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越文化的含义十分宽泛,几乎包含了语言、行为、性格、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范畴,揭示了越地民众的整体生活状态,但其核心价值却体现在越文化精神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文化精神乃是越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精华之所在。对于越文化精神的特征,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概括和提炼:有从“复杂整体”——“思想”观角度审视,认为越文化有“尚武爱国、创新进取和奉献自强”三个基本特征(6);也有从日常生活批判的层面揭示了越文化具有“节俭实在的消费心理和隆礼重节的交往方式”、“至刚至柔、刚柔并存的行为方式”、“冷静理智、精细慎密的思维方式”、“爱国而务实的价值取向”等特有的张力(7);还有从人格角度概括越地群体人格模式,认为当今越文化精神有“足智而寡勇、事功而疏情、进取而求稳、求新而务实、因循而权变、隐忍而慷慨、精明而内敛”等七种基本品质(8);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把握越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不能仅从具体事实抽象提炼出若干种精神品格,然后再用事例和经典加以支持诠释,进而描述精神的发展。换而言之,对越文化精神本质特征所蕴含的精神品格的考察、诠释、演绎,既不能随意发挥,也不能因价值效用而陷入价值设定,而是必须基于历史、辩证和客观的原则。
无疑,以上学者运用归纳方法对越文化精神的特征进行概括和提炼,这种概括和提炼不论是基于学术研究层面的审视,还是基于社会生活实践层面的考察,皆从文化特征揭示文化精神。其长处在于以白描的手法,快速、形象地勾勒了越文化精神的整体轮廓,但也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归纳的不确定性和本质的分析疏漏。如果跳出越文化的视野,与近邻的吴文化、楚文化相比照,或者站在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区域文化的平行视野,抑或站在中华文化这个更大、更高的视野,就能发现诸如爱国、创新、奉献、务实、进取等越文化精神的特征,在其它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中也都存在。特征是相比较而言的,具有独一无二性。当越文化精神的特征与其它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特征相比较而具同质性时,那么,还能否称其为特征?如果能,为什么在其它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也有体现?如果不能,那到底什么才是越文化精神所独有的特征?
其实,这涉及文化特征与文化精神的关联。虽然文化特征与文化精神都是文化模式下的价值系统,但却存在着差异:文化特征是关于文化主体表层特征的描述;而文化精神则是对文化主体内在精神本质的考察,是从文化主体性的存在出发,探讨其主体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理想。从文化特征看,作为精神文化层面的越文化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但这种矛盾性和复杂性只是越文化存在形式的镜像,或者说只是越文化主体表层特征的反映,并不能真正揭橥越文化主体的精神本质。从学理上讲,越文化特征与越文化精神并不等同,二者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如果说越文化特征是一个中性概念,内含精华与糟粕的话,那么,越文化精神则是一个褒义的概念,内含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特质。越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构成了越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越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越文化精神是千万年来生于斯、长于斯越地民众智慧的结晶。作这样一个区分,其意义在于通过剖析越文化特征的利弊,理性超越越文化所固有的局限,合理转化越文化的资源,既利于充分挖掘越文化精神,又利于从区域文化出发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文化特征与文化精神的比较,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越文化精神独有的特征乃是越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确切地说就是其本质特征。因为越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其恪守于固有的地理疆域,历经于越文化、越国文化和越地文化这三个阶段而矢志不渝,具有严格的时空上的限定。这使得越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因经岁月的千锤百炼而烙有鲜明的区域文化印记,在中华文化圈众多的区域文化中具有卓而不凡的精神品格。
从方法论层面看,对越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的概括与提炼应从越文化特征入手,透过越文化外在纷繁杂芜的现象,层层剥离,挖掘出越文化内在的精神品格,然后,再显现为越文化外在的精神气质。这种概括和提炼的过程,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表象分析和实质分析的整合,这可免于从现象本身归纳现象本质,因为这是一个死结,一目了然的归纳难免会有疏漏;在研究路径上,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和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这有利于从外在的表层结构和内在的深层结构双重维度诠释越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
从发生学层面看,对越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的概括与提炼必须寻其流、溯其源,即从越文化的精神谱系中去寻找其文化精神原型。文化精神原型虽粗犷而乏精致,但却因其原生态而充满生命力和阳刚之气,为越文化精神定下了基调,是推动越文化发展的内源力。在越文化的精神谱系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精神原型莫过于大禹治水和卧薪尝胆。
大禹治水属于神话传说,反映了在远古的洪荒时代,于越先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大禹居外十三年,栉风沐雨,手足胼胝,三过家门而不入,终成治水伟业的事迹,表现了于越先民具有公而忘私、聪明勤劳、克勤克俭、坚忍不拔、艰苦卓绝等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历经时间的考验和文化的传承已沉淀并内化为越地民众的基本品质。然而,基于空间维度的考量,大禹治水却不能成为越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的显著标识。虽然顾颉刚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提出过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人物的论点,并认为这个神话的中心点就在越(会稽),并得到许多学者的赞同;虽然现今的越地仍保留着关于禹的大量传说,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摆在面前,那就是许多地方都视大禹为己之祖先。因为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仅出现在浙江,而且在四川、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也同样都存有“禹迹”,也都有关于大禹的传说,所以,大禹治水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圈中诸多区域文化的共同源头。其实,地质学的研究也一再证明,地球在“新冰期”后,由于气候变暖,冰雪消融,世界各地曾普遍发生洪水灾害,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关于洪水的记述,这一点对中华民族的祖先也不例外。面对汤汤洪水,中华民族的祖先汇聚人类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与洪水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最后把斗争成就都归聚到禹,禹也就成为“个名与共名”的代表(9),成为中华民族祖先最初的集体无意识的文化精神原型。所以,把大禹治水视作越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在空间上缺乏典型性,体现不出越文化精神独有的地域特征。
卧薪尝胆属于历史史实,反映了吴越两国争霸的故事。春秋末期,吴越交恶,越国兵败于吴国,越王句践夫妇二人为吴王驾车养马,执役三年,赢得信任,获释回国。于是,为兴越灭吴,句践卧薪尝胆,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基本方略,发愤图强,终于战败吴国,越王句践终成霸业。这段历史通过越王句践这个文化精神原型,表现了越国人具有坚韧不屈、励精图治、进取自强、报仇雪耻等精神品格。从空间维度看,卧薪尝胆故事就发生在越地;从时间维度看,卧薪尝胆故事所蕴含的这种精神品格为一代又一代越地民众所继承,已成为越文化精神最为本质的特征,彰显了越文化精神独有的地域特征。
因此,在大禹治水和卧薪尝胆这两个文化精神原型中,笔者倾向于把后者作为越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因为它符合关于越文化精神本质特征的时空二维性的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