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民
负笈京华,拜谒恩师,践履夙缘。忆黉宫数载,谆谆教导:说文解字,点读穷原;朴学乾嘉,章黄国故,求是精神后继前;儒医论,治国医经典,考据优先。先生学术谨严。首义训,语音文字兼。肇中医训诂,内经研究,伤寒考证,本草经诠。国学国医,潜心著述,风雨兼程奋着鞭。乔松寿,盼期颐再祝,健笔长年。
我为祝贺先生八十华诞所填的这首词,上阕回忆自己1989年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从湖南来到北京投入先生门下求学的事;下阕叙述我所知道的先生治学方法与学术成就,并表达期盼先生健康长寿、二十年后庆祝百年华诞时仍然身笔双键的美好祝愿。
记得刚上研究生不久,钱先生带领医古文教研室老师和几位在读研究生,前往和平门外琉璃厂中国书店采购图书,就为我购买了《十三经注疏》《说文解字注》,都是影印本。先生布置第一项任务就是点读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先生反复强调文字音韵训诂之小学对于研治中医文献的重要性,经常将汉宋以来直至乾嘉朴学、章黄国故之学的以小学为基础的求是求实精神反复强调,希望弟子们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方可学有所成。大概花了半年时间,方将《说文段注》点读一遍。那本书上留有我点读时所作的札记,后来在毕业工作后辗转搬家时遗失,十分可惜。这种“朴学”工夫对于我后来从事古籍整理及其编辑出版工作禆益良多。
先生对弟子言传身教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自己的专心治学、孜孜不倦的风范。自从1972年他来到中医院校从事医古文教学工作后,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做好医古文教学工作之外,就把自己所学的以训诂为特色的深厚小学根底运用于中医经典的训诂、文献研究,几十年来成就多多,仅我个人所知就有《中医古籍训诂研究》《内经语言研究》《黄帝内经太素研究》《伤寒论文献通考》《国医论衡》等等。其中《国医论衡》是2012年由从事国学培训与线装典籍出版的尚古书房陈世军先生资助,在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繁体竖排线装书,我担任此书责任编辑(作为出版社副总编辑很少自己担任某种书的责任编辑,先生著述我责无旁贷)。《国医论衡》应该是先生几十年研治中医训诂和文献的精华,该书内容分为六章,重点是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版本学、目录学、辨伪学对重要国医经典进行校勘与考证。第一章介绍许慎《说文解字》普及性知识,分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和本草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并以较多篇幅运用上古音韵学校勘《黄帝内经》的大量文字讹误。第二章考证《伤寒论》的版本源流,基本理清《伤寒论》的源与流,考证出它的流传演变脉络。第三章论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版本流传史,重点考证收录于《千金翼方》中的六朝传本《辨伤寒》十卷发展演变历史及其与宋本《伤寒论》之异同。第四章研究本草释名发展史,对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释名”特点及其巨大历史贡献以及讹误作了分析。第五章研究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学贯天人的伟大学者傅山的医学成就,对众多托名之作加以辨伪,以较多篇幅对新发现的珍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的傅山手批《素问》《灵枢》进行细密考证与研究分析。第六章考证章太炎先生在中医文献研究上的伟大贡献和他指出的中医文献研究方向与重大课题。先生认为,太炎先生巨大的经学、小学、子学成就与声望掩盖了他的医学成就与声望,其实,他在中医学上的贡献同样是伟大的,不但在他生活的年代,他的医学论述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就是直到今天,他的许多深刻思想和精妙言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章太炎先生是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先驱,对他的医学成就应该加强研究。作为章黄学派的传人,先生推崇章太炎的治学方法与精神,并将几十年的教研生涯贡献于中医药事业,其著作书名取章氏《国故论衡》书名更改一字而名《国医论衡》,真是从名到实继承师传,是国医之学的幸运,也是国故之学的幸运。
先生投身中医教育、中医训诂和文献研究,是我国中医事业发展在新中国的20世纪末叶和21世纪时期的极大荣幸,他不但自己在中医训诂和文献研究方面奉献了大量卓著的成就,还以自己的学术功底和学术风范带领和培养了一批医古文、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的教学和科研人员。遗憾的是我自己毕业后没有继续从事中医事业,而是干上了古籍编辑出版工作。
现在回忆起来,先生对于学生成绩是寄予厚望的。记得我完成硕士论文初稿呈先生后,得到先生的肯定,略作修改即定稿准备论文答辩。记得先生欲请中医研究院文献研究所马继兴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先生带我前往马老家中呈上论文当面邀请,马老欣然同意作为主任委员参加我的论文答辩。那天从马老家中返回母校途中下起了大雨,先生和我都骑自行车,先生在前我在后,先生不惧风雨,我在后面跟着十分感动。我这首《沁园春》词,其中那句“风雨兼程奋着鞭”,起先写作“日夜兼程奋着鞭”,是后来修改的,“风雨兼程”或许更形象一些。修改这句词的时候,先生冒雨骑车带我拜访马老的情景油然映现脑海。我现在臆想,当时先生或许希望我到马老门下读博士学位,继续中医文献的学习吧。(当时先生还未开始博士招生)只是我当时一门心思急于工作,并且实现了我当时的最高理想——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毕业后即在北京琉璃厂传统文化街的中国书店做了十五六年的传统文化图书编辑工作(其间担任编辑室主任八九年)。2008年调到线装书局负责国学编辑室工作(易行总编重视诗词出版,国学编辑室又称诗词编辑室,并负责诗词出版)。2011年调到中国书籍出版社任副总编辑,恰逢国家领导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全国范围的国学热再次升温,作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综合性社科类出版机构的中国书籍出版社,传统文化方面出版物品种愈益增加,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出版社领导支持下,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专门成立了传统文化编辑部。我从事出版工作以来一直未离开传统文化图书编辑工作。
2007年9月11日(教师节翌日),诗友周教授手机短信发来一首诗,我短信回复一首《教师节回和西安美术学院周晓陆教授》:
硕果秋收成色纯,苍山依旧见精神。
人间重教尊师道,诲汝知之百载恩。
我将该诗短信发给导师钱超尘教授补贺教师节,先生回短信:
谢谢你的惦念!你的诗很好!我想了几句呈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百年如过隙,诸子知之乎?
我短信回答先生:
先生诗“诸子”改为“弟子”就好!
逝者如斯不暂延,学生谨记导师言。
人生有限学无限,分秒相争奋着鞭。
钱先生回信曰:
不敢改为“弟子”呀!
有幸得到先生的惜时劝学诗,十分宝贵,当时记录下来。现在也转录在此,作为纪念。
去年秋天,已定居日本多年的师姐易晓航回国,师兄师姐们在母校聚会时,就商议为先生八十大寿举办纪念活动的事,要出纪念文集,正好我刚完成《叶圣陶诗词作品选注·父子笔谈》一书的编辑工作,发现叶圣老晚年用诗词参与各种纪念活动,而且古代祝寿诗词也不少,于是我想到填首词给先生祝寿。但是要说的话很多,而词中长调容量较大,正好《沁园春》词牌又称作“寿星明”,于是填了这首《沁园春》作为志庆。“乔松寿,盼期颐再祝,健笔长年”,愿先生多多保重;盼望二十年后为先生举办百岁华诞纪念活动时,再来恭祝先生身笔双键。
2015年1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