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1日,云南麻柳湾到昭通高速公路C3标实现单幅总长度10000米的主线路基全部一次性转序交付,是全线第一家。“第一”对于麻昭高速公路C3标来说,早已不再是新鲜事。
从2013年1月12日跑步上场以来,担负麻昭高速公路C3标的十七局集团四公司项目部,已将诸多“第一”揽获怀中,大到分量十足的唯一一家获得云南省“AA”信誉评价,小到在地方篮球友谊赛中获第一名,还获得云南省“平安工地”称号,就连集团优胜单位、模范之家、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都揽获怀中,大大小小几十个奖牌挂满了项目部会议室的两面墙。
“全线进度奖、质量奖、安全奖,每季度我们C3标至少拿两个。”项目经理薛晋提及此,颇为自豪,“每个奖牌奖金至少10万元,仅2014年度我们就累计获得奖金76万元。”无疑,这些明晃晃的数字背后,是十七局集团四公司每一位参建员工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干项目难吗?”有人这样问薛晋。
“不难。”薛晋回答得十分平静。他的眼睛如一汪湖水,波澜不惊,无半点涟漪,很难捕捉到过去两年多来他们所历经的种种艰难。但事实上,所有难以言说的过往,都融化在了他和弟兄们日复一日的忙碌之中。采访之中,我们无不为他们身处大山几年如一日的坚守而动容。
麻昭高速公路是渝昆高速公路G85的重要路段,也是我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云南出省通往四川及内地的交通主动脉和物资输送的重要通道。一旦建成,将形成北接川渝通往西南腹地、南下东盟贯穿全省、东进粤桂的通江达海大通道。这对推动云南融入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步伐,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大意义。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昭通市委市政府更是高度关注,迫切希望早日建成,以开发滇东北地区资源,继而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使这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然而,自古滇东乌蒙修路难。麻昭高速公路素有“乌蒙天路”之称,该项目不仅是目前云南在建高速公路中自然条件最差、公里造价最高、建设难度最大的项目,就是放眼全国,其条件之差、造价之高、难度之大也十分罕见。对于身处乌蒙山深处祖祖辈辈的山民来说,他们见惯了遮天蔽日的崇山峻岭,走惯了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道,渴望有一条路能早日带领他们走出这沟沟岭岭。麻昭高速公路,无疑就是他们心中走出重重关山阻隔的通天之路。
事实上,建设者要面临的不仅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使命和人民殷切的期盼,更为棘手的是要面临那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挑战。乌蒙山是金沙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和滇东高原北部,东北西南走向,系由断层抬升形成的年轻山地,大部分由上古生界的石灰岩组成,长250千米,平均海拔约2080米。
管段内的上高桥立交主线3座现浇箱梁桥跨越洒鱼河河道,桥址位于杨桥电站水库泄洪河道下游80米处,呈V字深切河谷,河岸地形陡峭,地形高差最长达34米左右,雨季时受上游洪水及水库放水影响,河水流量暴涨。而上高桥隧道洞口则直接位于峡谷半山腰,距离山顶90余米,洞口下方40米就是滚滚河水。还有诸如围岩破碎、常年雨季、冬季长、温差大等一只只拦路虎在前方虎视眈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相信企业,相信公司,严格执行贯彻公司各项管理规定,尽职尽责,并对企业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发挥好群体的力量,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回忆起项目建设之初,薛晋语气依然坚定。
“我一直认为管项目关键在于找到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说就是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对此,他十分笃定。
2013年春节前夕,项目部安营扎寨,建家建线,热火朝天。为早日建成乌蒙山中这条通天之路,薛晋带领他的团队,放弃了和家人共度新春佳节的机会,在乌蒙山中和工友们对抗严寒。连绵的群山、滚滚不息的洒鱼河,共同见证了原住民的梦想和建设者们奋斗过的日日夜夜。
布局超前,先声夺人树形象
“良好的开局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春节临近,大家务必要珍惜这远离家人的宝贵时间。大家思路要清晰,思维要超前,布局要领先,行动要迅速,准备要充分,开局要夺人。”薛晋提出的“六要”,为项目决战决胜乌蒙山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兵贵神速。2013年1月上旬,距离春节只有几天,接到调令的项目部人员火速从四面八方赶往昭通大关县上高桥乡,他们要远离亲人在乌蒙山中度过春节。
“李明全负责项目部选址,要快!”
“陈嘉宾负责拌合站选址,要快!”
“杨忠杰负责两电落实,要快!”
“桑书记负责征地拆迁,要快!”
薛晋针对管段和人员特点,一一点将布阵。
地处乌蒙山区的麻昭高速公路C3标管段,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管段周边难找到一块能够建设项目部的开阔地,连绵不断的高山,沟壑纵横的峡谷,在茫茫烟雨中犹如一幅没有边框的水墨画。散居的民房大多以低矮的土坯墙为主,难以找到适合项目部办公条件的现成房屋可供租赁,这可难为了项目物资部长李明全。这位历经沧桑、漂泊一生、年过半百的老铁道兵战士,按照薛晋交代的“项目部驻地必须靠近现场”的原则,甩开那双丈量过祖国山山水水的“铁脚”,在管段周边翻山越岭寻找项目营地住址。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明全终于发现了管段中段一处水电站空置的四层小楼独院。看中了就立马下手,经过艰苦谈判,从每年要价10万元谈到了2万元,一次性签订了4年合同。这处临近施工现场占尽了地利的独门小院,不仅满足了项目“靠前指挥”的要求,而且占据了这个周边的最佳据点。就在合同签订完毕不到一天,其他标段闻讯赶来,试图以年租金11万的高价从李明全手中租赁,被李明全拒绝了。李明全说,比对其他标段,仅这一项至少省下了50万元。薛晋告诉我们,如果新建一个项目部,至少得花费100多万元。项目部第一次尝到了先声夺人的甜头。
前期的排兵布阵往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全局的胜负。混凝土拌和站选址如果离现场太远,不仅增加运输成本,而且可能在长途运输途中造成混凝土离析,带来质量隐患。项目7.7公里管段中的16座桥梁、22座涵洞、1座隧道和单幅总长10000。多米的主线路基,以及1600多米的立交匝道和改路长度,还有庞大的挖方、填方、挡墙、防护和排水等单项工程。用项目总工程师陈嘉宾的话说,除了悬灌梁,高速公路施工的各个类别的工程都凑齐全了,可谓五脏俱全,混凝土总量达到14万方。因此,拌和站的选址必须满足管段各类构造物施工集中、就近的原则。陈嘉宾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踏勘,决定选在管段内立交匝道旁,既可有效利用原有的施工便道,又相邻各类混凝土需求量大的施工现场,并且紧邻河道,大量施工用水可就地解决。在成功解决必须迁改的“三电”制约后,拌和站建设走上了正轨。
施工用电历来是项目开局的关键。项目设备部部长兼办公室主任杨忠杰接到这项任务时感到头皮发麻。设备管理是他的长项,可施工用电对他来说却是两眼一抹黑。项目部、施工队的生活用电和现场的施工用电,一天也不能等,没有电一切项目行为都无从谈起。
“说狗急跳墙不恰当,但人逼急了总会有办法!”硬着头皮接下任务的杨忠杰,为此绞尽了脑汁。他很快通过各种关系结识了项目驻地附近水电站一名师傅,经过协商,很快解决了项目部生活用电。
制约施工的大功率电源从哪里来?煞费苦心的杨忠杰整天在周边转悠,四处联系。突然,他发现这里的民用电竟然是10千伏高压电。杨忠杰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一路飞奔找到了社长、电管员,询问电线负荷,答复是:“10千伏。”原来这个大型村庄用的是农网专用电。10千伏的负荷不正好满足施工需求吗?经过一场艰苦谈判,在答应保证不超负荷的条件下,终于达成了临时用电协议。
“农网电不仅便宜,而且稳定,对比架设施工用电专用线,不仅省去了开户、架设布线的大额成本,而且电价比施工专用电便宜了一半甚至更多,至少在施工依靠专用线架通前的几个月里能够展开施工,还大幅节约自发电的高额成本。”通过杨忠杰的艰苦努力,最终达成了用电协议,为在6月雨季前夕突击完成桩基施工赢得了先机。
为保证施工全过程不断电,杨忠杰还通过多方反复协商,将农网专用电与后来架设的施工专用电路进行了并网,以应急突然停电停工。果不其然,2014年冬,全线施工专线因故停检一周,别的标段漆黑一片,停工待电,C3标却借用农网电应急,生活区和施工区灯火通明,现场施工依然热火朝天。
项目部上下很清楚,借用民用电力施工是违规的,达成的临时协议只能解决短期的燃眉之急。施工用电专线必须经历一系列烦琐的申报手续和架线施工过程才能实现。尤其是隧道施工用电负荷更大,现有的民用电网难以满足。杨忠杰又投入到施工用电专线架设的协调之中。
杨忠杰深知,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同样的事,熟悉的人办起来总是事半功倍。而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杨忠杰,在与电力有关部门打交道时看谁都陌生。杨忠杰采取多跑多问多沟通的方法,先混个脸熟。从2013年1月接手“通电”这一棘手任务开始,杨忠杰几乎天天都泡在县电力局。在沟通的同时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以勤奋和诚恳赢得了电力局上上下下的认可。4个月下来,一些部门主任甚至让他直接叫哥叫姐。上报哪些资料,资料怎么填,报告怎么打,哪些手续找哪个部门落实,等等,都一一告知杨忠杰,并拿出此前一些单位的申报材料当范本给杨忠杰看,为他大开方便之门。
进入专线架线环节,为了尽快为隧道施工创造条件,杨忠杰全程配合电力公司施工队,帮助解决各种施工难题。架线进入一处三叉电路段时,主线专线连着两路线,一路是通往C3标,另一路通往C2标往后的其他几个标段。在杨忠杰的全程配合下,C3标已经具备了通电条件,其他标段还暂时看不到架通节点。一般情况下必须等到全线具备了通电条件,电力公司才会统一合闸通电。如果等到这一天,就等于回到了与其他标段同一起跑线,隧道提前开工的计划也将成为泡影,必将影响到整个标段超前布局计划的实施。为此,杨忠杰又开始动脑筋。通过对电力公司和架线施工队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最后决定先把通往其他标段一条线路的连接部位断开,给C3标优先通电,待其他标段满足通电要求后再给接上。因此,C3标成了全线施工用电专线通电的第一家,隧道施工比最晚开工的标段提前了4个月的宝贵时间。到2014年4月,管段红线用地全部移交、红线内建筑物等征拆率先完成;路基、桥涵、隧道全面开工;C3标成为全线开工工点最多、进度最快的排头兵,以良好的开局,实现了先声夺人的目标。
路地共建,和谐共处建天路
“搞好路地共建,和谐路地关系,是项目有所作为的前提条件。我们在他们祖祖辈辈生活了若干年的土地上开山动土,他们甚至要另寻家园,这是伤他们感情的。我们要理解他们的故土家园情怀,征地拆迁要讲政策,更要以心换心。”薛晋的情怀,为项目征地拆迁打开了一条思路。
征地拆迁历来是建筑企业的硬伤之一。按常理,在下达开工令的同时,相应的征地拆迁也应一并到位,至少应与施工进度同步推进。但从来都是由施工方自行协调解决。诸如资金不到位、标准不统一、政策不明确、高价征拆、民风彪悍等导致的恶意阻工,严重影响了施工正常秩序。一旦因为征地拆迁延误了工期,板子总是打在施工企业一方,施工企业只能忍气吞声。干了10年书记,也负责了10年征地拆迁的项目党工委书记桑天玉,对此更是感同身受。
“这个项目的征地拆迁是我干过的最难的!真难!”这位1976年参军的老铁道兵谈起征地拆迁,不停地摇头感慨。当地为汉族、回族、苗族等多民族杂居区,民风淳朴,但情况复杂。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年近六旬的桑天玉不得不走村串户了解民情,甚至戴上老花镜熟读《古兰经》,希望以此走进他们的心里。有一天,施工车辆会车时压倒了路边几株庄稼。一小伙子见到急急忙忙赶到现场的桑天玉,出口就骂:“你是不是吃粮食长大的?”
受到侮辱的桑天玉还击道:“我当然是吃粮食长大的,但我不是吃你的,小时吃爹妈的,长大吃单位的,老了吃儿子的。损坏庄稼不足一平方米,照价赔偿不超过200元,如此出口伤人,谁教你的?!”没思想准备的小伙子先是一愣,自觉理亏,哈哈一笑掩饰了过去,见好就收的桑天玉也哈哈一笑。经此一事,他们反而成了朋友。
然而,高桥联络线处的一位70岁的老人却并未如此“一笑泯恩仇”。联络线原设计本来是四进三出,就因为这位老人的价值约10万元的农舍在红线内,从乡到县甚至市领导都亲自协调,准备赔偿110万。无奈老头十分倔强,漫天要价,要求赔偿500万。最终,政府只好上报云南省交通厅、发改委改线,联络线改成了两进两出。
可即便改了线,项目部的护坡施工还是需要向这位老人协调。桑天玉没少和这位老人打交道,深感头疼。但他为了工作需要,仍旧一次次好言相劝。一次不行两次,周而复始登门拜访,送礼物,拉家常,酒酣之处拽手叫大哥倾诉筑路人的艰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人那颗“石头心”终于软化了,护坡施工在艰难中得到推进。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路地关系,项目部提出“路地共建,和谐一家”的口号,大打亲情牌。在上高桥乡团结清真寺篮球场最醒目的位置,立着一块功德碑,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要世世代代记住造福于我们穆斯林的中铁十七局多斯提(意思是朋友、亲人)!愿中铁十七局多斯提健康、平安、发达!这是清真寺阿訇为了表达对项目部捐款20余万,修建乡里第一个现代化的篮球场的感激之情,在竣工之际立下的功德碑。老师时常教育孩子们是谁给他们修建了篮球场,一定要记住是十七局的多斯提。
2014年5月,当地一位乡村教师,其次子考上了大学,因家庭困难难以支付高额学费正在犯愁,项目部知道后,在当时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送去了5000元资助金,帮助这位教师的孩子圆了大学梦,教师全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4年1月15日,距离春节只有短短10天,桑天玉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陪同下,走访了所属的河湾子、上街、牛舌片三个自然村的31户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了15500元的春节慰问金。项目部还经常为乡亲修便道,原来的小路不通任何车辆,就连牲口也很难通过,只能靠人工运输庄稼,现在乡亲们可以用四轮平板车从便道上搬运粮食了。乡亲们见到项目部的同志就会拉着他们的手致谢。这样的好事还有很多……项目部为村民办的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感动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碰上征地拆迁的难事,他们大都伸出援手,各项工程得到了顺利推进。
方案优先,降龙伏虎成大道
“方案决定成败。一个好的战略往往胜过十万雄兵,一个好的施工方案也是如此。任何一项工程的开工都必须方案优化在先,以最佳的施工方案解决施工中的各种困难!”薛晋“方案制胜”的项目管理秘诀,在这里依然奏效。“能干不算本事,会干会算才算真本事。这是现代施工企业一线管理者必备的管理素质。合理的工程变更、方案优化,不仅有益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而且能避免企业效益损失。我们不奢望从变更、优化中获取多少利益,但要确保不亏损。因此,我们的整个施工过程,也是时刻围绕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的变更、优化的全过程。”正是在薛晋这样的思路指导下,项目各类优化变更一直伴随始终。
如果说项目在征地拆迁方面以和谐的路地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项目整体推进扫清了障碍,那么高悬于峡谷半腰上的上高桥隧道口上方Z形施工便道,就是方案优化、因地制宜与地形地势和谐统一的鬼斧神工之作。
上高桥隧道洞口位于深切V形的峡谷半山腰,距离山顶90余米,脚下40米是滚滚不息的洒鱼河。便道怎么修?这成了头号难题。
正值冬季,冰天雾大,能见度低。公司总工程师张建峰来现场踏勘,一周的时间,站在河对岸只有两次清晰看见了洞口的位置。
“地势复杂,便道既要满足隧道施工承载,又要考虑安全性,同时兼具运距成本,确实难以兼顾。”他先后两次到场和项目部探讨修建方案。项目管理层的“诸葛会”开了不少,方案提出一大堆,总是顾此失彼,难以定夺。
“如果采取Z形修建方案,应该比较合理。”项目副经理郝志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直接在隧道上方破碎岩层、坡度70的峡谷修路谈何容易?采取从河道搭建钢便桥直通隧道口的方案更可行。”谁知方案一提出就遭到了总工程师陈嘉宾的质疑。
“搭建钢便桥,不是不可行,可原本设计就是桥隧相连,桥梁最高墩达到40米。搭建钢便桥将出现隧道施工与桥梁施工相互冲突,只有等到隧道施工结束拆除钢便桥才能进行桥梁施工,不仅工期不允许,而且成本更高。”郝志刚的质疑好像更有道理。经过一番论述比对,张建峰和薛晋更倾向修建Z形便道方案。
“到底行不行?有没有把握?”薛晋问郝志刚。
“保证行!”郝志刚的话掷地有声。
分管桥隧现场施工的项目副经理郝志刚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他曾在乌东德水电站禄劝大松树公路抢修中,4个月只以啤酒加饼干度日,住在工地,不眠不休,体重减掉了20斤。素有“拼命三郎”绰号的郝志刚,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是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大腕。
“只要测量数据准确,只要把便道坡度控制在8以内,就能满足施工需求。至于安全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扩宽路面,增加防护桩、标示牌等措施来保证。”郝志刚说出了自己的设想,“百余米长的便道一旦成功,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缩短隧道施工用料、弃渣运距,而且翻山后直接可以用乡村原有便道,不必再投入成本修路,最为经济实惠。”
“好!那就采用Z形方案!郝副经理全权负责!”薛晋一锤定音。
开始施工后,几乎每一米都是他现场亲自指挥。挖掘机从山顶一米一米向下挖,一点一点爆破,每一米都浸泡着他的心血。经过四个月的艰苦鏖战,便道终于抵达隧道口位置,隧道施工如期开工。隧道施工全面展开后,尽管五级围岩破碎,但项目部出动全部技术人员合力攻关,依然成为全线长大隧道贯通的第一家。这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道施工方案的正确选择。
各类方案优化变更,随着工程进展的推进而同步推进,陈嘉宾既是各类方案优化变更的组织者,也是实施者。诸如边坡框架梁变锚锁框格梁、路基软基换填,以及路基填料等,每一项单项工程的方案优化,他都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文件,进行反复比对研究,寻找最佳施工方案。
有一天,陈嘉宾到业主处翻阅资料,看到一位工程师正在看设计原图,他无意中瞟了一眼,就这一眼,给工程带来了一个数额不小的优化变更。原来,管段内一处施工现场为多年稻田农耕区,原设计蓝图中明确标注为“非适用材料”,而现场实际上是稻田淤泥,设计时还把这种材料用于另一处挖方填方,而这种弱膨胀性土壤并不能用于填方,这样就自相矛盾,必须另寻填方材料。但业主在下发给施工单位的图纸中并未注明原设计中的标注。陈嘉宾的这一眼正好看到了要害,有设计蓝图,有现场实际情况,方案优化顺利通过。如果不是陈嘉宾这一关键发现,方案优化就无从谈起。这项数额可观、看似偶然的优化变更,实则是陈嘉宾熟练的业务、负责的态度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项目部上下众志成城,以各类施工方案的优化变更为手段,降服了前进路上的一只只拦路虎,不仅确保了各项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节点工期,而且为项目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铁军雄风,誓将天堑变通途
“我们这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传承的铁军队伍,多少年来走南闯北,经历了无数坎坷曲折,但每一次出征无不凯旋。我们虽然深处这偏远闭塞的乌蒙山中,不能和家人共度春节,但我们不能忘记肩上的责任!铁军精神不能忘!奉献精神不能忘!勇于担当是我们新一代铁建员工的使命!希望大家摆正位置,摒弃杂念,安心乌蒙山,拼搏乌蒙山,早日建成这条通天之路!在奉献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间虽然过去了两年多,项目员工回忆起工程开工之初薛晋的动员讲话,依然音犹在耳。
或许受到薛晋动员令的鼓舞,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颠沛流离的筑路生涯,因此各种困难袭来时,他们视为家常便饭。没有节假日,没有探亲假,有的只是不断重复的挑灯夜战。
左幅全长450米、右幅全长210米、最高墩40余米,连接隧道口的大桥施工,给建设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桥址地处河水湍急的洒鱼河峡谷谷底,两岸山峰陡峭,怪石嶙峋,一条通往河岸的小道只能行走马匹,机械设备无法进场。雨季已经来临,桩基正在突击浇灌。瓢泼大雨顷刻而至,桩基施工不能停……郝志刚就站在雨中指挥着,衣服已经全部湿透,谁也劝不动他,他那句“衣服湿了可以换,桩基费了损失能挽回吗?!”似乎至今还回荡在山谷。每一根桩基,每一个承台中的每一米每一寸,都是他们不眠不休的结果。
有人说肩负项目安全总监之职的“80后”田军强,他的头上始终悬挂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施工安全,责任心成了他的护身符。
早在项目上场之初,田军强就与测量队一起走遍了管段的每一个角落。查找危险源,预估评判危险,防范化解风险,成了他每天工作的主题。每次安全培训,他都以图文并茂的PPT形式,结合国内外真实案例,给工人们敲响警钟。
“他抓安全有个特点,总是把血淋淋的灾难现场展示给大家,从不忌讳,视觉冲击力带来的心理震撼,让人印象深刻!”薛晋如此评价,“他认为只有把最坏的结局告诉大家,才能警醒员工麻痹大意的神经,才能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事实证明,田军强的这套教育培训方法很奏效,规范操作、珍惜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已深深扎牢在每一位员工心中。
上高桥边坡由于地形限制,施工只能从上往下,上台阶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再向下推进一级。在第一台阶施工中,地质松软加上大雨侵蚀,产生了10到15厘米长的一条裂缝。田军强观察了两天发现裂缝有扩张迹象,他立刻上报薛晋,并下令停工。第二天,裂缝处外延边坡全部垮塌。如果不是及时停工,后果不堪设想。
“安全没有倒退键,事前控制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田军强时刻给工人们灌输的理念。在洒鱼河大桥施工时,租赁的架梁机横梁产生了一个裂缝,他立刻要求更换横梁。“横梁承受约40吨,一个小裂缝足以毁掉一切。如果横梁断裂,将会机毁人亡。”
从挽回泄水孔上报偏项的600万,再到发现十几吨桥隔板钢筋图纸错误挽回万余元,无不昭示了计划部长李震的步步严谨。复核,再复核,这就是他的工作。“吃透业主全部文件,认真分析各项条款,才能有的放矢。”他这样说。
女将刘召锐自从担任分管成本的副经理后,她操的心更多了。从财务部长到成本副经理这一步跨得并不容易。每月的成本会,她几乎月初就开始准备了,收集整理各部室提供的资料,复核,计划……
“刚开始各部室资料都按各自惯例填报,但并不是我想要的。”她回忆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各个部室一一沟通、协调,经过磨合,规范了所有业务程序。
1992年出生的技术员田伟东经过这个项目的锤炼,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回忆中,他最大的感慨是在实践中学知识,在相处中学沟通。曾因为不解一个张拉计算公式,他黯然神伤过。
“从现场回项目部经常赶不上饭点,食堂的师傅总会给我热饭热菜。好几次师娘还给我下面条。”想家的日子,他想想这些,心里就觉得暖暖的。他说,感觉自己在项目部长大了。从前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的他,现在隔两天就会给家里去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的点滴进步。
30岁的测量队长王宇超,趁着项目收尾,回家结婚去了。作为合同工的他早已把自己当作十七局真正的一员,他和他的测量队,几个“80后”的大小伙都表示,还要跟着薛晋去下个项目。
千山暮雪,英雄长征未还。只有两双鞋的薛晋,每天早上必定穿着他的运动鞋去工地查看一遍才心安。冬天,他永远穿着那件军大衣。体寒怕冷的他没给自己安装空调,他说要和职工们一样。他说干项目就是要让公司、职工满意!
陈嘉宾还在灯下研究他的方案……他牵头的项目课题——既有滑动体深路堑高边坡加固防治技术已经结题,他又开始了新的研究。
郝志刚已经奔赴另外一个项目抢险去了。据说,在麻昭高速公路C3标时,他的体重已瘦到不足110斤,他自嘲说,可以写一本减肥书了……
也许终将告别乌蒙山,告别洒鱼河,但无论下一站奔赴何处,麻昭高速公路C3项目部的工友们一起战斗的日子,将永远难忘。
距离计划全线建成通车的日子——12月31日,已经近在咫尺。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麻昭高速公路C3标项目部的同志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期待这一天了。一条通天大道,将从他们的心里发端,穿过层峦叠嶂的乌蒙山区,问候山外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