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燕
《维摩经·菩萨品》云:“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读书至此,常常感念,引领我走入中医文献研究殿堂的钱超尘先生,就是一盏无尽灯,他燃烧一生的心血膏脂,点亮中医文献朴学研究的明灯,驱除后来学者探寻的冥暗,照亮一条光明的通途。在中医典籍的研究和年轻学者的培养中,先生如菩萨般行持着学术研究的六度,他通过独特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和智慧六度,来增益学术研究之善法,开导后学之心智,使传统中医文化之命脉如灯火相传,辗转不绝。菩萨应世度化众生,或以帝王身,或以宰府身,或以比丘、比丘尼身,而先生以学者身,在中医文献研究领域,“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值此先生八十寿辰之际,翻捡跟随先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与诸君分享先生菩萨般的学术六度。
一、布施度
布施是为了对治贪吝的行为,不贪即为布施。先生为人为学,不贪名利,不贪财货,不贪安逸,甚至对于自己的身体、生命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续布施一切。
我是200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2003年确定了博士论文选题,为《针灸甲乙经》的医学用语研究,导师李国英先生推荐我去拜见钱先生,希望能得到钱先生的指导和帮助。钱先生爽快答应了,并在办公室热情接待了我。先生的谦虚平和给诚惶诚恐的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先生肯定了我的选题,并提供了一些必备的参考资料(至今还有一本郭霭春主编的《黄帝内经校注》在我的书架上,没有归还钱老),并开了后期研究需要的相关书目。后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先生也都给予了及时的帮助。2005年,我的博士论文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我在北师大的学业,同时开启了跟随先生学习的大门。(论文成书之后,2009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从写作到出版,先生的心血满满当当浸润其中。)
2005年的初春,找工作起伏跌宕,我最终未能进入到钟爱的医学文献研究领域,先生也有些遗憾,但先生鼓励我不要放弃由做博士论文开创的这一线天空。在2006年春节,先生特地找我面谈,为我规划未来的学术方向。翻开当时的笔记,先生的谆谆教导依然那么清晰。在后来近十年的随学中,先生以面授、电邮、电话、短信、QQ等种种方式,解除种种困惑,授予种种课业。所记的笔记,已是厚厚的两大册了,处处渗透着先生的时间、精力,乃至生命。先生教导后学真的是耳提面命,诲人不倦!
先生为读书、科研、带教而呕心沥血,布施尽他生命的全部精华。他曾将自己读傅山手批《黄帝内经》的部分笔记彩印给我,先生的批注朱墨斑澜,与傅山批注交相辉映;先生也曾将他批点过的《曾国藩家训》《霜红龛集》中的精华篇章复印给我,并在印好的书页上,写上勉励和鼓舞的话,其情也切切,其愿也殷殷。重新翻阅先生寄来的这些文献,心中无限惭愧,我何德何能,得受先生如此教导、如此提携、如此关爱和如此眷顾?江海东流,日月如梭,转眼间跟随先生学习已十二年了!三年是一个小节,十年是一段篇章。拟将心曲,翻谱成歌,祈愿先生,学术广弘如巨浪,滋兰树蕙似洪波。
二、持戒度
先生治学,遵循学术规范,认真而严谨,他不偷懒,不苟且,不错一点一画,不误一丝一毫。在2012年5月29日,钱老短信引傅山云:“读书忽怠,凡一义一字不知,急需检籍问人,不可一‘且’字放在胸中。”先生每每有新文章或新著作写成,总会寄给我,在第一时间阅读,但我从未发现里面有错别字,或错误的标点符号。据统计,先生2014年电脑输入字量达65万之多,能做到标点符号都全部准确,这是由他自始至终的严谨学风决定的。这种规范与严谨与修行人行持戒律异曲同工。先生的文章,之所以在学术界影响深远,也必是因于先生的规范和严谨。傅山说:“事产营家易,文章负荷难,神明生骨肉,丹彩受心肝。”先生的文章,生于骨肉,受自心肝,故而感人肺腑,入人心灵。
先生带教,也总是循循善诱,从读书方法、积累资料,到论文撰写、成书发表等,一步步引导。先生曾在电话上说:“读书时,如果某一句话触动了心弦,要赶快记下来,不要怕麻烦,灵感来了,不要怕费事。”这是先生治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也是传授给我们的学习方法。
三、安忍度
作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贫,能安忍笔耕的辛劳。先生全情投入学术,从未因清贫而中辍,从未因辛劳而放弃。2011年9月18日,钱老在办公室义务讲课,课后先生说:“我在你们这个年龄,夜以继日地工作,三十晚上都在读书写作,四十到五十岁,写得右手得了腱鞘炎,头上长带状疱疹,右眼都快瞎了,左眼有轻度白内障,戴上眼镜,视力才0.8,但仍笔耕不辍。”
2013年1月7日,先生来电话告知腰疼,膏药也无济于事,中医讲“病生于过劳”,先生不能在电脑前坐了,只能躺在沙发上。第二天稍稍好一点,就开始继续校正南朝秘本《伤寒论》。第四天,也就是1月10日,因坐得太久而再度加重,不但腰疼,左手无名指和右胳膊也疼痛难忍。钱老被迫停下电脑前的工作,休息几日,到1月18日终于康复了。同年7月,钱老又累病了,在医院输液间隙,还在校对宋本《伤寒论》,先生安忍了身体的病痛,安忍了工作的劳累,安忍了一切困难,为校读古书而万难不辞。
挫折失败,安忍心志之苦,安忍筋骨之劳,安忍身之困乏,安忍生命的种种困境。先生就这样一如既往地奉行着他菩萨般的安忍之度,并将其精神传之弟子。先生引曾国藩的话教导弟子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诀。余平生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立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颓然而自馁也。”“困心衡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先生又引《孟子》的教导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生引用这些语录,是随口而出,不是查阅书本,先生用国学精神教导我们安忍精进,奋斗不息。
四、精进度
再聪明的人,如果没有精进,也不会取得成果。先生是精进的楷模和典范。“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是先生录普贤菩萨警众偈送给弟子的教诫。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钱老一直在奋笔撰写关于安政本《伤寒论》的版本与训诂,十一二万字,在交稿前先生仔细修改,完成后发来短信:“近半年来,食于斯,寝于斯,忧喜于斯,生命消磨于斯。吁,大愚人也!”这里面有汗水,有心血,有失眠的不适,也有圆成的喜悦。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非愚人也,钱老当是大奇才也!2010年12月7日短信云:“我一生研究《伤寒论》《内经》《本草纲目》、章太炎、傅山及研究日本江户时期医家著作,整理敦煌医药卷子,成绩渺小,颇感自愧,待欲弥补,落日衔山矣。生命短暂,当勤精进。”
《礼记·学记》有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钱老的精进,鼓励了学生的士气!2009年5月27日,钱先生在他的办公室给我讲关于清代诸儒研究《黄帝内经》的成就,其中提到明末清初的巨儒傅山。钱先生说:傅山对《内经》也是有研究的,虽然《傅山全书》及《傅山全书补编》没有收录他关于《内经》的批注成果,但根据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赵怀舟、王小芸二位先生的文章《国家图书馆藏傅山批注〈黄帝内经〉考》得知,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傅山对《内经》的批注,而且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有傅山批注的另一部《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只存卷五至卷十一)。钱先生说这两种材料,无论是研究傅山的文字声韵训诂成就,还是研究傅山的医学造诣,以及研究傅山的书法艺术,都是无上珍品,亟待发掘整理与研究。2011年2月23日,我第一次去国家图书馆查阅古籍善本书目,在“子部医家类”里查到了傅山批注的全帙《黄帝内经》。原书由于破损严重,不能手抚目睹,只能在阅读器上看缩微胶卷。即使这样,也让人感到无比震撼。从2011年4月14日开始,到5月9日止,我抽出专门的时间,全面过录了这部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献。(4月20日,钱超尘先生专门来电话提醒:“目前你过录傅山批注的《黄帝内经》,一定要一丝不苟、毫无遗漏地描下来。”)2011年10月10日,先生又写电子邮件说:“昨天下午写了一篇《傅山手批内经启秘》一文,3000字,今天修改。你的过录本有影印出版价值,待北大本过录后,请陈辉主任到我的教研室咱们与他一起谈谈影印之事。过录北大本字迹要工整清晰,记录版本高与宽,描摹图章,使你的过录本有文献价值和书法价值。11号上午请到我的教研室,我把北图过录本及我的读书笔记复印件给你。”
过录完国家图书馆的内容后,我于2011年11月9日开始去北大图书馆过录傅山批注本。由于教学工作繁忙,每周只能抽出一两天时间去,至12月15日才完成,历时一个多月。钱老看到过录的两部批注,激动而喜悦,很快撰成《国家图书馆珍藏萧延平〈灵枢经〉校勘记启秘》《傅山文字声韵训诂之学简考》等一系列文章,在《山西中医》2012年1-9期连载。除之此外,先生还在各种会议和场合呼吁,争取能影印出版这两部批注,但两书均为明代善本,国家图书馆的已严重破损,出版代价可想而知,但先生从未放弃过,并为之号呼奔走。据说最近北京中医药大学已与国家图书馆达成了影印出版的协议,傅山手批《内经》的面世,将是学术界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这全是先生精进努力的结果!
2012年6月12日,“钱超尘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正式挂牌,各位领导在讲话中高度赞扬和评价了钱老的学问、人品、学养、修养。钱老自己题词:“岁月有限,学问无穷,通经致用,梯航来学。”6月20日在基础学院44教室作了第一次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的讲座,先生说他每天在电脑前工作不下十个小时,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这是怎样的一种焚膏继晷的精进啊!
2014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中医典籍领域首次实施人才计划,钱老被列为第一批师带徒导师之一。2014年6月20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拜师仪式。钱先生致辞后,将他亲自用毛笔写录钱大昕的嘉言“无慕虚名,勤修实学”送给众弟子,以示期望。一个下午的授课,钱老用情之深切,用心之良苦,现在历历可见。先生授课宏观上确定方向,是大视野,大胸襟;在微观上又细致入微到具体的学习方法,具体到怎样做笔记;先生要求用日课制的方式来坚持,这已不是治学的问题,而是精神追求问题,乃至是信仰的问题了。先生布置的《说文解字》点读法教给我们的,是从陆宗达先生传承下来的最有特点、也最为有效的学术研究方法,如果坚持下去,所获得的,是受益终身的营养。钱老、王宁先生、李国英先生及已故去的宋永培先生,他们都受业于陆宗达先生,他们完整地继承了陆先生的学术精华,就这样在师承中读《说文》,用《说文》,治《说文》。他们是章黄学派的中流砥柱,我们如此幸运地被滋润其中……先生之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五、禅定度
作学问要用心专一,心无旁骛。钱先生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引自《荀子》的座右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只有制心一处,才能成办诸事。先生屡屡用古人嘉言启发后学:“用功譬若掘泉,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又引傅山家书:“过其门,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吾愿尔为此等人也。”不为旁牵,不为他转,一心专注于研究,是为禅定。
六、智慧度
庄子说:“用志不纷,乃凝于神。”朱熹说:“诚意之极,可通神明。”我理解的所谓神明,也就是专注于一念,思想不掺杂、不斜出而致智慧自然涌现。
2011年8月的一天,我接到钱老打来的电话,电话里洋溢着欣喜和激动,钱老当时正在沈阳参加学术会议并寻访宋本《伤寒论》。先生说他在早上三点钟醒了,再也睡不着了,继续思考宋本《伤寒论》的流传历史。一时,文辞泉涌,思路清晰,一口气画出了宋本《伤寒论》从产生以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宋本伤寒论校注》为止近两千年的流传演变历史简表,清晨请辽宁中医药大学赵鸿君教授打印成文字稿,上午在大会上发言,颇获好评。这是钱老从1984年4月14日刘渡舟先生嘱咐他研究宋本《伤寒论》版本史以来,二十八年中,先生刻刻铭记恩师遗愿,为寻找宋本《伤寒论》(又称赵开美本《伤寒论》)所藏之处,先生足迹踏遍了祖国包括台湾在内的大江南北,也前去一衣带水的东瀛日本,终于寻找到宋本《伤寒论》珍藏的具体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缩微胶卷本,原书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大楼,钱先生皆目睹之,手抚之,笔录之,拍摄之(书影)。通过对比阅读考查,先生发现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是赵开美翻刻本的修订本,即把初刻版的讹字剜掉补以正确之字,中医科学院本、上海图书馆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是初刻本,有少许讹字。钱先生还有进一步发现——日本楓山秘府所藏赵开美《仲景全书》(今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里面收录的宋本《伤寒论》不是赵开美原刻本,而是无名氏的坊刻盗版本,此本有大量讹字缺字阙文,为此,钱先生写了《宋本伤寒论访书记》,说明宋本《伤寒论》收藏处及中日所藏之不同,获2014年光明日报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发的“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活动优秀论文奖”,撰写了《宋本伤寒论文献史》《影印日本安政本伤寒论考证》《影印孙思邈本伤寒论校注考证》《影印江南秘本敦煌秘卷伤寒论校注考证》《影印金匮玉函经校注考证》《校勘元本影印明本金匮要略文集》诸书。钱先生对于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版本文字音韵训诂校勘的研究,付出全部心血精力,昼念于斯,夜想于斯,寻访于斯,考究于斯,手抚于斯,目睹于斯,点读于斯,校勘于斯,心之所想、目之所视,行住坐卧,在在都是《伤寒》《金匮》!呜呼,令人惊异不已!先生览尽天下宋本《伤寒论》所有诸本,览尽元明《金匮要略》诸善本,并逐一考辨,使《伤寒论》《金匮要略》版本的流传命脉清晰了,明白了。看上去好像是一夜光明骤见,实则是先生近三十年来寒暑不辍、全情投入精心研究的必然结果,也是先生智慧的自然流露和涌现。我也为先生而激动,并以诗志之:“七十六载勤著述,二十八年觅《伤寒》。新刊《太素》明古韵,重理《本草》示薪传。辨章学术映日月,考镜源流表河山。承事章黄讲故训,梯航来学等闲看?”先生在后来的课上每每强调,《伤寒论》的研究只是开了个头,他所做的也只是抛砖引玉而已。但我觉得,钱老推动《伤寒论》的研究形成了滚滚长波,正像《说文》一样世世不衰;钱老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一个不易超越的时代高峰;钱先生在《伤寒论》研究领域的影响也不仅仅是在国内,在海外同样有很高的声誉,日本《中医临床》杂志连续两年连载钱先生的《伤寒论》文献考据文章。钱老曾赋七绝一首:“老来无事可相关,偶或泚笔论伤寒,往事岂能如烟过,学术升沉看百年。”事实已证明如此。
《论语》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先生学术研究著作等身,硕果累累,无论在《伤寒论》研究领域,还是《内经》《太素》《本草》领域,成果都是蔚然斐然,如北极星一样为众星所拱。(其意义与先生的字——“北辰”是不是一种巧合呢?)
先生更大的智慧,是在学术研究之外精神层面上的大自在。2011年5月的一天,先生发来一则短信:“今晨五时起床写作,文思如潮,不能中辍,写作告一段落,骑车出来,到公园散步,欣赏春光,仰望白云,谛听鸟鸣,得大自在。”在先生眼里,看花,花自缤纷;看树,树自婆娑;览境,境自来去;观心,心自如如。正如宋代柴陵郁禅师偈言:“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生光,照破山河万朵。”尘尽生光,自是一片智慧妙境,不可言说。(其意义与先生的名——“超尘”是不是一种宿命的注定呢?)
先生以学者的学术情怀,以菩萨的行持方式,在中医文献典籍研究中,将乾嘉朴学的学术传统发扬开来,形成他如山如海的学术硕果;先生不辞耄耋之年的辛劳,在培养年轻学者的园圃中滋兰树蕙,精心栽培,一灯点燃万灯,灯灯相续,万焰通明,他培养人才的成果也必将光芒万丈。葛洪在《抱朴子·重言篇》中说:“收远民于万代,求知己于将来,岂能尽见知于今世,标格于一时乎?”医学文献的语言研究、文化研究在今天已经蓬勃展开,先生的历史功绩也必会光表山岳,流传千古。此之谓不朽。
2015年1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