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巍山古城,是南诏国的故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省4个“文献名邦”之一。巍然屹立的拱辰楼和星拱楼,成为了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建水地处云南南部、红河北岸,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距省会昆明220千米,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西南的历史文化名村郑营,村内宗祠、楼阁、典型民居建筑,形成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漾濞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胜

巍山。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哀牢山麓,县城北距大理市约50千米,东至昆明450余千米。巍山,因县城东有巍宝山得名。巍山,是唐代云南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国的发源地。巍山古城,是南诏国的故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省4个“文献名邦”之一。

巍山是云南省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之一,西汉时期设邪龙县,又名蒙化,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巍山便成为南诏国的故都。现在的巍山古城,始建于元代。明初,蒙化彝族首领左禾被授封为蒙化世袭土知府,在这里筑建土衙。1390年,拓建为蒙化府和蒙化卫城。巍山古城,长期以来是西南联系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至今依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600年前建城时候的棋盘式格局和古城风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城。

巍山古城形如方形大印,巍山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共有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千米,青砖石砌筑,四周筑有城墙,城内排水依地势由东向西,与城壕沟相通,街道以被称为印柄的星拱楼(也称文笔楼)为中心,街道形成“井”字状分布,是巍山古城自明清以来在建筑方面的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连接东、西、南、北4条主街道,直达四城门,呈“十”字形,以此为主干道,形成以南北、东西排列的棋盘式布局。每个城门上各建有一个城楼,分别为忠武楼、迎薰楼、威远楼和拱辰楼,现完整地保存着北门城楼拱辰楼和中心过街星拱楼。耸立在2丈多高砖石城墙上的拱辰楼,南北两檐分别悬挂着“魁雄六诏”“万里瞻天”两块巨匾,气势雄威。巍然屹立的拱辰楼和星拱楼,成为了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古城内民居基本保留了明清建筑式样和风格,“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院落式土木结构建筑群,古朴典雅。古城内外,有文庙、文华书院、玉皇阁、东岳宫等众多明清时期古建筑。很多专家学者考察巍山古城后赞叹不已,巍山古城风貌如此完整,在云南乃至全国均属少见。

滇南邹鲁建水。建水地处云南南部、红河北岸,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距省会昆明220千米,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建水历史悠久。建水古称步头,又名巴甸。汉时属益州郡母掇县地,西晋属宁州兴古郡,唐为南宁州都督府东爨乌蛮地。南诏时期在这里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是古彝语,意为大海边,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临安路为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建水文物古迹荟萃。建水古城内的传统街道为棋盘式格局。以东西向的建中路为主轴线,两侧分布着许多传统街道,原为青石铺地。建水古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1389年,扩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现存东门城楼朝阳楼,至今已有600多年,虽经历了多次战乱和大地震的考验,仍保留得较为完好。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踞于县城中心,雄伟壮观,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建水文庙建于元代,为目前全国规模较大,号称“云南第一”,至今保存完好。坐落在城西的双龙桥建于清代,为一座双阁17孔大石拱桥,俗称“17孔桥”,是云南古桥中规模最大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桥梁,它承袭我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体,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建水至今还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元代大型木构建筑的指林寺、清代造型别致的实心塔文笔塔、明清两代的学政考棚、清代滇南民居典型朱家花园等50多座古建筑,素有“古建筑博物馆”“民居博物馆”“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

(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石屏和漾濞

状元故里石屏。石屏地处云南省南部,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距省会昆明240千米,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石屏在西汉时称旧欣,南诏时期始称石坪邑。元代曾设置石坪州,属临安路。明代改称石平州,属临安府,因石屏“沿城山峦多石,城南玉屏一山,高大宽平,为治城之屏障,命名石屏”。1913年改称石屏县。1949年分设石屏县和龙武县,1958年龙武县并入石屏县。石屏山川秀丽,自古重教兴文。明朝就有“文献名区”“歌舞之乡”的美名,清时又有“文献名邦”“山川东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的美誉。历史上石屏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考中了文武进士、翰林近百名,云南唯一的“状元”袁嘉谷也出自石屏。

石屏的历史文化悠久。石屏在南诏时期为石坪邑。明代开始筑土城墙,并先后建立了东、西、南、北四城,东门叫海日,西门称宝秀,南门叫云台,北门称龙朋。引异龙湖水,外筑护城池,现只遗南门。石屏古城格局呈“九铺一中心”的龟状,道路以青石铺砌,由向四方辐射的东、西、南、北4条正街构成,4条正街在城中心交错汇聚,各正街上有众多巷道。

石屏名胜古迹丰富,民族风情独特。城南正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袁嘉谷故居,为清代木结构四合院楼房,是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少年时的居所。城西南的秀山寺始建于唐,原名真觉寺,明朝末年更名为秀山寺,环境清幽,为难得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省级风景名胜区异龙湖主要景点焕文公园,各个景区采用石屏县清代古典建筑风格建造。城西南的历史文化名村郑营,村内宗祠、楼阁、典型民居建筑,形成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

石屏城东2千米处的异龙湖,为云南八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是珠江水系南盘江西源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异龙湖末束岛上的来鹤亭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异龙湖东出水口处的洄澜阁,建于清乾隆时期。洄澜建于桥上,工艺精巧,既疏导洪水,又点缀湖山。石屏彝族花腰舞龙、海菜腔、烟盒舞等民间歌舞技艺超群,享誉海内外。

博南古道重镇漾濞。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之西,县城距大理白族自治州府下关38千米,距省会城市昆明436千米。漾濞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

漾濞古称“样备”。西汉时期,漾濞属益州郡,东汉时属永昌郡,三国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二郡。唐朝初年,六诏称雄时为样备诏(又名蒙巂诏),漾濞之名由此而来。宋大理时期分属永昌府和大理王直辖地,元代分属永昌府和蒙化府,明洪武年间分设样备和打牛坪两个土巡检司。1912年设置漾濞县,之后几度分合。1985年设置漾濞彝族自治县。

漾濞古城是古老的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存留较完整的一座名城。漾濞古城始建于明代。1925年城池建设形成南以漾濞江为屏障,其他三面筑有城墙的小城。古城紧邻漾濞江,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城内著名的博南古道,从下关顺点苍山西麓横穿漾濞古城。沿博南古道为街市的店铺、青石板路等古貌犹存,古城内多为明清风格的民居建筑,周边有14座大小寺庙,融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于一城。漾濞除完整地保留着古城内博南古道一条街外,坐落在县城西北角漾濞江上的云龙桥,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清康熙年间捐资改造。过桥后道路西通永平,西北入云龙县,是博南古道必经通衢和唯一幸存的一座古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大姚石羊镇。石羊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西部,距县城35千米。石羊镇早在西汉时期属益州郡弄栋县。唐代设弄栋节度使,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一个乡镇。石羊镇曾是盐丰县城驻地,有悠久的产盐历史。1995年8月,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石羊镇现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石羊文庙、大王寺、观音寺、文殊阁、南白塔。石羊文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建筑由大成殿、东西厢、朱子阁、乡贤阁、名官祠、大成门、楔星门、滇池等组成。大成殿内存1708年铸造的孔子铜像,高2.3米,重2000余千克,为各地文庙所罕见。文庙内的石羊盐业浮雕,由5块大理石拼合而成,反映了从唐代到清代石羊镇食盐生产的历史变迁。

禄丰黑井镇。黑井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西北42千米处。1995年8月,黑井镇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黑井镇文物古迹十分丰富。黑井镇以产盐著称,盐井始终贯穿黑井镇的发展历史。黑井镇早在西汉时期属益州郡青蛉县,曾在青蛉县设盐官至黑井采盐,当时就有“大井”之名。唐代黑井属姚州都督府,有“盐泉”之称,元、明、清均在这里设专管盐业的提举司。黑井镇至今保留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大龙祠,大殿悬有清雍正御赐“灵源普泽”“万世永赖”“泽及全滇”匾额,以及袁嘉谷,李培炎等书匾。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途经黑井镇,留下了“畏岩摩崖题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