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卢汉云南起义

卢汉云南起义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卢汉是中华民国末期云南地方军政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是领导滇六十军赴鲁南赢取台儿庄大捷的滇军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是1949年12月9日云南起义的领导者,推动云南和平解放和祖国西南省区解放事业进程的关键人物。卢汉领导的昆明起义,使蒋介石集团控制云南的计划完全破灭,以实际行动影响并导致了西康刘文辉、四川邓锡侯的起义,有利于人民解放军执行中共中央、毛主席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

五、卢汉云南起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彝族儿女中涌现出很多像龙云一样的爱国将领。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促进云南全境解放中作出重要贡献。其中,罗炳辉、卢汉、张冲等将军以及曲焕章就是典型的代表。

卢汉(1895~1974年),原名卢邦汉,字永衡,彝姓吉狄,属凉山吉狄姓黑彝家族成员,1895年出生于云南昭通炎山西达村(现属炎山区中寨乡)。卢汉是中华民国末期云南地方军政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是领导滇六十军赴鲁南赢取台儿庄大捷的滇军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是1949年12月9日云南起义的领导者,推动云南和平解放和祖国西南省区解放事业进程的关键人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此时仍然被国民党政府所控制,蒋介石还企图把昆明建成“最后的反共基地”。在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于12月初从广西百色地区向云南挺进,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发表《解放川黔滇康四省四项办法约法八章》(即《四项忠告》),内有国民党第八军李弥部、第二十军余程万部等蒋军驻昆嫡系部队拥兵要挟,国民党特务暗中监视破坏的情形下,身为云南军政首领的卢汉,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毅然领导和发动了云南起义的精彩历史篇章。

1949年12月9日,在设计扣押软禁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张群、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宪兵西南区指挥李楚藩、空军第五军区副司令官沈延世、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省站站长兼云南省绥靖公署保卫处处长沈醉等8名在昆国民政府军政大员的前提下,身兼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云南省保安司令的卢汉,在昆明率领所属滇九十三军、七十四军、保安团队和省、市政府于当晚10时通电全国,举行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12月11日,成立云南人民临时军事委员会,卢汉担任委员会主席,主持开展了镇反肃特、整编部队、维护治安等工作。

卢汉起义后,蒋介石任命汤尧为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指挥第八军和第二十六军于12月16日从昆明郊区向市区反扑进攻。卢汉根据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电令,指挥滇军起义部队和3000余人组成的昆明义勇自卫总队投入昆明保卫战。在二野五兵团第四十九师的围攻援助下,经5天的奋战抗击和防线坚守,击退了敌军的进攻,赢得昆明保卫战的胜利,巩固了起义战果。

卢汉领导的昆明起义,使蒋介石集团控制云南的计划完全破灭,以实际行动影响并导致了西康刘文辉、四川邓锡侯的起义,有利于人民解放军执行中共中央、毛主席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起义还使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的损坏,减轻了云南全省遭受战争破坏的程度,加速了云南全境和祖国西南其他省份的解放进程。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1897年12月,出生于彝良县角奎镇阿都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身经百战,是一个由普通士兵成长为将军的典型。历任北伐军营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二纵队司令员,十二军军长、第九军团军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淮南军区司令员。安徽省主席,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等职。

罗炳辉自幼受尽地霸欺凌,立志从军,14岁时离家出走,意欲投奔军营,行至半路,被家人追回。1914年11月,16岁的罗炳辉再次出走,徒步到昆明,几经周折,当上候补炮兵,由于他学习刻苦,很快被转为正式兵。1920年考取唐继虞随军士,不久升任为副官,随唐继尧、唐继虞等人出走香港。在途中和驻港期间,目睹了英、法、日各帝国主义者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情景,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和爱国主义思想,决心投奔孙中山,寻求救国救民道路。

1922年5月,罗炳辉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随滇军朱培德部到江西后,即参加讨伐陈炯明叛军,作战勇敢升任营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因对国民党不满被编遣,出广州,赴上海,四处奔走,寻找出路。1929年2月回南昌,正打算组织一支队伍,适逢吉安绅商代表请他出任靖卫大队长。4月,正式任吉安“八乡联防”靖卫大队长。活动在江西的工农红军保护人民的行为,引起了他的注意,因而消极“围剿”,被国民党指控“通共”。同时,他的行动也引起共产党的注意,即派中共党员赵醒吾做他的工作。7月9日,由赵醒吾等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15日凌晨,罗炳辉率靖卫大队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吉安起义”。起义军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五团,罗炳辉任团长。

1930年初,罗炳辉部相继扩编为红第六军第二旅和第十纵队,他先后任旅长和纵队司令员,2月和6月,参加了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二七”会议长汀会议。7月,被任命为红十二军副军长,不久升任军长。10月参加攻打吉安。11月参加第一次反“围剿”,在第三军配合下,歼敌9000多人,活捉张辉瓒。次年1月,十二军正面攻击国民党谭道源部,与兄弟部队一道,歼敌6000余人。两次战斗缴获各种武器2000多件,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4月至9月,分别受命参加第二、三次反“围剿”。1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罗炳辉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并获“红星”勋章,1932年2月19日,红军福建军区指挥部成立,罗炳辉任指挥。2月下旬,奉命率十二军攻克盘踞武平、上杭之敌,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写了社论,给予高度评价。随后,又参加著名的漳州战役、水口战役和第四次反“围剿”,均取得战绩。次年10月,红九军团成立,罗炳辉任军团长。接着参加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罗炳辉率红九军团担任主力部队的右侧掩护任务,在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时,付出了重大代价,翌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红九军团担任警戒任务。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期间,九军团打狙击,断后作掩护,主力部队渡乌江,佯攻贵阳,西进云南,九军团仍牵制敌人,保证了主力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4月3日至4日,九军团以3个团打垮了黔军7个团,粉碎了敌人1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继续西进。5月2日,九军团攻克云南会泽县城,筹款10万元,扩军1500人后,于7月渡过金沙江,打破了敌人“在会(泽)巧(家)地区歼灭罗匪”的美梦。6月,重病的罗炳辉奉命攻占天全要隘,粉碎了敌人要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预谋。此后,已过草地的罗炳辉部,在张国焘的强令下南下,几经周折,历尽艰辛,终于到达陕北。

1938年1月,罗炳辉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任统战组长,负责抗日前线国民党六十军的统战工作。10月,参加中共六届六中(扩大)会议。随后,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协助陈毅活动于南京、镇江一带。次年5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7月,任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9月初,他率五支队挺进(天)津浦(口镇)路东,很快打开路东局面。1940年3月,他奉命率5支队增援津浦路东,击溃韩德勤部常备十旅,取得半塔保卫战的胜利,使路东、路西迅速建立了人民政权,开辟和巩固了淮南根据地,淮南根据地建在国统区的心脏部位。因此,罗炳辉受到毛泽东和刘少奇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皖南事变后,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1941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与师长张云逸一道,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完全控制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下半年,罗炳辉任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1945年1月,抱病的罗炳辉被中共华东局指定为淮南军区党委代理书记。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茨组织日伪军1万多兵力向津浦路西大举进攻,同时向路东大“扫荡”,罗炳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每役必写战斗日记,总结敌人的优点和我军的缺点,采用“梅花点式纠缠战术”与敌周旋,大量歼敌,粉碎了冈村宁茨的“扫荡”计划。

日本投降后,罗炳辉任安徽省主席。1945年9月,华中野战军第二纵队组建后,罗炳辉任司令员。11月13日,他率部在金山庄伏击国民党北犯之敌,歼敌4个师,俘敌副师长余怀安以下4000余人,敌人败退界河镇,是夜,歼灭界河守敌,入鲁首战告捷。

1946年1月5日,朱德致函罗炳辉,肯定了他8年抗战中的功绩。8日,徐州之敌兵分3路,向鲁南进犯。陈毅、罗炳辉指挥二纵队歼敌2000多人,迫使郝鹏举在台儿庄起义。4月,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第二副司令员。他多年征战,积劳成疾,中共中央十分关心他的健康,毛泽东5月20日写信关心他说:“你身体有病,望多休养。留得青山,是很要紧的。”6月上旬,罗炳辉带病指挥攻打枣庄王继美部,至歼敌2300人,毙王继美,俘国民党十九集团军临枣地区指挥官王纲以下1400余人。

1945年10月罗炳辉率部北上山东,转战鲁南,1946年6月21日病逝,终年49岁。29日苏皖边区政府发布政令,将安徽省天长县改名为“炳辉县”。1950年,陈毅主持在山东临沂为罗炳辉重建陵墓,朱德题词:“炳辉同志纪念,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刘少奇题词:“炳辉同志千古,志在革命,功在人民。”周恩来题词:“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1997年,在纪念罗炳辉诞辰100周年时,江泽民题词:“人民功臣罗炳辉将军。”

罗炳辉被赞颂为传奇式军事家。在中央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中,他正确执行毛泽东“诱敌深入”思想,使红军活捉敌师长张辉瓒,被毛泽东赞誉为“牵牛鼻子的能手”。在第二、三次反“围剿”中,他指挥红军快速游击转战,被红军官兵称为“神行太保”“罗炳飞”,周恩来更称他为“战略骑兵”。他既因在战场上能准确判断出敌军炮弹落点,被称为“炮弹不敢碰的军神”,又因在长征中指挥红九军团独立行军作战52天建立奇功,被称为“游击专家”“独立之旅”。罗炳辉军旅生涯还有一个亮点,即他不仅在战场上指挥作战出色,而且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也颇有建树。《中共党史人物传》一书这样写道:“罗炳辉遵照周恩来指示,以云南同乡和滇军故旧的身份,成功地进行了对卢汉军长、184师张冲师长和1081团团长潘朔端及广大中下级军官的统一战线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曲焕章,字星阶,“云南白药”创始人。1880年出生在江川县后卫赵官村一个彝族家庭,后迁居通海、昆明。7岁丧父,9岁丧母,和12岁的三姐相依为命。

1892年,到姐夫袁槐家学伤科。后自己配制百宝丹和其他伤科药方,开始行医。1898年,就医病人日益增加,曲焕章自采药材,与妻加工配制白药和其他伤科用药。1914年,经反复试制和实践,终于集大成创制“白药”,成为江川、玉溪、华宁等地有名的伤科医生。1916年,经云南省政府警察厅卫生所检验合格,白药列为优等,允许公开出售。1923年,任东陆医院滇医部主任,唐继尧赠“药冠南滇”匾额。1930~1931年,曲焕章请清末举人周松年代笔,编著了《曲焕章草木篇》一书。1931年,在昆明金碧路扩建“曲焕章大药房”。1932~1933年,又编著《曲焕章救生录》一书,并以曲焕章大药房的名义出版。

1935年5月,蒋介石在云南省政府接见了曲焕章,曲焕章赠送了500瓶“白药”给蒋介石,蒋介石亲自题书了“功效十全”的匾额。1937年9月,云南各族人民热烈欢送国民党六十军抗日将士奔赴前线,曲焕章慷慨地拿出3万瓶“百宝丹”赠送给第六十军全体官兵。1933~1937年,“百宝丹”在省内外、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和国外设有分销店或代销点,远销港澳东南亚各地。1938年,曲焕章被国民党中央派人接往重庆,因不愿为国民党政府所用,拒绝传授药方,于同年8月在重庆被害身亡,终年58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