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棒喝,一代高僧如何禅机顿悟?武宗灭佛,临济古寺为何得以保存?远隔重洋,日本和尚为何来此祭祖?
正定的临济村,原名小临济,后发展为东临济、西临济两个村,现隶属于正定新区,地处汊河南侧,滹沱河北岸。临济村和我国一个著名的佛教宗派——临济宗,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起临济宗,必然会想到正定城里的临济寺。临济寺是一座宏伟的佛教名刹,寺内建有临济禅师澄灵塔,是正定现存的四座佛塔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么,这座临济寺是临济宗的发祥地吗?其实不是,临济寺只是临济宗的纪念地。临济宗的发祥地究竟在哪里呢?
滹沱河畔临济村
临济,因临近滹沱河渡口而得名。济,就是过河的渡口,所以这个村子取名临济村,又因临济禅院建于此地而闻名。临济村给人以祥和之感。村子里没有嘈杂和喧嚣,在这里能体会到,有一种幸福叫作安逸。
对于临济村的创建年代,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一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达成了一个共识:临济村是由临济禅院的部曲发展而来的。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部曲”的:①中国古代军队编制。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地方豪强和将领的私人军队。③古代指家仆。寺院的部曲就是指附属寺院的佃农。
据《正定县志》记载:临济禅院创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当时的寺院得到封建帝王的支持,拥有大量土地,需要大量农民耕种,于是许多农民成为寺院的雇农,他们的家族聚集在这里,就被称为寺院部曲。
临济村就是由北朝时期寺院部曲形成的。为了耕作寺院土地方便,这些佃农分别居住在寺院的东、西两侧,于是后来就分为东、西两个村。在临济村的南面,波光起伏的水面就是滹沱河。这里距滹沱河四号水面仅有800米。可想而知,当年南来北往的人,都要通过这里的舟楫渡过滹沱河,这里便成了水路交通要道。
三遭棒喝始顿悟
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四方云游的禅师行脚至此,他走进村中的临济禅院,受到了寺院内僧人的热情款待。因为他佛学精深,寺中僧侣一致恭请他作为住持,于是他停下了云游的脚步,在临济禅院参悟佛法,对禅宗佛教进行了发展,创立了禅宗一个重要的分支——临济宗。
“欲问西来意,先参临济师。主宾谁辩取,棒喝任交驰。野鹘巢危塔,行蜗上断碑。何因一茎草,宝界现琉璃。”这是清代王士禛写的《题临济废寺》,说的是临济村废毁的寺院。诗中提到的“临济师”就是中国佛教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禅师。
义玄禅师,又名“临济义玄”,山东东明人,俗姓邢。他年幼的时候十分聪明机敏,以孝闻名。
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义玄来到江西黄檗山,参希运禅师。义玄起初只是个随大众的参侍,有一次首座鼓励他上前问话,接个机缘。义玄便问道:“什么是佛法的大意?”希运拿起棒子就打,义玄只得退了回去。首座问他:“他怎么回答你?”义玄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首座,并说他无法了解希运莫明其妙地举动。首座再催他去问。这样义玄来回一共问了三次,并挨了三次打,至此义玄深感自己无法了解,于是去见首座,说:“承蒙您激励我去问佛法,我屡次吃师父的棒子。自恨前世的障缘未了,不能彻悟玄旨,因此我只有离开这里,再到他方行脚去了。”首座急忙去告诉希运,说:“义玄虽然是新来的,但很有特点,他来辞行时请您再接他一把。”第二天,义玄向希运告别,希运说:“你可以去参大愚和尚。”
⊙ 义玄禅师像
义玄见到大愚,大愚问:“什么地方来的?”义玄说从希运处来。大愚又问:“希运有什么指教没有?”义玄就说了三问佛法却三度被打的事,并说不知我错在什么地方。大愚说:“这个希运,真像个老太婆,还对你那么亲切叮嘱,你真是太笨了,还来问我错在哪儿。”义玄顿时大悟,说道:“原来希运的佛法也不过如此。”大愚一把抓住他说:“你究竟知道了什么道理,快讲快讲!”义玄捣了大愚三拳,回见希运。希运问道:“大愚说什么了?”义玄告诉他大愚所说,希运说:“下次见到他,我要痛打他一顿。”义玄说:“还等下次,现在就打。”说着就给希运一拳,希运哈哈大笑,认可了他,便决定把禅灯传给他。
希运禅师既然如此看重义玄,义玄为什么会离开黄檗寺?又如何来到临济禅院呢?这要从“武宗灭佛”说起。
公元845年,唐武宗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灭佛运动。他颁诏:拆毁山野的各种“招提、兰若”,裁减各地的佛寺。将寺院里的铜像、钟磬烧了铸钱;铁像让本州官府铸为农器;金银、玉石等像交给官府,官吏百姓家里不得供奉佛像。诏书颁布后的一个月内,拆掉寺院四千六百多所,兰若之类的小庙四万多处,还俗僧尼二十六万多人。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大量佛像被砸毁,佛教寺院被拆,一些高僧无处安身。当然,义玄和尚也被从江西黄檗寺中赶了出来,无处安身。他听说真定、赵州、冀州、深州一带的佛教寺院并没有被拆毁,于是决定北上。
那么为什么这一带的寺院得到了保护呢?
据《佛祖统纪》记载:当时,控制真定一带藩镇的成德军节度使,非常信佛宠道,因此唐武宗的诏令在这里没用。这些节度使和各州刺史们,就不搭理这回事。朝廷派御史到这里督察时,成德军节度使竟然回应:“天子如果愿意,请他来毁寺院吧,我们不干这事。”
就这样,成德军控制的真定、赵州一带的佛教寺院得到保护,也就成了佛教高僧的避难之所。
当义玄来到河北,他先是走进了赵州城里的一座寺院,但寺里的和尚并没有收留他,于是他星夜北上,来到了滹沱河畔。第二天渡过滹沱河,义玄来到了临济村的临济禅院。
先有禅院后有寺
临济禅院旧址看起来不大,占地只有七分,而在一千多年前,临济禅院却是一个占地五百亩的名刹。如今临济禅院已经没有了香客,而在正定城内的临济寺却香火鼎盛。那临济禅院和临济寺又是什么关系呢?
860年,由于成德军和周边的藩镇之间征战,地处渡口的临济禅院不幸被烧毁。义玄禅师看着熊烟中的残骸,伤心不已。于是他准备南下到魏州,也就是大名府,继续弘扬佛法。正当义玄禅师准备启程之时,一个叫作墨君和的真定成德军军官太尉,不舍禅师离开。于是他就将自己在正定城里的一处宅第舍给寺院,也就是现在的临济寺,请义玄禅师住持,继续发扬临济宗。
⊙ 临济寺
澄灵塔是临济寺的主要建筑之一。澄灵塔俗称青塔、衣钵塔,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为义玄禅师衣钵塔。澄灵塔通高30.7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已修缮,如今才得以焕然新姿。
那么,“澄灵塔”这个名字是怎么由来的呢?
临济寺从临济村搬到了正定县城,义玄禅师也从乡下办成了“城市户口”,他在河北藩镇中的名气越来越大。驻守魏州就是后来叫大名府的魏博节度使多次派人请他到兴化寺讲经。义玄禅师以慈悲为怀,不得已,就到魏州兴化寺布道。结果一年后的唐咸通八年,义玄在兴化寺圆寂,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舍利和衣钵分为二处,在大名兴化寺和正定临济寺都建造一塔。临济寺澄灵塔就是安放义玄禅师舍利的塔之一。唐懿宗谥义玄为“慧照”禅师,赐塔“澄灵”,这就是正定城里临济寺澄灵塔的由来。这么看来,临济禅院就是临济寺的前身。
一休和尚与临济寺
临济院里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石碑的正面是赵县柏林禅寺净慧禅师的题字,背面记录着临济院旧址的历史,石碑右侧刻有四百余寺庙和个人的“功德芳名”。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汉白玉石碑是日本人建造的,我们从碑上的“功德芳名”如小野瑞昌等来看,日本人居多。当年修复旧址时,从地下还挖出过两具日本僧人的石棺,据说还埋有不少日本僧人的尸骨。每年春天,都有不少日本信徒前来祭祖扫墓。
临济院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日本信徒的凭吊呢?
⊙ 澄灵塔
义玄禅师创立的临济宗,在经历了五代时期周世宗灭佛以后,成为传播最广泛的佛教流派,弟子信众遍及全国。在江南各地出现了一批临济宗的大德高僧。其中浙江天台山万年寺的虚庵怀敞禅师,就是临济宗的第八代传人,他将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禅茶与镇州临济义玄禅师的禅风融会贯通,成就了南宋时期临济宗的黄龙派。
1168年夏天,天台山万年寺来了一位其貌不扬的日本和尚,他参拜虚庵禅师,继承临济正宗禅法,后来携带临济宗的经书回到日本。几年之后,这位执着的日本僧人又再次来到万年寺,学习临济宗佛教和中国茶叶种植、加工技术,领悟了中国禅茶文化的深邃魅力。他带着中国的茶种,回归日本,传播临济宗和中国茶艺,而后发展成日本禅宗的主流,也使中国的茶叶在日本广泛种植,并创造了日本的茶道。
这位日本高僧就是被尊为“日本的茶祖”,曾两次到南宋求法的荣西禅师。有一部反映日本长野县佛教发展的专著《信州的佛教》。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荣西禅师1168年和1187年,两度到南宋求法的经历。在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日本和尚——一休和尚,他也是中国临济宗的传人。
清初,福建省福清市黄檗山万福寺临济宗隐元禅师赴日建“宇治万福寺”,立黄檗宗。日本黄檗宗实为中国临济宗的一个支派,临济宗、黄檗宗至今仍是日本的重要宗派,拥有信徒三百多万,寺院六千多座。历来都有不少日本僧人到临济村临济院拜谒祖庭。
中日两国人民和佛教界源远流长的友谊,永世不断。
1979年5月,日本的临济宗和黄檗宗两宗联合成立了对外友好组织——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从1980年起,每年派遣代表团访华,都要朝拜临济村临济院祖庭,拜谒临济寺的临济禅师塔,并捐款维修,为中日佛教界的友好交往写下了新的历史篇章。
1986年5月19日,以松山万密为名誉团长、盐泽大定为总团长的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访华团一百人同中国佛教徒一起,云集临济寺,隆重举行庆祝临济祖塔修复落成剪彩仪式和诵经法会。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和松山万密长老为修葺一新的临济禅师塔剪彩。赵朴初会长为“重修临济塔功德圆满,书赠日本日中友好临济黄檗协会访华团诸长老大德”诗一首:“历历孤明,照彻边际。巍巍一塔,撑柱天地。曲唱黄檗,风嗣临济。法幢同扶,两邦兄弟。”这历史性的一幕,将永远铭刻在中日友好的历史画卷中。
⊙ 一休和尚像
临济村是因寺而生的村落,换句话说,没有临济禅院也许就没有临济村。临济村的世代村民,接受着禅宗的洗礼,朴实无华。置身于此,没有都市的喧嚣,仿佛整个人都变得释然,放空自我,回归最真实的自己。
这正是:
北朝古刹临济院,汇聚村落滹沱畔。
义玄禅师创临济,中日友好万世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