治疗。朝夕相处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在汉治疗费用较高,患者家属想请刘老师到他家乡继续教孩子学习气功。她转达了患者的要求,刘老师一口答应。怕老人生活不便,她也陪同前往。刘老师自备播放器、磁带、书籍等物品,还送给患者一套资料。炎热的天气,刘老师一天两次教练、陪练,从不马虎,直到患者全部掌握要领为止。通过一件件小事,贾茹看到了刘老师为康复事业、为了癌友不辞劳苦,鼎力相助的高尚情操,为了病友的康复,她可以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她的这一类故事数不胜数,贾茹从心里佩服和敬仰可敬可爱的刘松寒老妈妈。刘妈妈,您是康复会的活宝啊!是我们癌友的精神支柱和榜样!
刘松寒老人把武汉癌症康复会当做自己的家,把康复会的事当做自己的家务事。她把“同病相怜”成语改为“同病相亲”,把病友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
责任
“群雁高飞头雁领,书记带我们向前走。”这是一句歌词,也是广大癌友对刘松寒亲切的称谓之一。她没有担任过一任会长,只是副秘书长和终身顾问,可她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密切关注并参与每一任会长的遴选,她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人选对群体抗癌的作用。
武汉市原经委主任冯传武任康复会第一任会长。刘松寒参与日常管理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一医院给予了大力支持,腾出一间办公室给康复会,无偿提供办公场所至今。1997年,第一任会长冯传武不幸去世,刘松寒开始寻找第二任会长。她把目光瞄准了刚刚患肺癌已出院的武汉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陈宝祥。陈宝祥当时刚刚做完手术,身体虚弱。她不顾年事已高,亲自陪陈宝祥到北京京华康复医院治疗,指导他快速康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被刘松寒一颗金子般的心所打动,陈宝祥答应了出任武汉癌症康复会会长,为武汉癌症病人的精神家园出一份力。陈宝祥任会长,刘松寒任助理,在康复会管理团队的努力下,武汉癌症康复会逐渐发展壮大,生机勃勃。
参加康复会活动的癌症病人寿命大大高于个体抗癌病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及完全康复率也与个体病人不能比拟。陈宝祥年事已高,辞职后,她又在会员中努力寻找下一个接班人。她认为公益组织的领头人太重要了,首先他必须有极大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因为作为公益组织的领导是没有报酬的。其次,他必须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一个万余人的、洒落在大武汉各个角落的群众组织,还没有多少经费,要开展那么多的活动,其难度之大,已超过创立一个大型企业。作为一个会长,只有付出,没有收入,这需要有多么高的精神境界!为了这个康复会的领头人,刘老太太可是呕心沥血,没少操劳。如今,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康复会的领头羊周桂南会长带领全市一万多会员朝气蓬勃,有声有色地活跃在武汉,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的大舞台上。康复会会员在各层领导的带领下战胜癌魔,走向康复,使得会员生存率较常人大大提高。武汉癌症康复会也被评为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先进团体会员单位”。
与癌症斗争的实践,使刘松寒深刻体会到,与癌症作斗争不能孤军奋战,病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奋斗非常重要,她在总结自己与癌症斗争的体会中写道:“我在生死悠关的时刻,曾得到过战胜癌症病友的鼓励和帮助,当我战胜癌症后,又去帮助其他病友,而被我帮助过的病友取得胜利又使我振奋精神,更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她认为:“一个生存时间长、生存质量较高的癌症康复者本身就会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有不少病友在这些故事的鼓舞下,增强了与癌症进行斗争的信心。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以癌症患者为主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自我奋起拼搏的同时,互助互爱,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同时又有广大医务工作者(有的医务工作者也是癌症患者)参加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形成一个浩浩荡荡的抗癌大军,将会更有战斗力和影响力。
刘松寒的事迹传开后,社会和癌症病友给予了她高度赞扬,有的称她为癌症患者的“书记”。
1981年,她被评为湖北省财贸战线的“优秀共产党员”。
1991年,她被评为湖北省“老干部先进个人”。
1995年,她被评为“武汉市社团先进个人”。
1996年,她被评为武汉首届抗癌明星。
1999年,她被评为武汉市十佳抗癌明星。
刘松寒老人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夕阳最美,寒松傲立!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人,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风是你的歌,
云是你脚步,
无论白天和黑夜,
都为人类造福。
好大一棵树,
绿色的祝福,
你的胸怀在蓝天,
深情藏沃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