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想去西藏?有人说,想去看看世界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倾听喇嘛吟诵藏经,洗涤心灵!也有人说,为了徒步跟着朝圣的信徒们,去大昭寺前亲自为“公主柳”献上洁白的哈达,抑或走进玛吉阿米小酒馆,静读仓央嘉措禅意十足的爱情诗。不管为何,都是奔着这个高远圣洁的地方,去瞭望高原的大美和寻找心灵的依托。
可是,这里也并非人间天堂,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就令无数追随者望而却步,即使是一千多年前的文成公主,也是一路坎坷,一路风雪,历经艰险。想当年文成公主的车辇从长安出发,向西沿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至鄯城,一路伴随酷热严寒、冰雹雷电。“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路无居民,涉行艰难,所经之苦,则莫知所拟。”只有以死人枯骨为标志,方能前行。穿山越岭近三年,才抵达拉萨这片中华民族最为遥远的世界之巅的文成公主,可谓九死一生。想必一千多年前的拉萨,和现在的拉萨气候条件大同小异,同样高寒缺氧吧。且不必回忆历史而担忧古人,单说当今正在拉萨市郊贡嘎机场附近修建雅江特大桥的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的建设者们,他们从内地到高原,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在那飞沙走石、天寒地冻的遥远地方脱皮流汗。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们头疼欲裂,感到天旋地转。可是,他们依然在雅鲁藏布江两岸挥汗如雨,用缺氧的呼吸和坚定的意志,迎风冒雪架起了一道飞越雅鲁藏布江的彩虹,犹如建设者的脊梁横卧在碧水滔滔的江面上,熠熠生辉。
当笔者从天空向下俯瞰之时,只见那雄性十足酱褐色的山脊连绵起伏。正是春末夏初时节,竟然有一撮绿色镶嵌其中,如此壮美的景色里,竟也蕴藏着希望。走下飞机旋梯,瞬间感到心跳加速,有些窒息。我们强忍着初到高原的身体不适,想想长期坚守在这里的建设者们,还有什么不能忍?
“我们无法改变高原气候,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们无法改变高原气候,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项目经理何伟,道出了自己在高原工作、生活数年的态度。是的,境由心生,无法改变现实环境,只有改变自己的态度,何伟深谙此中道理。
“给你!唇膏、补水露、防晒霜、红景天!”刚走出海拔3600米的贡嘎机场,一个五大三粗、面色紫红、操着一口地道湖北口音的大汉把一包东西递了过来,他就是雅江项目党工委书记谢甲军。
“你们一定很纳闷,刚见面就送起了化妆品。我们这里有四怪:三个蚊子一盘菜;女人的化妆品男人随身带;桥墩要用棉被盖;打火机没有火柴卖得快。”谢书记一边开车一边告诉笔者。贡嘎机场至泽当专用公路雅江特大桥扩建工程B标段全长5.151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项目管区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两岸,南面属于喜马拉雅山系,北面属于冈底斯山脉,中部为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由于受雅鲁藏布江大断裂和念青唐古拉断陷山控制,地貌主要有河谷平原、低高山区、山麓斜坡堆积和风积沙地等四大类型。气候条件恶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四到九月份是高原施工最佳季节,满打满算只有半年有效施工时间。由于受恶劣复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人员与机械的施工效率大打折扣,与平原施工环境相比,同样规模的工程需要投入比内地更多更优的人力、设备资源。加上藏族同胞特有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道德标准、行为方式、信仰崇拜和生活习惯等观念与汉族文化有着明显区别,民族团结和路地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稍不注意就会酿成政治事故。所以,公司领导特别要求项目部成员不仅要尽快适应特殊的高原气候条件,也要全面掌握属地民风民俗和法律法规,加强路地建设,抓好文明施工。
驱车不到20分钟,便到了项目驻地。放眼望去,只见大桥南岸风化的石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犹如久经风雨侵蚀的千年古堡。尚未收割的青稞在一片荒芜中显得尤为青葱,昭示着这里尚有生机可循。
到了项目部,并未见到项目经理何伟,据说他又衔接新的项目去了。到了下午,汽车的喘气声由远及近,谢书记说:“何伟回来了。”
“喂!喂!上次我们要的施工材料你多久才能运到?时间紧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何伟打开车门,一边和我们握手,一边继续打电话。
“在哪里搞工程都有压力,只不过高原特殊一些。只要因地制宜、方案合理、措施可行、认真负责,没有干不好的工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何伟在雅鲁藏布江的谋划才显得周密精到。针对高寒缺氧的气候特点,何伟根据上一个项目施工得出的经验制订了五大措施:一是制订完善的冬、雨季施工方案与措施,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周密统筹,尽可能减少恶劣自然条件对施工的影响;二是以成都为中转习服基地,对职工进行体检和高原健康保护培训,并进行适应性锻炼;三是建立工地医务所,对农民工,尤其是从低海拔地区到来的农民工进行高原病防治知识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巡诊,配发高原病防治药品;四是发挥机械化施工优势,合理配套施工设备,建立设备保养维修体系,备足各种设备易损、易耗件,保证施工机械的完好率,提高出勤率;五是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后来发生的工期突变,何伟又增加了一条:整合优势施工资源,展开冬季施工。依靠这六条管理思路,项目搞得风生水起。
“我们跑不过时间,但我们可以赢得时间。”
“我们跑不过时间,但我们可以赢得时间。”何伟说这话的底气,来自他对高原施工的了解和制订方案的科学,更来自他对企业责任的担当。
已在高原待了3年的何伟,原本清秀白皙的面孔,已然黑里透红,凡是暴露在外的皮肤都已黝黑发亮,风沙侵染过的头发,毫无光泽。2013年,公司首次担负拉萨教育城施工任务时,笔者曾访问过他。首次担任项目经理的何伟怎么也没想到,业主为了尽快投入使用,把548天的工期压缩成了8个月。初到藏区的何伟压力之大,不言而喻。但何伟并未踌躇不前,他带领大家使出浑身解数,硬是提前完工,受到业主大加赞赏。就在教育城项目突飞猛进、即将完工之际,业主又果断将拉萨市文化创意园部分道路工程建设任务交给了四公司。至此,何伟带领项目就地实现了首次滚动发展。两个项目刚刚完工,四公司又梅开三度,中标了贡嘎机场至泽当专用公路雅江特大桥扩建工程B标段的施工任务,实现了第二次就地滚动发展。不到3年连续干了3个项目,也许压力过大,透支过多,刚刚40岁出头的何伟,零星白发在阳光下格外扎眼,昔日的帅小伙俨然成了一个地道的“老藏民”。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雅江特大桥原定工期两年,在开工5个月后又接到西藏自治区政府提前一年完工的通知,这就是说,半年要完成一年半的工程量。不要说在高原,即使在内地也是天方夜谭。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何伟如坐针毡。他说,我们改变不了业主,也跑不过时间,但我们可以赢得时间,以一流的业绩回报业主。被逼无奈的何伟意识到,要利用这不属于施工的时间展开冬季施工,以此赢得时间。可在这冰天雪地、缺氧更加严峻的冬季展开施工,无异于与严酷的大自然展开肉搏。被逼急了的何伟已经顾不上身体,一门心思谋划冬季施工。
11月的贡嘎,没完没了的雪风犹如一把把利刃,刺骨而寒冷。管段地处两座大山之间,冬季空气更加干燥,风沙肆虐,高原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4%。有人曾做过试验,在铁筒里装上2.5米深的水,一年内水就能全部蒸发干,毒辣的阳光、强烈的紫外线一天之内能剥掉人的一层皮肤。调整后的工期令项目部上下措手不及。有一些想来“挣大钱”的外地打工者,听说要冬季施工大多打起了退堂鼓。说吃饭都喘不过气来,撒尿就差用棍子敲了,给再多的钱也不干,更有甚者干脆不声不响溜之大吉。现有人员都难以留住,还能到哪里去招兵买马?这着实难为了何伟。要想在减半的工期内完成加倍的工程量,必须增加人力、技术和设备资源。
“给你50名技术骨干够吗?”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应权在电话里问何伟。“够了!够了!谢谢领导雪中送炭!”何伟显得异常兴奋。技术人员的事解决了,可施工队伍呢?何伟决定联系与公司有多年合作的队伍入藏。为了吸引有技术的农民工,他不仅提高了工资待遇,还主动报销了他们的机票费。与此同时,项目部经过计算,又配套租赁了一批适合高原施工的机械设备。
“好在我们前期在路基施工中进行了突击,无意中为冬季施工创造了条件。”何伟管项目有个特点,赶早不赶晚,与其被动挨打,不如早干宽松。具有先见之明的何伟,在工期未曾调整之前,就集中力量对路基工程进行了分段突击,为冬季施工腾出了相对宽松的时间。
然而,路基并不是项目的控制工程,桥梁工程才是制约施工的瓶颈。随着工期变化带来的冬季施工,意味着施工方案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有道是,方案决定胜负。何伟抓住了这个关键。为突破桥梁施工瓶颈,何伟见招拆招,快速修建施工便道和梁体预制场;采用旋挖钻机、泥浆护壁进行桩基成孔施工,并加强监测桩基所穿越的地层,确保成孔质量;结合桥梁墩台所处位置的水流深度、流速情况,采用草袋围堰、筑岛、钢板桩围堰等施工辅助措施,确保水中墩施工快速展开;加大桥梁工程的资源配置,科学安排各桥墩的施工顺序,按照架梁顺序在各桥之间展开工序流水作业,各道工序按照方案有序推进。
2014年11月23日,零下29度的恶劣气候下,万物萧条,雅鲁藏布江两岸已是冰天雪地,只有风雪在肆无忌惮地狂飞乱舞。可在这冰天雪地里,一场冬季突击战悄然打响。高寒地区冬季施工,桥墩灌注混凝土过程和灌注后保证凝固质量,成了不可逾越的难题,大桥施工为此一度陷入停滞。
“方案必须调整,施工不能停止!”何伟在召开技术人员会议时,口气异常坚定。
面对技术难题,项目部迅速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一种采用模板内通蒸汽保温、模板外生火炉、外罩棉被、篷布的施工方法,硬是在冰天雪地里创造了一个相对温暖的施工小环境。经过几次试验性施工,混凝土凝结达到了最佳状态。冬季的青藏高原何止冰冻三尺?普通机械在冻土层进行桩基开挖时,坚硬的土层犹如顽石,即使加足马力也只能钻下一道道冰印,根本无可奈何。为此,项目部租赁了动力更为强劲的旋挖钻机,作业效率提高了10倍。
“不是我们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
“不是我们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谢甲军说这话时,虽有些无奈,但也道出了实情。不得不进行的冬季施工,来自精神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压力,几乎让项目部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2015年1月15日21点,星空万里,瞬间狂风怒吼,暴雪纷纷。这是警告冬季施工的人们,高原的冬季本应是寂静的,若一味逆天而行,可能会付出代价。工作了一天的谢甲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刚躺下就接到项目副经理郭松坚的电话:“谢书记,不好了!梁场侧壁的挡风墙被大风吹倒了!”谢书记一惊,他突然想起白天刚打好的一片梁,正处于保温防冻的关键时刻,一旦受冻就会报废。谢甲军翻身起床,立刻组织项目部工作人员紧急抢险。灯光下,大如席的雪片在呼啸的寒风中张牙舞爪,雪风像刀子一般割着他们的面颊。不少人因着急抢险来不及穿更多的衣服,在风雪中冻得牙齿打战,瑟瑟发抖。暴雪越下越紧,狂风越刮越猛,被刮倒的挡板刚刚扶起又被刮倒。他们反复数次与风雪搏斗,终于将挡板重新加固。经过一夜奋战,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
由于连日来的劳累加上轻微感冒,谢甲军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有时必须大喘几口气才能缓解缺氧带来的头疼。考虑到项目正在24小时抢工期,他悄悄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肺积水。谢甲军知道,肺积水是高原感冒引起的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夺去生命!他不敢懈怠,立刻住院做了肺部抽水手术。由于工地事情太多,手术后三天他就匆匆出院,直奔工地。直到诊断书落到工地上被工友捡到,大家才知道此事。当笔者向谢书记提起这件事时,他却轻描淡写地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工期这么急,弟兄们那么苦,我哪能在医院待得住。”
笔者来到施工现场,抬眼远望,一对红色信号旗在一名五十开外的老职工手里伴随着哨声时起时落,标准的军姿正在指挥着施工车辆紧张有序作业,他就是参加过青藏、侯月、西康和南同蒲等铁路建设的铁道兵老战士程德友。今年52岁的老程,已是多年的机械队长了。再次来到青藏高原,他明显感到不如年少气壮之时了。身为队长的他,在低温缺氧、大风肆虐、零下几十度的作业面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手上的几处冻疮又疼又痒。项目领导考虑到老程的身体状况,想把他调整到内地项目,却遭到了强烈反对。他依然每天携带《车辆钥匙登记本》《机械使用时间登记表》《车辆维修时间表》,吃力地奔波在现场。据项目部统计,在老程的细致管理下,仅项目机械使用费就节省了240多万元。
是啊,还有为抢工期夜间施工被电焊弧光多次烧伤了眼,却还在坚守岗位的桥梁技术主管杨建伟;身为母亲,儿子订婚却因工地忙而不回了家的王延英……
因为冬季严酷的施工环境,工人们每天起早贪黑忙碌在现场,大都吃不下饭,呕吐、失眠折磨着这些远离家乡、亲人的铁建员工。项目部不仅规定施工队每名员工每天都要喝鲜牛奶,还从社会上招聘厨师,实行末位淘汰制,每盘菜上标上厨师的工号,谁烧的菜职工爱吃,就奖励谁,每月排在最后一名的厨师将被淘汰。特殊环境下,项目党工委提出了一条令人啼笑皆非的口号:“党员干部带头吃饭。”一些党员干部,为了唤起大家的食欲,故意“吧嗒”嘴,一个劲地说“真香,真好吃”,也许是心理作用,不少员工果然胃口好了很多。
感冒在内地是个小病,可在青藏高原却可能引发急性脑水肿、肺水肿,不仅影响施工还危及生命。项目安质部部长邵翔,除了每天在施工现场检查和排除安全隐患以外,还对施工队中经常出现感冒的情况做了一番调查,他发现工友们夜间从密封保温的房间里出户“方便”时被冻得瑟瑟发抖,不少职工因此感冒,非战斗性减员大幅增加。邵翔向项目部建议建流动厕所,几天之后,这种独特设计的流动厕所运到了营区,白天推走,晚上再推到职工宿舍门口,职工感冒发病率大大减少。
春节临近,由于赶工期,项目部上下没有一名职工提出回家过年。当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到现场检查工作看到正在风雪中搏斗的员工时,对随行的市交通厅领导成员一行说:“十七局这只铁军队伍如此能吃苦奉献,战斗力如此之强,西藏的交通事业需要这样的有实力、负责任的央企,你们要留住他们为西藏的交通事业做贡献啊,后续工程要跟得上啊!”
历经千辛万苦,迎来格桑花开。5月27日,雅江特大桥终于按市交通厅调整后工期提前4天、比合同工期提前一年顺利贯通。当西藏自治区领导步行在纵贯两岸的雅江特大桥时,交通运输厅厅长扎西江措紧紧握住何伟的手说:“你们创造了西藏建设史上的奇迹!西藏人民感谢你们,祝愿十七局,扎西德勒!”
就在笔者采访即将结束时,何伟又带来好消息,公司中标了西藏国道562线那曲地区申扎县至克古拉垭口段A1标24公里改建工程,项目已经进场开工。公司依托前三个项目赢得的信誉,在雪域高原就地实现了第三次滚动发展。
迎着寒风暴雪,何伟带领铁建员工又送走了一个严冬。经过182个日夜风雪交加的艰苦鏖战,6月1日,横跨雅鲁藏布江的雅江特大桥,如一道彩虹飞越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如建设者的风骨,接受雪域高原的洗礼!接受哈达虔诚的祝福!铁建员工,扎西德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