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校园题材舞蹈作品创作

浅谈校园题材舞蹈作品创作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平时和舞蹈老师交流过程中,谈到校园题材的舞蹈作品创作,说得最多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舞蹈题材,一个是舞蹈音乐。舞蹈作品的呈现,根据作品情节发生、发展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段落。艺术作品的灵魂是“真、善、美”,这也是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好的舞蹈作品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真、善、美”的代名词,不矫情,不做作。

宁波市李惠利中学 吴迪锋

在平时和舞蹈老师交流过程中,谈到校园题材的舞蹈作品创作,说得最多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舞蹈题材,一个是舞蹈音乐。很多老师说中学生舞蹈作品题材很难找,因为中学生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很多老师反映学习的作品太多了,表现手法也较为雷同,现在再创作反映中学生的舞蹈作品很难找到合适的创意和构思。也是,中学生整个时期,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人生任务貌似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可我们忽略了中学生也是社会家庭的一员,他们在这一时期,身体、思维、观念都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在更新。且学生个体之间的思想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学校之间的氛围差异都会使一种现象产生不同的审美差异。所以,作为创作者所要抓住的就是这种差异,在差异中寻找突破,在突破中结构舞蹈作品,提升思想内涵,感受真、善、美。

一、“内容、形式、手段”,舞蹈作品创作的三要素

(一)内容——舞蹈结构的目的

舞蹈结构是舞蹈作品内容的外化形式,而内容是舞蹈结构的目的所在。笔者在学生时代学习舞蹈和上舞蹈编导课时,印象中的舞蹈结构只是舞蹈在书面的文字呈现,无非就是该作品表现什么,分几段、用什么道具,群舞还是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仅此而已。因此,在舞蹈结构上所花的时间很少,更多的是老师布置的编排,即怎么去开发动作,动作怎么连接顺利,怎么样的队形调度好看。但在踏入工作岗位后,逐渐认识到舞蹈结构是一个作品最后能否成功呈现的关键,就像人的骨架,没有结构,何谈舞蹈作品。我一直记得我在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导师说的一句话:“舞蹈作品,虽以肢体叙述,但需有内容可言”。也就是舞蹈作品的结构不是人为的分段,而是舞蹈在叙述情节和抒发情感中合理、自然、连贯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用不同人物来表现矛盾,用矛盾来描述情节,用情节来表现内容,用内容来表达感情。

1.结构情节要合理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理解这句话的表面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可再想,其实也是需要我们舞蹈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是符合生活逻辑的,不是脱离现实的凭空捏造和想象。

以作品《回家》为例,该作品表现的是一群放学回家的中学生,路遇一个缺乏家庭关爱的流浪“男孩”,并且和男同学产生了矛盾。在争执过程中,随着帽子的掉落,同学们发现,这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女孩,愧疚、自责、怜爱之心油然而生……如果用简单的文字来表现结构也就是:回家——路遇——争执——发现——关爱。但在设计舞蹈结构时,我们要考虑几个矛盾冲突的合理性:

(1)我把“流浪儿”的形象设计成女扮男装的“假小子”,考虑到的是男同学和流浪“男孩”的冲突的合理性。因为男同学看到流浪“男孩”在捡拾易拉罐,以此谋生,而男同学则是想拿易拉罐当足球踢,更多的是调皮捣蛋,从而产生争执,符合男孩的年龄特征,同时也为后来男同学情感的转折埋下伏笔。

(2)在一群学生中,女生更多的是围观,也有仗义的大姐大,这也符合女生的特点。

(3)在争执中,伴随着“流浪孩”帽子的脱落,大家才发现,欺负的是个女孩子,这时,男同学才会自责,才会有关爱,这符合个人思想感情转换的合理性。

2.情节段落连接要合理

舞蹈作品的呈现,根据作品情节发生、发展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段落。这几个段落,是展开舞蹈形式的过程,也是情节推进的过程,它为最后主题思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段落、情节连接合理了,作品就能顺利发展。

以少儿作品《大鞋子·小鞋子》为例,从儿时偷穿爸爸、妈妈的鞋子这一经历入手,以独自在家—小伙伴串门——穿爸爸鞋子——穿妈妈鞋子——小鞋子出现——和谐家庭(感恩父母)。整个作品以童趣为切入点,在段落连接中,情节连接中以门铃——羡慕——寻找——过家家这四个连接点贯穿舞蹈段落,使情节层层推进。最后在“我爱我的家,我和爸爸妈妈,爱就是感谢,爱就是报答”中,提升作品主题思想,体现感恩、和谐家庭这一主题思想,让作品更具温馨感,不失真情,扣动心灵。

3.主题思想感情提升要合理

艺术作品的灵魂是“真、善、美”,这也是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好的舞蹈作品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真、善、美”的代名词,不矫情,不做作。它是创作者在架构舞蹈作品、推动情节发生的必然结果,更是观众欣赏后发自内心的感触和心灵的震撼,是一个舞蹈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

在作品《青春起跑线》中,笔者用在作品中的道具(长方形框架),在作品的最后贯穿成时间的隧道,在隧道的尽头是一个背着书包在奋力拼搏的学生;作品《同学》中,歌曲《雨花石》的轻声吟唱,表达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利人主义精神;在《回家》中,同学们用五颜六色的书包搭起爱心小屋,为“流浪儿”遮风挡雨,用“借给她一半爸爸,借给她一半妈妈”的真切声音,传达社会大家庭的关爱……这些主题思想的表达,使作品的内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是整个舞蹈作品结构、情节推动到最后的高潮所在,符合艺术作品“真、善、美”的审美要求,合理而真诚。

(二)形式——舞蹈语言的表达

舞蹈形式是舞蹈语言的具体形象反映。舞蹈语言是以肢体作为叙述手段,通过肢体节奏、空间、造型的变化来外化语言的叙述性和情感传递,以此来刻画人物、事物,表现情节,展开内容,提升思想。编导课中动作开发、造型连接和形象捕捉等联系,最后都是在舞蹈语言这一支点上进行的,离开语言叙述性的舞蹈,只能称之为动作以及重复变换后的动作组合,也就失去了舞蹈作品的价值意义。

1.捕捉形象的特殊性

这是大学舞蹈编导课中形象捕捉的内容之一。回想学生时代向老师汇报作业时,我们大家做了以下几个形象:

A:摩登女郎;

B:指挥家;

C:老太太(老爷爷);

D:家长里短的长舌妇;

E:数学老师……

这些人物形象都可以在我们熟悉的作品中找到他们的缩影,与之相适应的如《胭脂扣》《聂耳》《中国妈妈》等。这是我们作为练习时的作业汇报,这些练习的目的是开发我们对舞蹈语言的发展能力和捕捉形象的思维敏感度,我们都准确地抓住了这些人物的形象性。因为这些人物本来就有着独特的外在形象语言,比较容易能捕捉到,而我们中学舞蹈教育和编导者,面对的形象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学生。他们年龄阶段单一,学习环境一致,生活方式雷同,这就需要我们编导者在单一中去敏锐捕捉他们的个体差异。

(1)学习成绩差异中寻找外在外化形象区别。例如成绩好的同学较为自信,在同学中比较受欢迎,反之,较为失落。

(2)生活环境差异中查找突破口。在同年龄段的学生中,由于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会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作品《回家》就是以现实社会中失去家庭关爱的“流浪儿”之一形象为导线,以放学回家的中学生为对比,提倡社会大爱,教育当代学生的互帮、互助,弘扬社会正能量。

(3)在个性差异中寻找特殊形象。每个人都是与生俱来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性格,外化到形象上,有唯一性。同样,我们就可以去捕捉他们的外在肢体动作,以此作为动作元素进行开发,这样的形象语言的独特性和准确性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2.肢体语言的叙述性

舞蹈中的人物是通过独特的肢体语言叙述来刻画形象,在语言叙述过程中来完成舞蹈形象。叙述的过程构成了舞句,舞句的情节展开组成舞段,舞段的描述连接成作品。因此,舞蹈中肢体语言的叙述性,是舞蹈成之为作品的标杆。“言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肢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最高层次,意思是手舞足蹈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最高形式。由此可见,舞蹈语言的叙述性是多么重要。

(1)在内心情感的触动中寻找动机。

动机是舞蹈语言最原始的状态。只有抓准特点环境下人物内心情感感触点的动机,并以此发生、发展,不仅符合人物形象的需要,更符合情节的展开,同时有利于作品连贯性和情感转折后主题动作的准确性。

(2)在现实生活状态中提炼动作元素。

现实生活是我们舞蹈创作的源泉。现实生活状态中的动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本身就有着叙述的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动作节奏化、空间化、造型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舞蹈创作的过程。笔者在《青春起跑线》中,用剪影表现学生起床——刷牙——扎头发——奔跑上学——课堂中——回答问题——思考——沮丧的过程,就是用这种方式提炼并创作的。舞蹈语言的叙述准确而又生动,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地理解编导的意图。

(3)在条件反射中捕捉瞬间镜头

我们在开展情节的时候,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交代何时、何地、何事。因此,特定环境、时间中发生的事情,在产生过程中,必定会有条件的反射,而条件反射下的瞬间,人的肢体也会有相应的动作反馈。因此,捕捉这一瞬间,也是舞蹈动作发展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叙述瞬间情感的直接动作外现。

3.队形与调度的表意性

队形和调度是舞蹈进行的方式,是连接舞段、人物的重要手段。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队形的变化和调度的独特性,不仅推动着舞蹈情节的发生、发展,更给人以良好的审美感受。因此,不同的队形以及群体队形和单一个体的意思和关系,是表意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队形和调度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它是情节的需要,是群舞舞段在进行中的主要形式。它有着以下几个功能:

A:表明不同的人物形象;

B:强调环境;

C:烘托气氛;

D:确定独、群关系;

E:提升思想内涵等。

(三)手段——舞蹈道具的运用

舞蹈手段是舞蹈在进行过程中,所采用什么方法来达到作品所赋予的含义。我简单理解为:它是舞蹈所采用的方式和道具。舞蹈手段的独特运用,也是在同一舞蹈题材作品中,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方式,它会使作品从感官还是构思上都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

在《青春起跑线》中,很多老师在欣赏完作品后,最大的感受是作品中道具的灵活运用,以及产生的独特效果。该作品用6个高2米宽1.5米的长方形框架,蒙上窗帘,连成横排,在作品的第一段,用反打灯光到白色窗帘上,用剪影的方式来表现学生早起上学和到课堂学习的状况。灵感来源于清晨上班途中,看到窗户中起早上学的学生的身影。在第二段中,随着一个女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冲出教室,6块框架紧叠成一本放大的书本,同学们在帮助她连接课堂难点,并带她走进知识的海洋,最后纵成一个时间的通道,看到的是一位同学在青春的起跑线上奋力拼搏,向前冲刺。

在《同学》中,红领巾的运用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表明了作品中表现年龄阶段,在废墟中,用红领巾用作生命的绳索,把伙伴们从废墟中一一拉出,这一刻,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它所透露出的是生命的希望、友谊的高尚。

内容——形式——手段这三要素,是整个舞蹈作品创作的三个环节,是评价一个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编导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目标。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在创新中感悟。一个创作的过程,虽然苦思冥想让人烦恼不已,但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那一瞬间,内心的感触让人终生难忘。

二、舞蹈创作中音乐的选取

舞蹈作品创作的过程,也是音乐形象寻找的过程。不仅因为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音乐是一个舞蹈作品成功呈现的关键,但凡好的舞蹈作品,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世界上伟大的音乐作品,都是经典舞蹈音乐,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音乐作品《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是俄罗斯古典芭蕾的巅峰之作。作为一个中学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不可能有一个专业的作曲团队来为舞蹈创作服务,因此需要通过剪辑来满足舞蹈作品创作中对音乐的需求。

(一)舞蹈音乐的来源

笔者在舞蹈创作时,音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

①中外交响乐;

②电影音乐;

③其他舞蹈作品音乐;

④当代作曲家音乐专辑。

之所以从这几个途径去选择舞蹈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很成熟,音响效果非常饱满,乐曲的配器也很丰富、合理。特别是目前很多电影音乐,由于电影故事情节的展开都需要音乐的配合,所以,音乐形象非常准确且风格统一,是非常理想的舞蹈音乐的选取对象。近几年各个中小学校都在学习的少儿作品《我也想当兵》,该作品选用的就是电影音乐《太阳照常升起》在一个专辑中几个乐曲的相关连接;笔者作品《回家》中的第一段中的音乐,也选择了动画片的音乐;《大鞋子小鞋子》的主题音乐也选自动画片《金鱼公主》。

(二)如何剪辑

有了音乐的来源,剪辑的过程和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一样,如何整合,连接并且和舞蹈作品情节的发生、发展紧密结合,是一个剪辑舞蹈音乐成功的关键。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几个在舞蹈音乐剪辑中需注意的问题:

(1)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要统一;

(2)音乐整体风格要一致;

(3)音乐情绪的对比要鲜明;

(4)音乐段落连接要合理。

特别是音乐段落的连接,可采取以下方式连接:

A.根据舞蹈剧情需要的停顿;

B.各种声效(如鸟叫、下雨、风声、雷声、汽车发动等);

C.歌曲运用;

D.后期音阶;

E.渐强与减弱等。

以《回家》为例,几个段落的连接方式分别是:马路音效——鼻子闻的音效——单一鼓点——瞬间停顿——下雨——女孩的喊叫——歌曲。

以《青春起跑线》为例,段落的连接是:语气词——笑声——下行音阶。

以《大鞋子小鞋子》为例,段落的连接是:门铃——语气词——高跟鞋落地声效——歌曲——走楼梯声效——语气词。

剪辑好舞蹈作品所需的音乐,后期的调整和制作也非常重要。通过调整,可以让音像效果、段落连接、情感推进更好地符合舞蹈作品情节展开的需要,为情绪和思想的提升做好铺垫和推进,使舞蹈作品更具感染力。

舞蹈作品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创作中学习、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完善,是笔者在创作中最大的收获。舞台上闪亮的呈现,背后是几年打造一个作品的艰辛付出,这种艰辛的回味是甘甜的,因为它是一个舞蹈团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属于自己的积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