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悠悠德远堂

悠悠德远堂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堪舆学而论,德远堂千里来龙,有如猛虎下山之势,前有三峰六秀,后有重屏相扶,又有巽峰朝对,面山虽太迫,但祖生之峻拔不怕兵卒高强;右边虽太况,但地户谨闭,一闭一泄,泄中藏人,两牢镇水,金土如童关,狮象把水口,雄雌如交锁,又如铁扇关门,乃财丁两旺、富贵双全之宝地也。当晚华一娘让出自己的床铺给扬先生睡,自己和儿子在厨房板凳上过一宿。于是唐太太向华一娘提出要认她当干女儿。

“中国景观村落”塔下村东面山坡上坐落着中国遗迹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德远堂。

从堪舆学而论,德远堂千里来龙,有如猛虎下山之势,前有三峰六秀,后有重屏相扶,又有巽峰朝对,面山虽太迫,但祖生之峻拔不怕兵卒高强;右边虽太况,但地户谨闭,一闭一泄,泄中藏人,两牢镇水,金土如童关,狮象把水口,雄雌如交锁,又如铁扇关门,乃财丁两旺、富贵双全之宝地也。知堪舆学之士一看,就知道这里确是个好地方。

塔下开基始祖小一郎公由永定金沙蕉坑里初迁大埔长教,又迁南靖边邑地马头背,后移往平和县小溪镇经商,生两子。长子光裕居小溪镇,次子光昭七岁随母华一娘回马头背樟屋坪旧址居住。母子俩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生活。有一天,一位江西地理名师扬先生巡山看风水到了马头背,彼时天色已晚,赶不到大村庄投宿。华一娘深知出门人辛苦,留他在草室住宿,杀掉家里唯一生蛋的老母鸡款待客人。扬先生看到华一娘这么热情招待他,深受感动地说:“这里山高水冷,不是久留之地,应该踏下一步,到山下鸭母坑边居住才好。”话未说完,华一娘端上一碗鸡肉放在扬先生面前,还有两碗青菜则放在自己和儿子面前,盛好饭请他用餐。扬先生一看,碗里的鸡肉只是带骨头的鸡头、鸡翅,鸡胸肉、鸡心、鸡肝、鸡肫都不在碗里,心想这农妇那么小气,用鸡骨头招待客人,鸡肉都留自己

德远堂石龙旗杆

吃。原想告诉她山下开基的具体做法的话就咽回肚里了。当晚华一娘让出自己的床铺给扬先生睡,自己和儿子在厨房板凳上过一宿。第二天早晨,扬先生动身下山时,华一娘给他准备了一个饭包路上当点心。扬先生沿山路边走边看风水,到了猪母岽顶,天已晌午时分,肚子也咕咕叫了,就在大树下歇息打开饭包吃点心。一看饭包里尽是鸡肉和鸡肫、鸡肝,饭很少。原来华一娘确实真心待客,是自己错怪她,现在得回去把山下风水宝地详细告诉她,才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于是扬先生匆匆地回马头背樟屋坪,抱歉地对华一娘说:“早上临走时匆忙,忘记把要紧的事告诉你了。”接着扬先生详细地说:“山下鸭母坑旁有一牛沐浴的泥塘,塘下方住着一对姓唐的七十多岁的老夫妻,塘面上是块风水宝地,你若得到它,今后子孙必然兴旺发达。你先认他们做干爹干娘,然后取得他们同意搬下去搭牛棚、盖草屋居住,最后原地盖祠堂,一定会慢慢地发展起来。”扬先生说完才安心地离去。华一娘母子再三感谢,把扬先生的话牢记在心里。

一次曲江圩(集市的地方),华一娘母子赶圩回家到山下小溪时看到溪里许多鱼虾,看看天色还早,就卷起衣袖裤管到溪里捉鱼虾。忽然下起一阵倾盆大雨,把母子俩淋得像落汤鸡一般全身湿透。姓唐的夫妇看到后便招呼他们到屋里歇息,脱下衣服烤火,又熬姜汤给他们喝着御寒。华一娘温和善良,满面笑容,感谢唐老夫妇,光昭也亲热地喊“阿公、阿婆”,深得唐老夫妇欢心。他们当晚就留宿在老人家里。华一娘勤快地帮老人收拾杂乱的屋子并把家具洗刷干净,老人家觉得他们像自己的儿媳妇、孙子一般,十分高兴。于是唐太太向华一娘提出要认她当干女儿。这样正合华一娘心意,满口答应下来,并叫唐老夫妇坐好,华一娘领着光昭跪在他们面前连叩三个响头叫“干爹、干妈”,光昭也叫“阿公、阿婆”。这样一来,无子无女的老两口晚年就有儿孙照顾了,心里热乎乎的,并叫华一娘干脆搬来一起住也好互相照应。华一娘说:“住在一起太挤,还是在屋后空地另搭草屋较好。唐老夫妇也同意她的意思,并叫她可以在旁边开荒种地,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就这样两姓合为一家,其乐融融。

华一娘按照扬先生指点,在泥塘上方搭草屋、牛棚、猪舍、鸡窝、鸭窝,择定七月十四日从马头背樟屋坪迁下来居住。不料当晚就跑来一头临产的母牛,夜里产下一小牛崽子,在华一娘细心喂养下,小牛长得很快,邻村丢失母牛的户主找到牛也不敢认回去。此后,华一娘母子在那里开荒种地,养猪养鸭养鸡养兔,风调雨顺、六畜成群,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唐老夫妇年迈体弱也相继过世。光昭娶妻生子,一代接一代逐渐兴旺了,到第四代永胜公在旁边建造第一座18间起脚三层的长形土楼,取名永盛楼。而在开基旧址建造宗祠德远堂。当时扬先生叫她“踏下”一步开基,所以把村名叫做“塔下”,七月十四日迁居,每年中元节提前一天庆祝,作为迁居纪念。

德远堂初建时派人到江西找到当年扬先生的后裔,一位时年七十多岁的扬亚宗老先生。老先生按其祖父交代认真为张氏兄弟设计、绘图建造宗祠。饶平县的石匠、永定县的泥水木匠也很配合先生把宗祠建好。祠堂主体工程完成后,老先生又指挥将原泥塘砌成半月形池塘,把池塘挖深,不料挖得过深,挖出一个带红血丝圆形的青石蛋。老先生一看失色说:“糟了,把老虎的眼睛给挖坏了。”顿时昏倒过去,

德远堂正厅

张家兄弟忙把他背回住处,煮姜汤给他灌下才慢慢地苏醒过来。他惭愧地看着张家兄弟说:“真叫我痛心,没想到把老虎眼珠子挖出来,实在对不起你们,现在只好把石蛋放回原处,池塘保持常年有水不干。这老虎仍然利害,保佑张家子孙兴旺发达、富贵双全……”说完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张家兄弟宽宏大度,不但为老先生厚葬,还在祖庙神龛右边为他立“宗师仙神禄位”,永远敬奉。

德远堂经过五次维修,建成殿堂式的祖庙,祖庙正殿坐东朝西,前面正对人字岽,三峰六秀,层层相映;后山古树参天,郁郁葱葱。外大门朝南向“尖峰笔”高耸云霄。门牌上雕着“张氏家庙”四个大字,屋顶双龙戏珠,栩栩如生,大门板画着门神尉迟恭、陈叔宝。他们手执钢鞭、铜锏,威武雄壮,牛鬼蛇神不敢进来。后面门牌也雕着“派衍西来”四个大字,表示张氏家族从闽西迁徙而来。

德远堂内陈列侨贤照片

正殿中央木雕神龛镏金刻着华一娘传下世代子孙名字。左边是华一娘当年供奉的观音娘娘神位,右边是修建德远堂的地理宗师仙神禄位。龛前几桌上石雕神炉,铜铸烛台,终年香火不断。大厅上方高悬着黑底镏金“德远堂”三个大字牌匾。大厅前两尺口径木柱上红底金字书写着清代太史张翱撰写的长联:

得姓由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二篇扶汉三杰功高四相敕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叶犹是清河族派;扬名显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书忍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灵亿尊依然文献宗支。

78字长联,嵌入“一至十百千万亿”的数列,包含着14个张氏名人的典故:

大儒一人——周宣王时代贤相张仲,孝友公,学问家,追封文昌帝君。

铭垂二篇——宋朝哲学家、理学家张载,著《东铭》、《西铭》两篇,被后人视为有价值的格言。

扶汉三杰——汉朝刘邦建国时是张良、萧何、韩信三杰辅助,张良名望最高,成名后舍弃爵禄而从赤松子游。

功高四相——唐朝先后四位宰相:张柬之、张嘉贞、张说、张九龄。

敕封五虎——三国时期刘备封张飞为五虎将之一,其余四人是关羽、赵云、马超、黄忠。

博物六史——西晋大学问家张华,著《博物志》,为文人之词源。

貂冠七叶——汉代张安世家族,凭借祖先的功业,历经七代皇帝,代代都有内侍之职。

位列八仙——传说张果老是八仙之一,寿居八仙之首。

德远堂正门

德远堂全景

鼎甲九成——晋朝张讚,集天下兵器,铸成九鼎,镇国安民。

平兴十策——东汉张堪为渔阳太守,击匈奴有功,著《治民十策》,政乐无忧。

书忍百字——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皇帝疑询,他写一百个“忍”字作答。

金鉴千秋——唐宰相张九龄,献给唐玄宗一部《史鉴》作寿礼,让皇帝对照学习,千秋借鉴。

青钱万选——唐朝博望侯张鷟,字文成,文章最好,其文如青色铜钱万选万中,被称“青钱学士”。

道灵亿尊——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相传法术神灵,亿万人尊敬。

以上典故说明张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旁边还悬挂着第十五代孙进士公张金拔题写的对联:德乃祖功乃宗行其庭必恭敬止;远而孙近而子入是室惟孝友于。告诉族人对祖宗要恭敬。殿内屏风上画有山水花草虫鱼,古装戏“天仙配”、“封神榜”、“三国志”、“二十四孝”等人物,图文并茂,尾脊上陶瓷雕塑龙凤呈祥、八仙过海、麒麟狮象、飞禽走兽……颜色鲜艳,形象逼真,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

大门外月眉形池塘里,水清如镜,游鱼戏水,历历可见;池塘两边立着二十三根石龙旗杆,按封建礼制,考举人及第、做七品官以上的人在家祠前可立石龙旗杆,20世纪70年代后塔下村对造福桑梓的海外华侨及百岁老人也立旗杆纪念。旗杆有四方形和六角形台座,第一节是方形,四面分别刻着姓名、代次、功名、科次、官衔及立杆年代等;第二节是巨龙缠柱,栩栩如生;第三节是圆柱形,文官顶端镌有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总高10多米,庄严地竖立在祠堂殿前,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觉。这些龙旗杆激发族人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光宗耀祖的精神。

德远堂前的纪念碑

据说德远堂的风水特好,繁衍到第九代,标锦,标宸、标滚、标元兄弟扩充住处,分别在大坝、南欧、曲江发展,至今在家乡已有三千多人,在海外南洋印尼、新加坡、港澳台等地有一万多人。第十三代孙张石敢在台南开基创业有成,经商得利,家殷富足,其子孙回乡祭祖后,在台南也建一座建筑风格一模一样的德远堂,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自己根在大陆,每年港澳台及海外张氏宗亲回家寻根谒祖的人络绎不绝。在海外努力打拼,苦心经营,发大财的德远堂子孙代代不断。他们赚到钱回家建土楼、置田地、铺路建桥、建水电站、建学校、开辟茶果园,造福桑梓,深得族人赞许。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塔下村成为“小桥、流水、人家”的中国文化景观村落。在家乡,乡亲们努力耕作,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特别注重教育培养后代,博士硕士也年年榜上有名,近年来考上清华大学的学子,全县七人中德远堂子孙就有四人,人们都说也许这是德远堂的好风水庇佑的结果,应验当年地理先生“富贵双全”的预言。

德远堂每次修缮完工后,都要“打醮”,历时五天。祖庙内外张灯结彩,夜里灯火通明,祖庙前的大坪搭上神坛,请艺人做一丈多高的纸糊大士、天官、牛头马面等神像,还把民主公王、水口伯公、保生大帝、观音娘娘等神位安奉在坛上。神坛前供桌上摆满三牲酒馃、香纸烛炮等供品,请道士日夜坐坛念经作法;驱逐牛鬼蛇神,保佑合境平安。大坪另一边搭戏台做大班戏、木偶戏,锣鼓吹唱、双狮起舞,十分热闹。全村族人、亲朋好友、过往游客都聚集在这里大闹五天五夜。最后是祖庙“围龙”,游村洗溪。土铳声、鞭炮声响彻溪谷。穿戴整齐的道士念念有词,手洒符水先行,接着是小孩擎着彩旗队、锣鼓队、八音队、戏班化装队、舞狮队(德远堂是虎形,因为忌讳“龙虎斗”,不舞龙)再接着是用神轿抬着各路神像以及手持清香的信男信女由德远堂出发从村头到村尾沿小溪游行,还把馒头、白饭、米馃抛到溪里让亡魂吃饱上路,赶出村外。

德远堂“打醮”祭拜场面

把纸糊的大士、小鬼拿到村口焚烧,才算打醮仪式结束。每家每户从德远堂带回一个点着灯的纸灯笼挂在家门口,以示添丁添财。全村族人斋戒五天后才开荤,杀鸡宰鸭宴请亲戚朋友,看谁家的客人多,谁家就风光。

逢年过节,全村族人都备办牲礼到德远堂祭拜,祈祷祖宗保佑合家平安;小孩快高快大,长命百岁;读书人学业有成,步步高升;年轻人婚姻如意,早生贵子;成年人事业兴旺,五谷丰登;老年人神清气爽,健康长寿……最热闹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德远堂内张灯结彩焕然一新。祖庙门前唱大戏、舞狮表演、放烟花等活动,一直闹到午夜才结束。

二月春祭拜祖先仪式也很隆重,惊蛰后至清明前为祭墓时间,择吉日良辰在德远堂开祭,然后各家各户才从上到下逐代祭祀。开祭那天一早,三把连土铳连放九响,响彻整个土楼山村,告诉人们德远堂今天开始祭祖,大家纷纷来到德远堂,神龛前的供桌上摆满三牲酒馃,香纸烛炮,左右也摆着猪羊,堂上灯火通明,祭祀开始,钟鼓齐鸣,身穿长衫、头戴礼帽的礼生站在左边唱道:“公元×年×月×日×时,我族春祭开始,主祭者就位。”这时各房首事也穿戴长衫礼帽毕恭毕敬地站在供桌前,礼生唱:“主祭者跪。”主祭者跪在供桌前,礼生依次唱“叩首”,“再叩首”,“三叩首”,“上香”。执事人把点燃的香递给主祭者,主祭者拜完收起插在神炉上。“献酒”,执事把斟上酒的杯子拿给主祭者敬完洒在地上。“献牲礼”,“献果”,“献财宝”……接着读祭文。读完后礼生唱“兴”,又唱“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平身复位”,礼成。然后在门口焚烧纸钱,烧完后放鞭炮。当晚在德远堂聚餐庆贺。以后各家各户分别进行春祭,一直延续到清明前祭新丁墓才关墓门结束。

德远堂前的石龙旗杆群

每当族人考中秀才、举人、进士,朝廷官员送来捷报时,都要到德远堂向祖宗报喜,把捷报贴在正厅屏风上,备办牲礼进行祭拜,祈求祖宗保佑仕途通顺;现在考上大学的学子也一样到德远堂祭拜,祈求祖宗保佑学业有成,步步高升。德远堂教育基金会每年在这里发奖学金,鼓励学子们努力学习,为祖宗争光。

平时族人去世办完葬礼后,第二天早晨焚化灵屋,放大铳,敲锣打鼓,擎挽联、花圈,由道士引荐,孝子孝孙护送牌位到德远堂家庙登座;到庙门口孝子孝孙脱下孝服到殿堂祭拜,道士念经作法送死者灵魂登座,而后点燃保家灯,子孙提回家挂在灶间的门楣上,以求财丁两旺。每年家祭在德远堂祭拜即可。

历年来在政府和村民保护下,德远堂经过多次维修,更加富丽堂皇。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急需硬木炭做燃料,有人盯着德远堂后山大片古木林,派民工进驻德远堂准备伐木烧炭。当时村民写信给海外华侨,把这种情况反映到县政府,县长郑本道考虑到华侨政策,避免造成国外不良影响,立即下令撤去民工,停止德远堂后山伐木烧炭,把这大片古树林保留下来。“十年动乱”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拆除村里所有伯公神坛、祖祠家庙,改为农田,唯德远堂幸免于难。当时村里侨属张江运金女士捐资人民币10元,由“革委会”主任张维嘉先生叫人把德远堂布置成红色的木工厂,工人们在里面加工木料,斧头劈木声、刨刀刨木声此起彼落。外来的红卫兵看了则不敢动手毁掉宗祠。又有一次德远堂内供桌上的石雕神炉深夜被盗不知去向。村民向书洋派出所及县公安局报案,局长非常重视这盗古董案件,派出人员到处侦查,最后在龙岩一处古物收购窝点破获此案,追回石雕神炉,保护了国家文物。

2006年5月,德远堂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立有国务院署名的大石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点之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十分热闹。游人无不感叹:德远堂是中国景观村落塔下村最耐人寻味之景点。大家不妨去看一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