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决战在红岩

决战在红岩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将开通的成渝客运专线,1小时15分钟即可抵达,可与空中直线穿越的飞机赛跑。成渝客专公司总经理张国力早就预言:成渝客专能不能按时通车,关键在6标。中铁十七局集团勇敢地接过了这项令各方担忧的艰巨任务。以隧道施工闻名于世的四公司首当其冲,作为集团公司第二分部,主攻新红岩隧道。成渝客专6标,既是标头,也是标尾。从2011年8月开始,新红岩隧道施工三次改线轮番上演。

决战在红岩——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成渝客专6标二分部施工纪实

2010年9月,巴蜀人民期盼已久的全长308.5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动工了。它既是成渝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的骨干,也是沪汉渝蓉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十年一甲子,成渝两地钢铁大动脉60年变迁史怎能不令世人感叹:1952年,实现了第一次变迁,成渝两地朝发夕至;2006年遂渝铁路通车,4个半小时即可穿越;2009年达成铁路改造工程开通,和谐号动车组在2小时内即可穿越巴山蜀水。而随着人文社会和成渝两地经济发展的进步,人们渴望两地往来更舒适、更快捷。即将开通的成渝客运专线,1小时15分钟即可抵达,可与空中直线穿越的飞机赛跑。成渝“1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将给两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颠覆性改变,到那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只能成为遥远的叹息。

然而,蜀道难绝非徒有虚名,要建成成渝客专,建设者们面临着重重艰险与考验。成渝客专公司总经理张国力早就预言:成渝客专能不能按时通车,关键在6标。中铁十七局集团勇敢地接过了这项令各方担忧的艰巨任务。2010年9月,该集团调集3支铁甲劲旅开赴山城重庆,在红岩旧址、中梁山下排兵布阵,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就此打响。以隧道施工闻名于世的四公司首当其冲,作为集团公司第二分部,主攻新红岩隧道。人们期待着这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屡建奇功的穿山劲旅,在鏖战红岩的战斗中雄风不减,再建奇功。

苦心人——卧薪尝胆战红岩

习惯了在大山里修铁路的员工们,突然间要来到这座直辖了10多年的美丽山城,顿时兴奋不已。他们遐想着在工作之余,能够三五结伴,或登高望远,或徜徉街头,或凭栏临江,或江边垂钓,或访红岩旧址,或攀越歌乐山,或在一棵树观夜景、朝天码头游两江、解放碑前赏美女、洪崖洞里尝美食、休闲茶楼品新茶、红岩村里看展览……然而,想象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这种惬意似乎天生注定不属于他们,接踵而至的重重困难,就像一只只猛然窜出的拦路虎,阻挡了他们信心满满的脚步,扰乱了他们了解、欣赏这座历史名城的心情。

千难万难,征地拆迁第一难。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征地拆迁,进场之时就不得不与之正面交锋。然而,在城市施工,尤其是在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城进行征拆,无异于难上加难。成渝客专6标,既是标头,也是标尾。四公司担负施工的全线控制性工程——新红岩隧道,被深深地嵌入了这座古老城市心脏的两大区域:渝中、沙坪坝两大主城区。隧道进口位于原沙坪坝火车站旧址,隧道上方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土砖混合盖板房年久失修,随处可见的裂缝无不昭示着它的历史。隧道附近的市重点中学、多家企业更是横亘在必经之路上。更要紧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社旧址也在其中,加上征拆资金缺口过大,安置房源紧缺,没钱、没房,居民搬迁到哪里去?征拆难题可谓层出不穷。怎么办?那段时间,负责征拆的项目书记贾建民几乎彻夜难眠。他深知,被动只能挨打,办法总比困难多,必须绞尽脑汁积极应对。贾建民的腿从此不停地在现场、业主、政府各相关部门、居民、学校和各家大小企业间奔跑协调沟通,竭尽所能寻找突破口。

直辖市的老百姓,素质自然高出一筹,他们不会在征地拆迁中无理取闹,更不会大打出手,恶性阻工,却频频采用上访、投诉、曝光等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以贾建民为主组成的征拆小分队,唯一能用的手段,也是利用法律与之周旋。“只要一上工地,我都随身带着发改委、铁建办等政府部门的会议纪要和其他文件,它有法律性、权威性,不仅是老百姓想吃的定心丸,也是我们宣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贾建民谈起自己的做法,颇为满意。他说,居民一看到这些红头文件,就明白政府一定会依法行事,不会糊弄老百姓的。加上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沟通,逐渐得到了百姓的理解。

居住在隧道上方陈旧的土坯房里的一家,老太太60多岁,尚能活动自如,而她的老伴却瘫痪在床,儿女也没和他们居住在一起。有一天,老太太找到项目部,非说是隧道放炮把她家房子震裂了。贾建民赶紧带人到现场排查,结果发现是山石滚落把房子砸了个窟窿,还压破了沙发和衣柜,明显是山体滑坡导致的。为防止隧道施工对居民住房造成伤害,项目部按照设计在隧道左右各30米处设置了爆破监控点,在浅埋地段,采用机械掏槽和数码电子雷管爆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挖作业,震速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充分的依据证明房屋受损与施工方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找上了门又不能坐视不理。贾建民代表项目部前去慰问,并出资一万元,带队前去修葺,得到了当地街道办、居委会和居民的赞扬和信任,为其他协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记得又是一个雨天,项目部长期监控的一浅埋段上方的一户居民屋内漏雨,接到居委会反映,贾建民立即带领相关人员冒雨进行处置。他带头冲上二楼房顶铺设防雨布,年久的石棉瓦突然断裂,他双脚瞬间踏空,幸亏两只胳膊挂住了两边的椽子,才幸免受伤。房子修好了,心中有愧的房东提着水果来到项目部,老泪纵横,连连感谢。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遭顶头风。就在李世奇带领该项目艰难、缓慢地向前推进之时,更大的困难又不期而至。从2011年8月开始,新红岩隧道施工三次改线轮番上演。第一次因隧道原设计方案穿越红岩村纪念馆、周总理一百周年纪念碑等国家级文物,文物局提出改线;第二次因新红岩隧道出口有《新华日报》社旧址、重庆第29重点中学,教职工拆迁浅埋过度搬迁和隧道走向与重庆市轨道交通5号线、9号线4次交叉等一系列问题,渝中区政府、轨道交通公司提出改线;第三次因该线路穿越影响化龙桥街道办重庆国际社区的整体开发规划,且途径人防工程和原战时地下军事用地,等等,渝中区政府、发改委、铁二院、轨道交通公司共同提出改线。该隧道斜井2011年5月刚开工,8月便夭折停工。改线方案迟迟批复不下来,工期严重滞后,没有施工进度就没产值……本来征地拆迁就十分艰难,如此一来无异于雪上加霜。所有难题的聚集,打乱了原有的施工计划,前期的艰辛付出化为泡影。项目经理李世奇失眠了,项目全体员工都陷入了不安。没有先决优势,建设者们只有依靠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另辟蹊径,艰难地走过每一步。

有志者——刀刃之上奏乐章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隧道施工改线方案批复让员工们望眼欲穿,项目部一直等米下锅。没有施工图纸,就没有施工进度,没有进度就没有产值,没有产值就没有资金来源,没有资金来源,项目就无法运作,而且越往后拖,工期压力就越大,期间所发生的成本难以估算,这些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但谁也没办法改变。半死不活被拖着的滋味,令项目部上下烦躁不安,士气低落。

“十七局这块招牌,四公司的招牌,不能在这里砸了!”李世奇暗下决心,决不能坐以待毙,他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扭转被动局面?李世奇首先让总工程师带队,在集团公司指挥部和业主的大力支持下,项目部从设计院拿到一些确定可以施工的临时图纸。进出口因为征地拆迁不能打开洞门,就从隧道中间打斜井开辟掌子面,就这样见缝插针,艰难推进。

毫无疑问,前期完成的临建工程由于改线已经废弃,只能另寻出路。便道走向、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场、施工队驻地等均要重新规划。而前期的投入至今没能计价到位,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和成本压力。为减轻因改线带来的成本压力,项目部上下可谓煞费苦心。按照原设计建设的三号混凝土拌和站,因为改线还没开始大规模生产就已停产,建站投入的设备和停工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为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项目部主动找市场,寻找混凝土需求单位,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物资部长张国栋精打细算,每一台机械费用,每一种物资哪里最便宜他都了然于胸,和供应商们说好话、做解释,选择多家供应商分担资金风险,每每项目施工无米下锅之时,他总能采购所需的材料,解项目的燃眉之急。计划部长陈娇娇,面对改线前期留下的后遗症,她不敢有丝毫怠慢,带领几名部属收集资料、寻找证据,为将来可能挽回的损失做好准备。虽然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但都很坚实。

改线后,原来的3座隧道合成了1座,起点沙坪坝车站,终点菜园坝车站,全部穿山而过。然而,隧道浅埋段施工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却没有因为改线而得以解决。隧道进出口、斜井均位于主城区,征地拆迁困难多、文明施工要求严、外部协调任务重;隧道多次上跨下穿重要市政设施和居民楼,穿越小龙坎A、B匝道、小龙坎商业广场、地铁一号线、竹园小区高层住宅楼等重要建筑物;进口50米以下浅埋段大量分布着老旧居民房屋,建筑结构简单,多数已成危房,施工期间,爆破振动、噪音控制要求严格;外部协调压力大,隧道进口与沙坪坝交通枢纽、隧道出口与菜园坝交通枢纽需同时建设;施工期间,设计方案不稳定,严重影响施工组织。说起新红岩隧道的难点,李世奇能搬出一箩筐,每一个难点的攻克,都如同在刀刃上奏乐舞蹈。

李世奇已经习惯了压力,习惯了承受,习惯了将压力转变为动力的艰辛过程。首先,他把浅埋隧道施工这一难题分解给了项目总工程师范登云。范登云身经百战,当初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时,也颇感棘手。他知道,技术难题还需依靠科研这把钥匙来打开。项目采用先进的单臂掘进机和数码电子雷管控制爆破相结合进行开挖。根据实际浅埋变化,以变应变,不停调整施工工艺,将振速始终控制在每秒0.5米的安全范围内,终于克服了浅埋难题,并顺利掘进了900多米。在隧道开挖等关键环节上,一批诸如台阶法、大管棚超前支护和护拱托换方案、双层拱架湿喷砼支护、加强衬砌、车辆限速通行、加强监测等一系列举措的综合运用,为安全通过浅埋段罩上了层层金刚罩。他们以科学为利器,为刀刃上的乐舞谱写了一段序曲。

光阴荏苒,转眼间已是2014年3月。天道酬勤,好消息传来,铁路总公司正式批复的新红岩隧道一类变更设计施工方案正式下发,这一消息,在项目部上下迅速掀起了大干热潮,这曲在刀刃上的乐舞也迎来了高潮。

劳务管理历来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李世奇抓住了这个要害。在公司的劳务选用、管理等制度上,李世奇没有灵活性。他说,一旦灵活执行公司规定,就可能出现偏差,特别是劳务选用、使用、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被动。因此,在确定劳务队伍后,李世奇建立了与劳务管理相关的进度、安全、质量、材料和验工、计价、付款等一系列考核机制,从制度上进行管控。为防止劳务队做大失控,李世奇还建立了完全由项目自我控制的两个架子队,关键时刻一旦出现劳务队扯皮威胁,架子队作为预备队立刻填补。架子队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无形中时刻悬挂在劳务队的头顶,起到了威慑作用。在对劳务队进行严管过程中,李世奇还将善待运用其中。他说,对劳务队的管理,要无情执行制度,有情做好服务。特别是,在劳务队碰上突然的资金短缺,项目部拿不出资金的情况下,李世奇总是与其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沟通,讲清困难,理顺关系,消除矛盾点,等到外部条件改变,资金状况改善后,矛盾点自然得到延缓或消失。在机械需要、人工配合等方面,项目部竭尽全力予以支持,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如果说架子队是项目的关键支点,那么架子队长就是这关键点的灵魂人物。李世奇经过精心考察并参考班子成员的集体意见,决定让项目副经理胡廷华、赵攀分别兼任两个架子队的队长。项目以架子队为管理单元,推行内部管理工序承包模式,在确定承包单价、节点工期、安全质量标准、定额材料消耗等标准后,一律实行工费承包,在扣除实际发生成本后,按完成的实物工程量计发薪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防范架子队内控管理虚化,项目部还推出了日小结、周分析、月总结制度,以此推进月施工计划、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的落实。两位队长果然不负众望,在架子队管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在管理中,按照项目要求,对所有工序一律实行带班作业制,每道工序都有责任人。从队长到技术员、安全员、工班长,都带着责任分工、技术交底、质量标准、安全提示等指标跟班作业。为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李世奇以标准化为抓手,将隧道开挖、钢架加工、湿喷混凝土、矮边墙施工、防水排水作业、二衬浇筑等环节都制订了明确的作业标准,并做好作业班组技术交底和现场指导,重点卡控现场作业标准的落实和检查验收。同时,为发挥作业班组积极性,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工序质量保工程整体质量,提高自觉执行标准化作业的内在动力。针对隧道施工,项目部制订了超前支护、开挖循环、钢架支护、喷射混凝土、监控量测、防排水、仰拱、二衬浇筑、工序均衡、拱部注浆等10个重点卡控点,每道工序都有明确卡控责任人,从工序负责人到现场负责人、现场技术员,再到架子队分工负责人,形成了闭合成环的管控体系,确保了各工序各项指标的实现。

传统经验走不通的路,用科技来走。这是李世奇和范登云在项目管理中的共同理念。为向标准化作业提供技术支撑,项目部先后成功开发了格栅钢架“八字结”加工机具,矮边墙移动模板施工专利技术,结合隧道浅埋段开展了全数码电子雷管、数码电子雷管与普通导爆管雷管结合、单臂掘进机掏槽加数码电子雷管控爆结合等多种方式控爆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减震效果。在2号横洞施工中,李世奇和总工程师范登云根据传统采用的固定式焊接式简易搭接式钢便桥出现的跨度短、行车受限、拆除困难、安全系数低、车辆通过容易侧翻等弊端,决定对其进行设计改进,成功设计了两台移动式栈桥,大大提高了仰拱施工功效,确保了机械设备安全通行。

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上天不负有心人,有超常规的付出,自然会得到超常规的回报,他们最终将赢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

早在上场之初,项目部就制订了把项目作为培养隧道施工人才的“摇篮计划”。因为改线时间长,施工进展缓慢,项目化劣为优,乘此机会培养人才。他们将技术员和架子队混编,实行工序跟班作业,新员工有了更多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技术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了快速提升。2011年加入四公司的石新华和康雄就是项目“摇篮计划”中的杰出代表。刚从象牙塔出来、带着满腔热血的他们,总想以事业成就人生。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与理想相去甚远。但他们在项目领导的关怀下,很快适应了艰苦、繁忙的生产一线,快速融入了施工生活。尤其是项目部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他们得出了“选择扎根十七局没有错”的结论。项目部采取的请进来授课、派出去受训和现场一对一结对子导师带徒的培训方法,以及以会代训的培训模式,使他们很快找到了在学校找不到的感觉。他们说,是项目领导提供的成才环境,老一代技术人员的无私引领,才使他们从似懂非懂到能得心应手,独当一面。而让他们感受更深的是,在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企业团队,领略到了做一名铁建员工的光荣和自豪,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他们受到了熏陶。“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他们牢记心中。或许正是独特的企业文化和项目部上下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在项目最为困难的三年中,不离不弃,终于熬到了春暖花开的一天,也终于迎来了可以施展才华的一天。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三年多的坚守,项目部迎来了初期曙光。项目部自主创新的多项科技成果,在实际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推动了工程进展,提升了工程质量。四公司在山城大地,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了三次改线带来的危机,收获了一批施工管理经验,获得了一批科技成果,锻炼了一支施工队伍,成熟了一批人才,迎来了一次百人观摩,赢得了阵阵掌声,项目部荣获重庆市渝中区2014年“工人先锋号”殊荣。因贡献突出,2012年李世奇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红岩决战还未结束,但人们有理由相信,李世奇带领他的团队在红岩决战中,彰显出了这支铁军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彰显其辉煌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